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文化皇协军”夜袭四行仓库意味着什么?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8-24 10:30:57

  

1.jpg

 

近日,一张四名中国青年身穿仿制的二战日本军服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前合影的照片在网上流传。8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依法对涉案的李某、高某、项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对胡某、刘某予以教育训诫。

 

1.webp (1).jpg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的通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某、高某、项某、胡某、刘某是所谓“军服迷”,他们经事前商议后于8月1日前往上海拍照聚会。期间,于8月3日22时许穿着仿制的二战日本军服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广场(弹孔墙)拍摄照片。几天后,李某发文配所摄照片上传QQ空间并被多次转发。

 

警方认为:李某等人为寻求刺激、博人眼球,罔顾民族感情,无视公序良俗,明知四行仓库是著名的抗战地标建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仍身穿仿制的二战日本军服合影并在网络上传照片,极大地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违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件事情当然是偶然的,但现实生活中哈日族的泛滥,却是一个值得研究、关注的社会现象。

 

1.webp (2).jpg 

 

一般的喜欢日本文化,包括樱花、和服、绘画、影视、动漫等等,这是没有问题的,不必大惊小怪。但喜欢日本文化,到了是非不分,乃至于穿上日本旧军装,完成日本法西斯分子没有完成的“夜袭”夙愿,往历史的伤口上撒盐,那就是严重问题了。

 

我把这四个穿日本军装照相的青年,称为“极端哈日族”。

 

鉴于“极端哈日族”的行为,说他们是“文化汉奸”或“文化皇协军”也并不为过,因为这客观上是对日本当年侵华战争的一种美化,传递出的是迷恋或怀念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回传到日本,日本右翼会更加“理直气壮”——“既然中国人都在怀念皇军,那大东亚圣战还有什么错?”——普通日本人会因此产生藐视中国的心理。日本政府也更不愿意真诚面对历史,中日之间解决历史问题也会更困难。

 

1.webp (3).jpg 

 

中日之间,经历了战后七十多年的和平竞争,如果以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双方共同追求的富国强兵目标来衡量,中国已全面胜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就已经拥有了足以使“日本沉没”的两弹一星,日本再想像甲午、三十年代那样肆意侵略中国却不受致命打击,已绝无可能;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越日本,2014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两倍,今天,日本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中国的44%,日本再想实现经济逆袭,反超中国,也完全不现实。

 

最近,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日本版8月15日、22日合并号的封面故事“日本的未来预测图”,讲述了令日本不安的未来——“东亚的超大国是中国,日本只是其周边的中等国家,这是古代东亚的‘常态’。”现在,中日关系正在不可逆转的向这种常态回归。

 

但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是,尽管看上去中国已经全面胜出,为什么还会出现数量庞大的“哈日族”?甚至“极端哈日族”?

 

原因应该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则是中国尽管富国强兵做的很好,但却没有建立起对日本的文化优势。

 

或者更准确的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确立了对日本的文化优势,中国对日本,一度曾是文化输出国。但晚近三十年,这一格局却被逆转了,日本再次确立了对中国的文化优势,成为对中国的文化输入国。

 

1.webp (4).jpg 

 

就中国国内的情况来说,随着主流知识界、文化界对民国的怀念和美化有增无减,抗日战争叙述的主流,也从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逐渐转化成了蒋介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这一转换在2015年主流媒体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各种宣传活动(包括影视、晚会、抗战家书、寻找抗战老兵)中,达到了顶峰。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一转换,看似仅仅是中国不同的抗日武装谁是中流砥柱的争论,但实际上却再次确认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先进性”,也再次确认了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优势。

 

为什么呢?因为从人民战争的视角看抗日战争,是“先进的中国VS落后的日本”,而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视角来看抗日战争,则是“先进的日本VS落后的中国”。这一点,我在《国家公祭日:抗战叙述不应遮蔽中国进步性》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参阅,这里不赘述。

 

1.webp (5).jpg 

 

由于国民党军抗战成了主流叙述,由于在这种叙述中看不到中国相对于日本的先进性,所以中国虽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者,但却不能建立起对日本的心理优势。现在一谈起抗战就是悲情,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至于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中国的地面上,绝不允许日本强盗横行霸道”的豪情,则连影子也看不见了。

 

遮蔽中国先进性的另一个附带的后果,就是媚美、崇美、恐美情绪的产生。因为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相对于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死”就是国民党能够想象的抗战最高境界,国民党的抗战不是奔着胜利去的,而是奔死而去的,但最后居然不死,那就只能感谢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大恩大德,感谢陈纳德的大恩大德,总之,中国欠了美国一个大人情,今生今世是还不清了。

 

其实,当时的反法西斯阵营是相互支援的,苏联在纳粹德国1941年发起突然袭击后不死,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能够迅速转入反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主要是敌后战场拖住了日本陆军。苏美中,支援是相互的,感恩也应该是相互的。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回避了人民战争,其塑造的形象常常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贬低。比如《亮剑》所宣扬的所谓“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其实不过是“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的匹夫之勇罢了,连“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也没有达到,比之武士道“在生死两难之际,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样的作品,如何能够真正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webp (7).jpg 

 

在以上种种背景下,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反而显得团结、强大、悲壮、凄美,颇具魅力。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名流,被美化神风飞行员的电影《永远的零》所感动,根据其中的一个桥段编造一个国民党空军“李姓教官”单机独挑日本32机,并留下遗言“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的英雄故事,一时间赚了不少眼泪。

 

1.webp (8).jpg 

 

同样在此背景下,出现“极端哈日族”身着日军军装夜袭四行仓库的荒唐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就是中国晚近三十年,在文化上没完没了的民国化的产物。民国文化必然产生“极端哈日族”、“极端哈美族”,因为民国文化就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面对“纯正”资本主义的日本和美国,不可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1.webp (9).jpg 

 

      “文化皇协军”已经在招摇过市,但孕育“文化皇协军”的民国却俨然成为今日中国文化的主流,并没有受到认真的批判,这才是最让人焦虑的。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