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许森:鲜为人知!抗美援朝竟有十几位邱少云、四十多位黄继光!
点击:  作者:许森    来源:补壹刀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1-27 10:20:57

 

最近,中央一台正在播放《跨过鸭绿江》,这是近年来,我看到过的最具有英雄血性的电视剧,除了既有剧情本身的魅力,这部电视剧还把中国人重新带回了七十年前硝烟迷漫的抗美援朝战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那是志愿军英雄的回归,那是民族精神的回归。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195010月至19537月,短短两年九个月时间,志愿军涌现出302724名英雄人物,有5989个集体立功受奖。涌现出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张计发、罗盛教、胡修道、柴云振等享誉中外的英雄。其中杨根思、黄继光(一个连长、一个士兵分获最高级别的功勋)分别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授予他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我军战斗精神和军人血性的集中迸发,成为人民军队精神高地的新标高。

 

 

128日拂晓,六十师占据了古土水以北两侧高地,奉命阻敌南逃北援。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倒在鸭绿江彼岸的英雄儿女们。2009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为庆祝建国60周年组织的近1亿人参加投票的双百评选活动中,杨根思和毛岸英、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同时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种大规模的集体缅怀,意味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光辉形象已深植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中。

 

01

 

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听党指挥,是革命军人人生坐标中永恒的定位,也是我军光荣传统丰富内涵中最核心的部分。党员干部始终发扬跟我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危险和困难关头,扛最重担子的是党员干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也是党员干部。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20581723连的连长,1944年参军。他对党无比忠诚,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50910月间,他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5010月,杨根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01124日,美国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宣布开始发动总攻势并狂妄地宣称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因此,这次总攻势又被称为圣诞节回国攻势。志愿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运动中歼敌的方针,于1125日,发起了第二次战役。

 

 

战场环境异常恶劣,战士们吃不上热食,以冻成冰块的土豆充饥。

 

当从柳潭里败退下来的美陆战第1师,试图突破下碣隅里志愿军的防线向南突围,他们的必经之路正是杨根思率领的3排坚守的小高岭阵地。

 

美陆战第1师已有175年历史,据说曾四次出国作战,从没吃过败仗。这个师的官兵都十分狂妄。仁川登陆前,美国合众社记者米勒报道:这些海军陆战队承认他们也许有一天会被打败——是的,如果那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话。

 

然而1129日这天没太阳,美国人在小高岭碰到了一个更强硬的对手——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老英雄,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的淬炼,向以机智勇敢、战斗作风顽强而著称。

 

一整天,三排连续击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七次连、排规模的进攻。临近黄昏,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杨根思命令伤员带着子弹打完的重机枪撤下去,决不能让武器成为敌人的战利品。

 

两位伤员刚撤走,40多个美国兵又发起了第八次进攻。但就在他们接近小高岭顶部时,埋伏在弹坑中的杨根思突然跃起,挟着一个已经拉开导火索的炸药包,冲进敌群。美国兵被惊呆了,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年仅二十八岁的杨根思与敌同归于尽。

 

 

1950112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图为第二次战役中,连队官兵冒着严寒在雪地中向下碣隅里匍匐前进。

 

这就是军人,这就是中国军魂。杨根思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践行了毛泽东主席倡导的战斗作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翻开党史军史,我党我军受挫折而不断奋起,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杨根思是位老英雄,受党教育多年,在南征北战的战斗生活中铸就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信仰追求,事事处处敢于喊出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口号。他的座右铭就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456月杨根思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连队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以后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战斗中,杨根思用18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连续三次运送拉雷,炸毁敌前沿阵地地堡,被誉为爆破大王;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国民党守军碉堡群,炸毁敌旅部核心工事,俘虏守敌一个排,立大功一次,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他奉命率一个加强排,机智地摧毁一组暗堡群,歼敌一个排,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特等功臣赵毛臣动员战士们坚守坑道

 

同样在二次战役中,松骨峰阻击美92师的我383353连让美军成为梦黡。

 

3353连在解放战争中曾荣获战斗模范连”“抢渡长江突击连荣誉称号。此时,它像一枚钢钉死死的钉在松骨峰上。

 

