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两会新华社快讯:栗战书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栗战书出生地: 河北省平山县杜家庄南沟 )
河北省平山县杜家庄村位于平山西部深山区,南沟是它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四面环山,沟岭纵横,只在溪水长流的沟盆中散布着七八户人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甚至十分闭塞的小山村,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却曾上演了一幕幕壮丽的革命大戏。
这里仿佛一个小小的指挥所,领导和指挥了平山县乃至整个冀西中共党组织的建设、农民武装斗争的开展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有多少人曾来到这里寻求革命真理或者共商救民大计;有多少人在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然后一步一步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至今没有谁能一下说得清楚。但人们都知道,这个小村里有一个“满门忠烈、毁家纾难”,先后出过三位烈士和两位副省级以上干部的栗氏革命大家庭。栗战书,1950年8月就出生于这个拥有几十口人的革命大家庭。他的祖父辈弟兄四人。
“南沟出了个栗再温”
栗战书的四祖父栗再温,1927年在北京上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山籍第一位共产党员。后曾任河北省委秘书长,山西特委书记,直西特委宣传部长、书记,冀鲁豫特委宣传部长,冀西特委组织部长、书记,晋察冀四分区地委书记。他从1934年至1940年,前后在冀西工作战斗了5年多的时间。作为平山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又是老百姓公认的“大共产党”,他居住的地方自然成为当时平山革命的重要聚集地和指挥中心。
“南沟出了个栗再温”、“南沟闹起了共产党”,“南沟是共产党的一个窝子”,这些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的话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和南沟的影响。后来在晋察冀革命斗争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李德仲、王昭、于光汉、徐达本、姜占春等都曾到过南沟,请他指导工作,和他共商对敌斗争方略。
这个仅有五六户人家的南沟,也因此成为敌人眼中的“赤色村庄”。从1935年-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寇对这里恨之入骨,十几次奔袭抓捕,数次抄家抢劫,三次放火烧房,栗家始终坚强不屈。
栗再温和他的战友们领导冀西人民,逐步把冀西建设成为铜墙铁壁的抗日根据地,平山县被誉为“抗日模范县”,为后来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华北总工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书记处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候补书记、书记,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等职。1967年2月被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山东的代理人王效禹迫害致死,终年59岁。1979年平反昭雪,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栗战书的三祖父栗建周,抗战开始时将自己的药铺卖掉,参加了八路军工作团;祖父栗从周,1938年入党,1939年6月参加革命,31岁时即开始掌管几十口人的大家庭,曾任平山县抗敌后援联合会主任,平山县第一、二届议员,第三届议长。建国后任正定果树研究所书记、所长等职,视所如家、艰苦创业、克己奉公,被职工誉为“创业所长”。1963年病逝,享年68岁,生前享受地专级待遇。
大家庭共有27人先后参加革命
栗战书的父亲栗政修,1934年入党,曾任党的地下交通员和村支部委员,经常受栗再温等人派遣传递情报、散发传单、站岗放哨等,为党的事业和抗日救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当父辈和兄弟们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家中只留下他一个男劳力,其余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时,他以自己的勤劳、善良和坚韧,毅然肩负起耕种农田和管理家务的重担,为这个拥有几十口人,先后走出多位高级干部和多位县团级干部、专家、教授等各方面人才的大家庭,默默无闻奉献了一生,是栗氏革命大家庭的好后勤、好管家。1992年病故,享年79岁,去世时全家老小和全村村民无不悲痛落泪。
栗战书的叔父栗政清,1933年入党,曾任平山县委委员、共青团平山县委第一任书记。他不畏强暴,铁骨铮铮,宁死不屈,1936年底牺牲于天津的日本监狱,年仅20岁。
叔父栗政通,1938年入党,参加了后来曾被聂荣臻誉为“铁的子弟兵”、被毛泽东誉为“王者之师”的“平山团”(即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南征北战,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解放战争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营长壮烈牺牲于陕西扶眉,为革命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叔父栗政民,1933年入党,早年参加平山游击队,后参加了“平山团”,戎马一生,因伤致残。
在这个大家庭中,自1927年至抗战期间共有27人先后参加革命。
生产队的“放羊倌”
受革命大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栗战书自幼勤劳善良、聪敏上进。在杜家庄读小学时,成绩就很优异。后来,他到古月镇读中学,初一时写的作文就被在全校作为范文。祖辈、父辈们的事迹深深影响教育着他,使他从小就对党产生了真挚浓烈的感情,对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无限景仰。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那里的沟沟岭岭、一草一木和勤劳善良的人民,更热爱自己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革命大家庭。因此,他总有许多感情要抒发,总有许多心里话要倾诉。这或许就是他作文写得好的“秘密”;或许也正是由此,他的心底开始萌发一缕缕诗思,为他后来爱上古体诗词创作埋下了“伏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了课,中学毕业的栗战书只好回到村里,当起了生产队的“放羊倌”。这几年,他就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除了放羊还学会了耕耩拉打等多种农活。他每天早出晚归,不辍劳作,为这个大家庭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杜家庄一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加上当时政策上的诸多失误,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因此,他吃了许多苦,但也得到了从身体到心智的磨砺和锻炼,为他后来走上日益重要的工作岗位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栗战书仍然保持着极强的求知欲。他想尽办法找书来读,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
起步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71年,公社领导看栗战书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就推荐他上了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栗战书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求学机会,除认真学好课堂知识外,还不断拓宽知识面,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等,均有所涉猎,专业水平逐渐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学功底也日渐深厚。毕业考试时,8门课程中有7门是满分,总成绩排名全年级第一。在毕业典礼上,他还代表全体毕业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1972年栗战书走上工作岗位。在河北,他从石家庄地区商业局办公室干事做起,33岁任县委书记,35岁任地区行署专员,36岁任团省委书记,43岁任省委常委、秘书长,从而跃入副省级行列。
1998年后,他奉调到陕西工作,曾任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副书记等职。2008年1月当选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2010年8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2012-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14-2017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2017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栗战书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王岐山当选国家副主席
2018-03-17栗战书讲话细节:习近平曾指示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要当好“共和国守陵人”
2016-08-2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