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幂:日本的原子弹落到美国本土还有多远?
点击:  作者:张幂    来源:独家网  发布时间:2016-10-17 15:40:13

 

日本的原子弹落到美国本土还有多远?

10月11日,日本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进行答辩,日本民进党议员白真勳针对“日本是否应该拥核”问题对首相安倍晋三、女防相稻田朋美展开提问。此前,安倍曾表示要探讨与美国“共有”战术核武器。而在11日的答辩中,安倍大方承认,自己过去曾有“拥核”的想法。

他辩解道,“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只是说在核遏制力方面进行探讨,提及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他还表示,“日本拥有核武器,这和日本使用核武器完全是两个概念”。安倍终于将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说了出来,事实上日本一直在谋求发展核武器。

二战期间谋求核武

1.jpeg

二战期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用于研发核武器的巨型加速器

193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核裂变之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物理学家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发现的军事意义。日本著名物理学家仁科芳雄在1939年就提出了将这一新发现进行军事应用的可能性。

1940年,日本军方经过研究认为,制造原子弹是切实可行的。1941年5月,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批准空军科技署的“制造铀弹报告”,指派仁科芳雄带领100多名学者开始进行原子弹的研制。这个计划以仁科芳雄名字的第一个字命名,称为“仁计划”。此外,日本海军在1942年也实施了核开发项目。这个项目以“原子裂变”的英文单词“fission”的首字母“F”命名,称为“F计划”。该计划由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提供支持,其负责人是另一名物理学家荒胜文策。1943年,仁科芳雄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但日本缺乏实验需要的铀原料。日本军方在日本和朝鲜各地寻找铀矿的同时,决定向自己的轴心国盟友——德国寻求帮助。

当时,作为盟友,德国与日本之间存在合作关心。日本希望得到德国的新武器和新技术,德国则希望得到来自日本占领区的原材料和战略资源。不过,双方陆路交通是被阻断的,海路交通也因为受到盟国的猛烈打击而不安全,再加上两国都没有大型远程飞机,因此日德之间的核材料运输只得通过潜艇进行。1943年年末,德国派一艘潜艇运送一吨铀矿石前往日本,结果由于情报外泄,潜艇被埋伏在马六甲海峡的美军击沉。此后,日德之间一直寻求核交易,但因盟军渐渐掌握制海权而未遂。1945年5月德国投降时,曾经有一艘德军潜艇向美国投降,事后美军在这艘潜艇上查获560公斤准备运往日本用于其核武研发项目的铀氧化物。这些铀氧化物中含有3.5千克的铀235,是制造一颗原子弹所需核材料数量的1/5。失去外援的日本只能自己想办法。经过努力,日本军方终于在福岛附近找到铀矿。但是由于这个矿的品位不高,军方经过一年的提炼才获得少量用于实验的铀原料。

尽管核计划受阻,但是日本并不是很担心。原来,日本在自己进行核计划的同时也紧密跟踪着其他发达国家的核计划进展,特别是美国和德国。日本曾经组织包括仁科芳雄和荒胜文策在内的多名物理学家组成“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对发展原子弹进行整体研究。该委员会估计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至少一吨铀235,这需要从几百吨铀矿石中提取,而分离出铀235的工程大约要消耗日本全年发电量的1/10和日本全国铜产量的1/2。基于这种估计,该委员会认为美国和德国也都没有多余的工业能力可以及时生产出原子弹用于战争。

1945年4月,仁科芳雄在东京的实验室在美军轰炸中被毁,“仁计划”被迫中止。而此前荒胜文策领导的“F计划”也因为分离铀材料的加速器始终不合格而告终。

战后继续谋求核武

2.jpeg

未发生爆炸前的福岛核电站

战后日本的核能力在核电事业的带动下,全面、快速地发展起来。日本于1954年启动核研究计划,从1966年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开始运行,到2005年日本有54座核反应堆在运行,核电规模居世界第三。日本一直在雄心勃勃地开发一整套国内核燃料循环工程。2005年,在六所村即将建成的大型后处理厂是无核国家中第一个工业规模的后处理厂。建成后日本大量运行中反应堆的乏燃料,由原运往欧洲进行后处理而全部改为国内进行后处理,这使日本国内钚储存量将大幅度增加。在2003年底时,日本储存钚量已达到40.6吨(国内有5.4吨,其余在法国和英国),这些钚足以制造几千枚核武器。到2010年底生产钚量达到约85吨,减去计划需求量后,仍有50多吨库存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大钚储存国,虽然这些钚大部分是反应堆级钚,但反应堆级钚也能造核武器,这在美国1962年一次核试验中已经被证实。

核武器是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因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战后日本民间反核力量强大,但日本政府从未放弃过拥核企图。

1957年5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在参议院全体会议答辩时称,只要在自卫权许可范围内,日本拥有核武器就不违反宪法。

