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吴敬琏开炮:现主流经济学只会造新词,很浅薄!
点击:  作者:何新    来源:何新博客  发布时间:2016-04-09 09:15:32

 

1.jpg

 

        【何新评论】吴大师高论,居然不说神话说人话了,与时俱进,大有进步。吴大师这回所说几乎句句是真理!

  

        但是,更早嘲笑中国经济学人造个新词就当创新政策的一一是本老魔半年前发表的言论。

 

        吴大师现在也这么说。我点赞,你懂的。

 

        鄙人非经济学家,所以一直认为,中国经济毁于中国的经济学家。

 

        准确说,导致今天改革之路越走越难,越搞越乱之总恶根一一就是源于大师们鼓吹引入中国近30年的新自由主义。 

 

        我多年来一直反对厉大师、吴大师鼓吹的这一套拜市场宗教一一市场绝对主义的拜物教。

  

        今天太阳好像从西边出来——吴大师也承认中国主流经济学太肤浅了。

 

        可惜不对——哪是什么肤浅不肤浅的问题?而是有些跨国帮会和利益集团一直在利用这种伪经济学误导国策!误导改革!  

 

        特别最近几年,用不合时宜的结构转型摧毁制造业,用持续的人民币高汇率吸热钱买美债对美输送利益,又搞垮本国出口业,用金融创新、旁氏金融骗局制造债务危机,以致金融领域乱象险象丛生,实体产业崩解,底层民不聊生,国民经济空心化!结果就是,当前中国经济深陷泥沼!  

 

        回看一直以来各路大师大仙大神兄弟指路鼓吹的那一切,中国经济怎么可能不陷入这种糊涂泥沼呢?大师还是再反省反省吧! 

 

        大师现在骂学生不争气了!但是,大师您客气了!这批学人不正是中国主流经济学的三巨头:厉大师、吴大师、茅大老,手把手,口对口地谆谆教诲出来的吗?!

 

        我要是中国经济学家我会哭一一吴大师不地道!您撇得干干净净的,左右逢源,俺们可上哪儿去找北啊!

 

        经济刺激效果近零,警惕“改革空转”   作者 | 钮文新  

        来源 | http://futures.jrj.com.cn/2016/04/07142720796364.shtml

 

        中国经 济中的“整词儿”现象值得注意。什么框架、重构、供给侧、需求侧等等,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堆新词儿,但问题还在那摆着。

 

        为什么是这样?这与中国经济研究的肤浅密切相关。我注意到,中国经济研究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更多地是在“历史经验中找类同”,套用某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历史与中国经济比对。于是,把人家的发展结果套用到中国,看作是中国未来也必然出现的趋势。比如,以日本和韩国的历史脉络论证中国经济减速的必然性。  

 

        第二,就是翻阅教科书,从中找到一些名词,并把它当成时髦词儿,然后用它去概述中国经济。  

 

        第一种研究方法很讨厌,它的关键问题是:把别人的失败当成发展历史必然,当成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不是大问题吗?最近,一家重要的智囊机构召开研讨会,研究日本20多年的衰落问题。这对我们而言本来应当是教训,但研讨会上有人认为,日本的发展时历史必然,认为我们的发展道路不可能超越日本的命运。我真不明白,国家养这样的专家意义何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人家怎样做、出了怎样的问题,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应当研究的是,我们怎样做才能跨越“日本困局”,而不是如何去适应。 

 

        在最近许多论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文章当中也经常出现韩国和日本的例子,说这些国家在什么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时间点出现了经济高增长的拐点,而我们在同样的时间点上也必然出现这样的问题。 

 

        看了这样的论述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它们的昨天一定是我们的今天?为什么它们的今天一定会是我们的未来?那我们的未来还有希望吗?这样的比对能带给我们什么帮助吗?  

 

        第二种研究方法就是“整词儿”。为什么“整词儿”?因为要“显得深奥”。用大家或领导过去没有听说过的“词儿”以表现自己的研究深刻的、学问是渊博的,但“整完词儿”就有解决方案吗? 

 

        没新的,只是再告诉我们一堆词儿,于是就有了什么框架、重构,什么供给侧、需求侧等等。用一堆“新词儿”解释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更有甚者,他们会告诉我们,失败者是怎样做的,我们应当向人家学习。  

 

        不是吗?我们现在的做法不就是在沿着日本失败的道路前行?看不到金融资本主义道路对日本经济的摧残,看不到金融短期化、投机化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危害,而所有人给出的方案都是“加杠杆”,那杠杆不是越去越高?这不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吗?  

 

        我看到的事实是,金融的市场化、自由化摧毁了长期支撑日本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办银行制度”。当年,主办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动辄5年、10年,甚至30年,企业依据这样的资本期限所安排实业发展规划,在金融市场化、自由化过程中泡汤了。  

 

        因为,金融投机盛行、金融短期化趋势使得主办银行的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发生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企业已经把长期贷款使用出去了,不可能归还银行;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越来越严重,结果是资金链断裂。加上企业间交叉持股,所以危机蔓延和传导得十分剧烈。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而且一蹶不振。  

 

        所以我认为,摧毁日本经济的关键问题是金融,是金融市场化、自由化过程中,至高无上的金融资本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心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有多人愿意承认这样的逻辑?  

 

        很少。为什么不承认?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读过的课本没有这样的理论。这就是中国经济研究的悲哀——理论到了无视现实的程度。 

 

        现在,日本开始实行“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是治理通缩,但有人把这个问题集中到物价上,这也太表面化、书本化了吧。我认为,“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是压低日本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向市场输送长期流动性,让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并借以培育日本新的实体经济快速发育。 

 

        这当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所以许多人仅仅依据一两年的GDP、CPI数据就说“安倍经济学”失败,这实在太小儿科了,真有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一位刚从日本考察回来的朋友告诉我:日本经济衰退是假象。原因是,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日本高科技产品正在突飞猛进。所以我认为,日本卧薪尝胆,正在准备弯道超车。  

 

        过去30年,中国的开放、日本的产业转移和经济、金融危机,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在日本传统优势产业,中国几乎全面超越了日本。但未来哪?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实际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日美重新合作,给中国搅局实际都有为自己赢得时间的韵味。  

 

        所以,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还是金融问题,还是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远离资本形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经济向好存疑。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