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我军炮火完胜敌军
点击:  作者:北京SunMing    来源:军旅警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2-07 09:55:20

 

 

19537月,就在板门店谈判快要达成的时候,李承晚却横生枝节,不仅为停战谈判设置了种种障碍,还疯狂叫嚣要“单独北进,直至最后胜利”。为了打掉李承晚的幻想,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金城战役。1953621日,在位于桧仓郡的志愿军司令部中,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关于发起夏季第三次反击战,战役目的就是敲打在三八线以南的韩军。战役计划动用20兵团的4个军,9兵团的1个军,在西起牙沈里,东至北汉江的22公里地段上,决定对韩军四个师(精锐首都师,683师)发起攻击。金城战役由此敲定,毕其功于一役,只待万炮齐发的那一刻,用“钢多气多”的气势直接摧毁敌军。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不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和美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时志愿军炮兵主要采取集中使用的原则,在主要方向和主要地段集中兵力、火力,支援步兵作战。第一次战役中,炮兵虽有91门火炮参战,但仅有5个营的火炮起到了作用,发射炮弹505发;第二次战役参战火炮48门,发射炮弹549发;第三次战役参战火炮106门,发射炮弹4267发;第四次战役参战火炮127门,发射炮弹7921发;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参战炮兵15个营,发射炮弹2673发,第二阶段参战炮兵10个营,发射炮弹5192发。第五次战役中,参战的火炮达700余门,其中野炮、榴弹炮500余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一共发射炮弹21107发,这个数字还不如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一次战役的炮弹消耗量。

 

再看看炮火洗礼下我军炮兵的发展:1950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美首次对决的云山攻坚战,我志愿军八个团的进攻,只有炮兵3个营2个连共77门火炮的支援(此战缴获美军火炮199门);1951年的夏秋防御战中马良山攻坚战,一个团的进攻,就有60门火炮支援还配有坦克11团的两个坦克连10辆坦克;1952年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我军投入山、野、榴弹炮133门,喀秋莎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合计有496门火炮支援;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共消耗大口径炮弹112566发,小口径炮弹242805发,高射炮弹59059发,合计414430发;而到1953年夏季反击战的十字架山之战,一个团的进攻,已达到有308门火炮支援。这次金城战役将是数千门的火炮支援,今非昔比,经过三年炮火和血的洗礼,我志愿军在战火中迅速成长了!

 

 

金城战役我志愿军集中了20兵团的第21、第54、第60、第67和第68军以及第9兵团第24军,总兵力达到24万人,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指挥5个军,担任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任务。该兵团组成三个作战集团:

 

西集团由第68(欠第202)、第54军第130师组成,由牙沈里至金城约10.5公里地段上发起攻击。

 

中集团由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欠第605)组成,在西起金城东至松室里9公里的地段上发起攻击。

 

东集团由第60(68605)、第21(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组成,由北汉江以西松室里西山至金城川间2.5公里地段,由东向西发起攻击。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

 

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

 

另第9兵团第24军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进攻,阻击金化方向美军和南朝鲜军东援。

 

 

金城战役面对的是韩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的四个整师。从19519月开始,美军正式同意整训韩国炮兵,范弗里特在光州建立起炮兵学校。美军最终在19523月批准将韩军每个师编制内的炮兵调整为和美军相同的标准。以美国一个标准步兵师为例,一般下辖了4个炮兵营。其中,一个155毫米榴弹炮营,装备了18门重炮。3105毫米榴弹炮营,总计装备了54门榴弹炮。

 

此外,3个步兵团各自都拥有一个炮兵连,装备了6105毫米榴弹炮。换而言之,一个美国步兵师,装备了9010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此外,每个步兵团,还装备了一个重型迫击炮连,各自装备了12106毫米迫击炮,总计36门。则每个师的大口径火炮数量为:126门。而每个步兵营的步兵伴随火炮,则装备了481毫米迫击炮、475毫米无后坐力炮。每个步兵连,又装备了360毫米轻型迫击炮和275毫米无后坐力炮及3支火箭筒。步兵伴随火炮数量为:8x3x3+8x3x3x3=288门。则一个步兵师满编总炮火力量约为:129+288=417门。四个师的编制总火炮数量为:

 