战至1130日下午130分,200人左右的3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弹药耗尽的3连官兵纷纷冲出弹坑,与蜂拥而来的美国兵拼起了刺刀。刺刀拼弯了,他们就用石块、拳头,甚至用牙齿肉搏。指导员杨少成刺刀捅断了,顺手捡起一把工兵锹与敌人厮打。拼搏中,这位优秀指导员被六七个美国兵包围。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他留在松骨峰上的最后一句话是:同志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就这样,3连在满山烈焰,遍地炮火中顽强阻击8小时,歼敌300多名,拼得仅剩7个人也决不撤退。这种永不撤退的阵地意识,是开赴战场时,就与枪支弹药一起武装上身的,是从我军代代相传的血脉中继承下来的――坚定信念。

 

戴着印第安酋长头像臂章的第2师是美军历史最悠久的步兵师之一,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被美国人称为英勇善战的部队。但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激烈的战斗,从未遇到过如此血性的对手,从未承受过这般巨大的损失。美军第2师的最后一次进攻,几乎是被3连官兵血脉贲张,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吓退的。直到黄昏来临,他们再未能组织起一场像样的进攻,惊恐万状的美第2师士兵拒绝再上松骨峰。

 

 

五十九师踏着积雪,赶至死鹰岭地区,占领了阻击阵地。

 

如今,许多人难以想象,志愿军真的是靠步枪、机枪和手榴弹,以及数量有限的手雷和爆破筒,击溃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吗?是的,志愿军用比钢铁还坚硬的信仰、意志和精神,击溃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联合国军

 

02

 

向死而生从来不是一道哲学命题

 

人民军队的血脉基因为何如此鲜明,长传不衰?因为那是在无数次生死考验中铸就和传承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很多时候与敌作战面临的不是狭路而是绝路,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是因为官兵们能够向死而生。在极度困苦和艰险的环境下,我军官兵凭着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精神,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条胜途。

 

 

宋阿毛绝笔诗

 

邱少云,1949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1011日夜晚,执行战术反击任务的志愿军第44师精心谋划了一场500人的潜伏战,邱少云正是这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

 

上午九点多钟,守敌向我军潜伏阵地打来几排炮弹进行火力警戒时,一发燃烧弹在邱少云的身旁爆炸,溅上燃烧弹油液的邱少云身上着了火。此时只要邱少云就地打个滚,就能扑灭身上的火焰。

 

邱少云没动,因为他明白,只要动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潜伏的部队,后果不堪设想。烈火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了潜伏作战的最后胜利,邱少云以人类罕见的意志力,突破了人体承受的痛苦极限,在烈火中一声不吭,纹丝不动地死去。如今他留给世人的,只有那块烧的仅剩巴掌大的军衣残片,在无声地诉说着那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最坚韧的潜伏。

 

此后,中朝两国政府都将邱少云的事迹编进了小学教科书。朝鲜人民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刻下一行字: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潜伏雕像

 

牺牲的是生命,延续的是血脉。

 

邱少云是一面旗帜,他的英魂不断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不畏牺牲、勇猛向前。

 

仅过了8个月,19536月,志愿军第60军在北汉江以东部署了3500余人的大规模潜伏行动。

 

白天,韩军曾多次对阵地前沿进行火力侦察,发射了几百发子弹、几十发炮弹,造成第60军潜伏部队15人伤亡。但负伤官兵无一人因伤动弹,因痛呻吟。一天里便涌现出了10多名邱少云式的钢铁战士。

 

最先负伤的战士叫司振江。腿被炸断,剧烈的疼痛让他几次昏死过去,双手将身下坚实的土层抠出两个深坑。可他一动未动,咬牙坚持到总攻开始。

 

5355连战士张宝才,被一块拳头大的弹片击中大腿动脉,鲜血汩汩涌出。极度疼痛中,他的两只衣袖全被咬烂了。但趴在血泊中的张宝才,任凭血液缓缓流淌,生命慢慢消失,没发出一丝声响。他在总攻前夕心脏停止了跳动。

 

潜伏了19个小时后,总攻信号发出,仅用一小时十分钟,我军一举攻占了两个高地,并创下了朝鲜战场上一次歼敌一个团和最大规模潜伏作战的奇迹。

 

在我军历史上,邱少云、黄继光式的英雄有许许多多!

