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冬宫沉思:告别列宁意味着什么?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1-05 08:52:37

 

           参加“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缅怀与希望之旅”,大巴车从机场沿莫斯科大街进入圣彼得堡,远远看到道路右侧有一尊高高的列宁铜像。

革命导师身姿挺拔,手势果断有力,似乎被定格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中。细细看去,列宁铜像已经很久没有被清洗了,全身都是斑驳陆离的鸟粪和尘土。

显然,在这座曾经被命名为“列宁格勒”的城市,尽管列宁铜像没有像在“民主法西斯”猖狂的西乌克兰那样被纷纷推倒,但无疑已经被遗忘了。

列宁有恩于这座城市。他在这里发动并领导了十月革命,使“彼得格勒”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了空前重要性。更何况,十月革命固然是“社会主义革命”,但从民族主义的维度看,十月革命拯救了俄罗斯。

由于在一次大战中战败,俄罗斯面临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那样土崩瓦解乃至完全销声匿迹的严重危险。十月革命为落后的俄罗斯实现工业化扫平了道路,俄罗斯在苏联的组织形式下,一度发展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为俄罗斯做了这么多,列宁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吗?

历史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

抵达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冬宫。心情有点儿激动!

少年时代看过无数遍《列宁在十月》,但无论看多少遍,每当看到起义的工人和水兵潮水般涌过冬宫广场,高喊着“乌拉”冲开带有双头鹰徽章的冬宫大铁门时,都会心潮澎湃。

列宁说过“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诚哉斯言!革命总是令人心旌荡漾,心往神驰。

原以为列宁已经真的被圣彼得堡遗忘了,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居然遇到一场“十月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展览——

带着疑惑和兴奋进去参观,才发现这竟是一场以控诉十月革命和列宁的“罪恶”为主题的展览。

布展经过了精心设计。入口处挂满了红色条幅,上面都是十月革命期间的口号,比如“和平、土地、面包”,“一切权力归苏维埃!”,logo是一个工人奋力砸开镣铐的形象,看上去非常积极、正面。

但进去之后,才发现全部内容都是在倾诉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悲剧,而十月革命被设定成灾难的根源。

展览的外部设计和内部主题,故意以巨大反差的形式出现,目的就是要给所有参观者以这样的暗示:革命“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很糟,进而打消一切认同革命的念头。

尤其是展览大厅最后的设置:“彩色”的尼古拉二世被笼罩在巨大的、“黑白”的列宁的阴影下,似乎预示了他不幸命运。尼古拉二世年轻英俊、温和善良,而列宁看上去则“凶险”和“恐怖”。

然而,真实的历史中尼古拉二世绝不温和善良。

比如在1905年,沙皇军警朝前往冬宫向沙皇逞递请愿书的工人开枪,就致使1000多人被打死,几千人受伤。

1918717日凌晨,已经退位的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处决,包括未成年的皇太子阿列克谢,这一事件后来成为各种反动势力控诉革命的重要论据。

 对此,应该指出三点才比较公平:

第一点,1918年,苏俄国内形势极其严峻,各地有大批反革命武装,刚刚诞生苏维埃政权遭到“十四国武装干涉”,大片国土落入白卫军之手,社会革命党人和保皇派等各种反动势力也蠢蠢欲动,对沙皇全家“斩草除根”的决定就是在这种万分危急的局势下做出的。

第二点,在历史上,反动当局对革命者的镇压习惯性地采取直接从肉体上消灭的方式,对革命者进行大屠杀是一个规律性、普遍性的现象,从希特勒到蒋介石,从李承晚到苏哈托等莫不如此。以中国革命为例,一些著名的革命者,如瞿秋白、方志敏、恽代英等,都是在丧失抵抗能力后被杀害的,蒋介石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中,仅在雨花台一地就处决了十几万年轻的革命者。

第三点,处决沙皇全家,尤其是并无罪恶的公主和皇太子,现在看来是苏维埃政权的一个错误。要知道,革命是为了让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获得解放,是为了推翻不合理的旧秩序,建立新秩序,而不是为了从肉体上消灭原来的压迫者(除非他们直接阻碍了革命的进行)。

与之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文明革命的典范。

中国革命严格遵循了“革命是为了阶级的解放而不是为了从肉体上敌人”的原则,无论是国民党降将还是末代皇帝,也无论是被推翻的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除了少数有血债的,都采取了教育、改造、给出路的政策。

 中国革命继承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也汲取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训,更加成熟,也更加人道。

在圣彼得堡的几天,我深深感到,在革命已经被污名化,失去了社会主义的俄罗斯,就像脱去上衣的普京那样,只能用“赤裸的民族主义”示人。当地导游谈起彼得一世、亚历山大、尼古拉、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等就津津乐道,谈起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等就嘿然不语。

1937年,“国际艺术、技术与现代生活博览会”在巴黎举行,苏联展馆大厦楼顶的一尊名为“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的巨型不锈钢雕塑,形象地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风貌等。

苏联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祖国。相反,对面的德国馆,在纳粹的统治下只能以民族主义示人,展馆顶端是一只阴沉的“德国鹰”。

这似乎是一则寓言:几年之后,“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打败了“德国鹰”,社会主义的苏联战胜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德国,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

今天,俄罗斯失去了社会主义,也失去了世界大国地位。污名化了列宁、斯大林,俄罗斯展示给世界的只有沙皇。难道“沙皇的统治”能够替代“社会主义”被推荐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吗?“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早已不知所终,俄罗斯只剩下了沙皇留下的“双头鹰”,“双头鹰”比劳动者的幸福生活更令人向往吗?对“德国鹰”更有道义和力量的优势吗?

失去了“青年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俄罗斯甚至无法概括自己的形象,除了普京,还有谁能代表今日俄罗斯?

社会主义,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强大,才能使一个民族真正具有凝聚力,也才能使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真正具有道德权威,使其对外政策具有道义正当性——这是苏联留给我们的经验,也是今日俄罗斯留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