|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兄弟情义”与“革命立场”——再谈《大浪淘沙》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8-01-25 11:02:29

 

      《大浪淘沙》,一开始的感觉非常美好。顾达明、靳恭绶、余宏奎、杨如宽四个人在船上义结金兰,誓言今后定要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寓意非常明显。

小弟杨如宽当场画了一幅素描——四只渴望自由的鸟儿破笼而出,形象地代表了他们此时的心情和愿望。

在济南山东省立一师求学期间,他们的关系也还是密切的、亲近的,四个人同进同出,还共同参加了学生运动,在街头演讲、撒传单、和山东军阀张宗昌的警察搏斗,等等。

但一些微妙的差别已经出现了:顾达明、靳恭绶和中共秘密党员赵锦章关系密切,暗中研究的是《共产党宣言》。余宏奎则和秘密国民党员薛建白关系密切,暗中研究的是《三民主义》,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右派的戴季陶主义

等他们到了已被北伐军占领的武昌,面对国共分裂不可避免的形势,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和哥们义气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他们也就断然分手了。

这其中,靳恭绶立场最坚定,没有什么温情主义。

 “老大哥顾达明对兄弟情义还是有点依依不舍,直到余宏奎后来追到长沙,想利用他的这种心理,套出军校里“CP分子(即共产党员)名单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珍视的所谓哥们义气纯粹是单相思。

余宏奎则最冷静,如果说他刚刚被靳恭绶救上船时,还心存感激的话,那么到济南之后,他在薛建白感情冲动是盲从的忠实伙伴的耳提面命下,很快就明白哥们义气的本质就是相互利用,能利用则利用,不能利用则果断抛弃,毫无心理负担。

杨如宽则是比较糊涂的。他既不像靳恭绶那样清醒,也不像余宏奎那样阴险,他也没有特别沉浸于哥们义气,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淡然的态度。

余宏奎暗杀赵教官后,被顾达明一路紧追,就在顾达明举枪射击时,余宏奎大叫一声老大哥!顾达明稍一迟疑,余宏奎立即遁去,消失在黑暗中。余宏奎再次利用顾达明心中的兄弟情分,救了自己一命。

由于立场截然相反,再加上女同学谢辉的介入,余宏奎对靳恭绶是嫉恨的。所以在争论时才会用挑衅的语气说:谁敢保证共产党里面就没有杀人犯?暗讽靳恭绶为报父仇,杀了地主后逃亡在外,被官府通缉,彻底激怒并伤害了靳恭绶。

顾达明心中一念温柔,放了余宏奎一条生路,并不妨碍他恩将仇报,带着一队人马对顾达明和靳恭绶紧紧追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反而被顾达明、靳恭绶俘虏,这个时候他又想利用兄弟情义摆脱困境了,一叠连声地叫老大哥,并抱着靳恭绶的腿喊二哥!二哥!你可不能忘了咱们的结拜之情啊!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不会有人再上他的当了。

结拜兄弟一起参加革命,其中的大哥往往被拜把子兄弟中的坏人利用,这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比如,在堪称样板戏中的样板戏的《杜鹃山》里,农民自卫军的队长雷刚就一再被他的结拜兄弟,队副温其久利用,甚至被他忽悠下山,落入恶霸团总毒蛇胆的陷阱。而温其久原先也是豪门,为了争夺一块风水宝地,和毒蛇胆打官司把家产打尽,先投军阀刘二豹,后来找我们,和雷刚结了把兄弟。

实际上,农民自卫军和雷刚都不能满足温其久重振家业的愿望,毒蛇胆才能满足他的愿望。温其久就是要利用雷刚对义气的迷信,把雷刚作为礼物送给毒蛇胆,只是被党代表柯湘识破,没有最终得逞罢了。

此外,在长影1964年拍摄的《独立大队》中,大队长马龙也是被他的拜把子兄弟刁飞虎利用,险遭毒手;在八一厂1959年摄制的《回民支队》中,司令员马本斋对他拜把子兄弟、副官白守仁格外信任,结果导致部队被白守仁骗走,差点落入日寇的包围圈……

在新中国带有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性质的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江湖义气VS革命立场主题,折射两者之间的冲突确曾是革命过程中一个令人深感困扰的问题,江湖义气的确是革命中的一个干扰性因素。只有排除了这种干扰,用革命原则和纪律来处理革命队伍内部的人际关系,革命才能顺利发展。

为什么江湖义气会成为革命的干扰性因素?这先要从什么是义气说起。

义气,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这听上去很高尚,但实际上潜藏着陷阱。因为情谊可以算作一种情感的债务或者说是一张你已经签过名的空白支票情谊本身是没有原则的,所以在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经常容易被坏人、小人利用,当你感情冲动地偿还债务或兑现支票时,往往就破坏了革命原则。

有趣的是,哥们义气尽管在结拜时山盟海誓,义薄云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似乎完全排除了利害算计,但事实上拜把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还是要符合经济理性。大体上,兄弟要尊崇大哥,拥戴大哥,大哥则要罩住兄弟,为兄弟两肋插刀。任何一方如果不尽自己的义务,则这种关系也名存实亡,甚至反目成仇了。

由于江湖义气本质是一种利害关系(这和革命队伍中由于共同的政治认同而结成的同志关系有根本区别),所以一旦外部利益诱惑超过了维持兄弟关系所能得到的利益,兄弟之间的两肋插刀就会变成相互插刀,相互照应就会变成相互出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就不一一例举了。

不能说江湖义气在历史毫无进步意义。在封建时代,义气往往会成为草根流民对抗皇权和压迫的一种力量,比如早期的梁山好汉。但这毕竟是一种落后的、陈旧的、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文化,它最好的去处是文化博物馆,至少也要明确其价值是低于更高的价值与原则的,包括革命、国家认同、组织纪律,等等。

今天的主流文艺,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一个突出特点是鼓吹并美化所谓的兄弟情义,似乎哥们义气成了温暖和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成了具有超越一切的拯救性力量。

不久前热播的《风筝》,可以概括为是一个残忍的、无价值的革命如何破坏美好的兄弟情义的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则可以概括为是一个任性小弟不知好歹的滥用并破坏兄弟情义和同学情谊(兄弟情义的另一版本)的故事在《亮剑》中,独立团的主要凝聚力来自不是来自革命理想,而是来自对李云龙这位大哥尊重与崇拜;在《集结号》里,九连的弟兄们也只认谷子地这位大哥……

《三国演义》中的桃源三结义,应该算是兄弟情义的最高标准吧?但即便是在《三国演义》中,兄弟情义也要服从君臣大义”——张飞在古城,听说关羽叛降了曹操,挺起丈八蛇矛劈面便刺,哪里还管他是什么二哥?把兄弟情义哥们义气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只有当下的主流文艺界!

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看,文艺作品中兄弟情义压倒革命原则根本原因是在晚近三十多年的现实生活中,革命价值日渐隳沉,革命原则甚至被背叛。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时,一个健康的文艺界,本来应该谴责这种背叛,以此来警醒社会,挽救社会,但中国主流文艺界的可恶之处在于,他们不仅不敢谴责背叛,反而加入了这种背叛,转而谴责革命本身,用江湖义气做主要的精神资源改写革命历史,以此来论证背叛的合法性。

这真是一种极端的文化堕落,甚至落到了封建社会之下,历史终将证明,今天的主流文艺将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耻辱!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