 

 

胡修道

 

在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连队,每天集合点名时,第一个被点到的必然是这些英雄的名字,而异口同声地做出响亮回答的,则是全连官兵。听到震耳欲聋的声时,你就会感受到,什么叫做传承的力量

 

03

 

是军人,就要有堵枪眼的舍生忘死

 

一支勇于担当的军队首先是一支信念坚定的忠诚之师。抗美援朝战争中,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我军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是人民军队忠诚勇敢、英雄辈出的强大力量源泉。据统计,在朝鲜战场上,共有30多万志愿军将士立功授奖和获得荣誉称号,约占入朝参战志愿军总数的15%;其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志愿军将士就有12位,显现出蔚为壮观的英雄气象。

 

黄继光,无疑是最耀人眼目的英雄之一。他1951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第154513526连任通讯员。19524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

 

 

黄继光

 

舍生忘死、为国尽忠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产生于一瞬间,而是长期的思想教育和灵魂洗礼。

 

上甘岭战役打响前,部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多次播放表现苏联战斗英雄马特洛索夫的电影《普通一兵》,他深受战斗英雄马特洛索夫的感染,不只一次对战友们讲,马特洛索夫是好样的,有机会我也会像他那样子。杀敌立功,当英雄的种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扎下了根,也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穿上军装,生命就与使命紧密相连;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甘于为使命牺牲奉献。

 

195210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1019日夜晚,志愿军第45师多路反击上甘岭。

 

6连的勇猛攻击下,6连的勇猛攻击下,筑堡据守的美第2师第17――“水牛团的一个连队不到一小时就被打垮,连长坎特雷尔阵亡。然而6连也伤亡得只剩下连长、指导员和两个通信员了。

 

此时离天亮不到一小时,整个597.9高地上,就剩0号阵地还被美军控制。如果不能迅速拿下0号阵地,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反扑主峰。

 

黄继光心急如焚,他请战批准后带着两名通信员冲向了阵地。三人分别炸掉了主堡东西两侧的子堡。然而,通信员一人牺牲,一人负了重伤。

 

黄继光一个人利用弹坑向最后一个地堡跃进中,中弹负伤了。但他仍然艰难地向前爬着接近地堡。当机枪眼再次吐出火舌时,多处负伤、赤手空拳的他用自己的身躯扑了上去。这一扑,让部队赢得战机,打开胜利了通道——当有限的武器用尽后,黄继光选择让自己成为最后的武器。

 

195317日,第15军政治部决定:在五圣山正面的一方巨大石壁上,镌刻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以身许国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决定,为黄继光烈士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勇于担当是革命军人的优秀品格。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部队大熔炉的熏陶和党员干部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练就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前他在决心书里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他肩负着责任和担当,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以身许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担当。

 

 

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把弹药运往前沿阵地

 

连死都不怕的军队,还有什么可畏惧的?上甘岭战役中,世人皆知黄继光,但鲜有人知的是,黄继光牺牲10天后,接任他的班长吕慕祥再次演绎了这一壮举,多处负伤的他,拉响手雷扑向敌人地堡。15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有这样一句话: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什么叫普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先后有40多名官兵拉响手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意味着,如此壮烈的牺牲,每天都在发生。

 

在主峰阵地上,来自贵州的苗家战士龙世昌拖着根爆破筒和一条血乎乎的断腿,匍匐着接近大地堡,用胸膛死死抵住插进射孔的爆破筒,毅然决然地与敌同归于尽。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国军队能这样自豪地宣称与敌同归于尽的惊天壮举为普遍现象?如此壮烈的献身,使得人类不能不重新认识和表述生命的意义。时至今日,上甘岭依然是当代中国军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革命英雄主义的同义语,我军光荣传统的关键词。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殊死抗击,将许多原本无名或未闻的山川城乡,打成著名战地。云山城、龙源里、松骨峰、长津湖、小高岭等,都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醒目的历史符号。

 

它不只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战争地标,更是一座巍然耸立的精神高地。

 

 

长津湖志愿军

 

抗美援朝,这是中国军人留给对手的永久疼痛。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到现在,美国人还在运用各种手段研究上甘岭战役,西点军校多次试图用电脑模拟求解这个东方之谜,同样不得结果。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上甘岭被集中地释放出来。它的标高是无法计量的,当然也是无法逾越的。

 

我军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老红军的的传统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能改。这是习近平主席对全军官兵的勉励,更是人民军队薪火相传、向世界一流军队奋进的精神之源。坚决完成任务!我们的战士以落后的武器、以血肉之躯打退美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坚守阵地,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那是何等荡气回肠、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气,那是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作者是军史专家)

 

来源:补壹刀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