1962年11月,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表示“日本不能没有核武装。”

1967年12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叔祖父佐藤荣作提出“无核三原则”。但“无核三原则”之外,佐藤荣作政府提出的核政策还包括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1968年前后,佐藤荣作政府密令内阁调查室进行日本重新“核武装”的可行性计划研究。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日本制造少量钚弹(原子弹)“是可能且容易实现的”。

1994年6月17日,时任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国会回答记者时公然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

1999年,时任日本防卫厅长官的西村真悟发表了“日本不考虑拥有核武器使得日本在国际体系中任人宰割”的言论。

2002年5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安倍晋三说日本“可以拥有原子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如果是最小限度地拥有小型战术核武器未必违反宪法”。

2006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不应该死守无核三原则”。

201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基本法》修正案,加入了“有利于国家安全保障”的表述。分析人士称这是含有开发核武器意图的重大语言修改。

日本有能力将核弹扔到美国本土

3.jpeg

日本新型固体燃料火箭“艾普斯龙”是自H2A主力火箭发射以来日本近12年首次发射新型火箭。“艾普斯龙”运载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短,维护发射人员少,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都和美国MX重型固体洲际导弹相当,完全具有成为洲际导弹可能。运载火箭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差距主要在发动机、制导、再入大气层以及防热这四项技术上。日本运载火箭的研制几乎和中国同步,并抢在中国之前发射了人造卫星。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同意向日本转让著名的Delta火箭技术,成为日后日本运载火箭发展的基础。在美国技术支持下,日本很快获得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生产技术和固体助推器技术。随后,美国又授权日本生产早期固体发动机。在此基础上,日本改进研制了自己的M-V火箭发动机。美国两次技术转移,让日本火箭技术一跃跨入到世界先进行列。

4.jpeg

发射井中的民兵三洲际导弹

“艾普斯龙”固体运载火箭正是基于SRB-A固体助推器和M-V火箭二三级发动机的新型火箭,推进性能基本上与我国DF-31A、美国的民兵-3型以及俄罗斯白杨M导弹同级。日本上世纪就掌握了捷联式惯导技术,可以用于为弹道导弹提供制导。日本还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利用返回式卫星掌握了弹头再入大气层技术。从洲际弹道导弹的整个技术环节来说,日本已经完全没有阻碍。日本工业技术水平及精密制造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先进行列,核武器小型化和核弹头制造对日本来说很容易。因此理论上日本已经具备将原子弹装在洲际导弹上投到美国本土能力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在美国人的头上。

日本有报两颗原子弹之仇的意愿吗?

5.jpeg

日本国每届首相都在教导国民牢记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仇恨。当时,在广岛爆炸中心的人们几乎都被炸弹所造成的高达四千摄氏度的高温给蒸发了,成为了金属和空气。广岛和长崎在这两场空袭中几乎被炸成了废墟,而有数十万人失去了自己的、朋友的、亲人的生命。一旦日本拥有了核武器,报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之仇只是时间的问题。

日本是否拥核取决美国

6.jpeg

虽然日本拥核万事俱备,但是能否实现拥有核武,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目前现阶段,美国是利用日本来遏制中国崛起。所以对于日本谋求发展的举动是睁一眼闭一眼。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在日本驻扎有4万军人,一旦有需要几个小时内就能干掉日本统治中枢。正因为如此美国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住日本。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美国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也会因为自己的纵容,付出惨重代价。

今年 7月在华盛顿召开的题为“核运用和结果”的研讨会上发表的中日核战争假设 : 如果中日爆发核战争,中国以三兆吨威力的核武器攻击日本 20 - 30个大城市,将造成2300万 - 3300万的人员伤亡 , “在一定条件下,死亡人数有可能更多 ; 不管是什么情况,日本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 !并推测,如果实施核武装后的日本以 150千吨威力的核武器报复性地轰炸中国45个城市,将造成2000万的人员伤亡;而如果以1.2兆吨威力的核武器轰炸中国60个城市,将有9600万 - 1.28亿人牺牲 ; 而如若朝鲜和日本之间爆发核战争,朝鲜以 10千吨威力的核武器攻击日本的10个城市,将造成100万的人员伤亡;如果日本以1.2兆吨威力的核武器轰炸朝鲜,将有110万人牺牲。试想一下假如这些核弹落到美国本土,美国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面对日本拥核中国该怎么办?

坚定不移的发展有限核力量,提高核武器的威慑力,增强三位一体核打击的有效性,夯实二次核反击能力。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如果敌人敢轻举妄动,我们就坚决开除敌人的球籍。对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中国人是愿意这样干的。

综上,日本核潜力巨大,但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浅,一旦与大国爆发核战,其结果就是日本自取灭亡,再也没有无条件投降的机会了。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