417x4=1668门;其中大口径火炮数量为:129x4=516门。当时李承晚叫嚣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妄想把美国等联合国军再次绑在其战车上,因此他也增配了大量火炮,使这四个师的大口径火炮数量达660门(这660门应该是他们的支援火炮),加上步兵伴随火炮,其火炮数量为1812门。暂且不算火力上还有美军的上千架飞机和数百辆坦克,以及美军的后来支援。

 

 

为了打好这一仗,志愿军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准备,其中包括兵力和装备上的准备。由于此时已经不是最开始入朝作战“钢少气多”的时候了,志愿军本身随着三年的战争也在不断壮大。而此时对阵的主要又是李承晚部,因此 志愿军打这一仗是准备用“钢多气多”的气势直接压垮敌人。志愿军司令部又给第20兵团增配了大量的炮兵,集中了6082毫米迫击炮2549门、107120毫米迫击炮120门、5775毫米无后坐力炮988门、7090毫米山//步兵炮479门、105152毫米榴弹炮212门、102毫米6管火箭炮12门、132毫米喀秋莎火箭炮47门、57毫米战防炮54门、3785毫米高射炮204门、90毫米火箭筒1187套。

 

 

总火炮数量为(含火箭筒):5852门,去除预备队与高射炮,直接参与地面打击火炮数量为:5852-204-297=5351门。另外还配有20辆坦克参与战斗。

 

其实二战以后,口径较小的82毫米以下的迫击炮已经不被算做炮兵武器,移进了步兵序列中的步兵伴随火炮。由于75毫米以上的山//战防炮比志愿军众多装备中的60/81/82迫击炮粗苯的多,所以步兵伴随火炮一般为:曲射火器主要是迫击炮,直瞄火器是无后坐力炮以及火箭筒。这样,去掉步兵伴随火炮,金城战役的支援火炮数量为:

 

120+479+212+59+54+204=1128门。去掉预备队的11门火炮,则直接参战的支援火炮数量是:1117门。然而其小口径火炮占大多数,大口径火炮并不很多,其中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仅为120+212+12+47=391门,但是对于一个新成长的军队也是很可观了!

 

从兵力配比上来说,我军和敌军的比例为31;其次是总火炮配比,为2.915351/1812),若去掉步兵伴随火炮,我(预备)支援火炮数量对敌比,为1.711117/660)。此战在兵力、火力上我军都占有绝对优势,虽在火炮质量上仍不如敌军,特别是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不多,也没有飞机支援,但火炮总数已超过美伪“联合国军”,具备了组织更大规模反击作战的有利条件。

 

 

具体部署:西集团增强火炮170门,加上军、师原建制火炮共354门;中央集团增强火炮118门,加上军、师原建制火炮共317门;东集团加强火炮90门,加上军、师原建制火炮共210门;右翼第9兵团第24军加强火炮135门,加上部队原有的火炮,共223门。

 

354+317+210+223=1104门火炮(有13门火炮的误差)。至此,志愿军在入朝作战以来,首次在火炮数量、炮火密度上超过敌军。

 

 

71321时整,第20兵团3个突击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在东起北汉江西至阳地村25公里的正面同时发起总攻。炮弹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阵地猛烈轰击。各作战集团组成的各级炮兵群,在同一时间,按各自的计划以急袭射击进行炮火准备,持续时间最短7分钟,最长28分钟。

 

 

西集团第68军的炮火准备,在主要突破地段每公顷(100x100米)落弹440发;直射火炮与迫击炮对敌人工事和碉堡进行破坏射击,破坏效果达到30%;迫击炮为步兵开辟了宽20米、纵深100米的通路,从而保障第68军各师最先突破敌人防御前沿,并攻占了422.1高地。

 

中央集团第67军第199师方向,进行了炮火急射,破坏效果10%-15%。东集团第60军方向,进行了20分钟炮火准备,3次急袭射击后步兵发起进攻。右翼第24军对炮兵运用比较灵活,炮火准备充分,结合试射进行了不规则的破坏射击,共破坏地堡132个,交通沟27米,占敌工事的30%左右。在突破中的炮火准备,破坏敌军工事达30%-40%

 

728分钟的火力急袭,我军将1900余吨炮弹倾泻到敌军阵地上,敌人防御阵地的工事被毁伤达20%,前沿障碍物被毁达70%-80%,平均每公顷落弹最多达440发,最少也达181发,使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头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火力优势。

 

美国战史记载:“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所有介绍金城战役描写我军炮火时候都是一句:20多分钟内,我军就向韩军阵地发射了1900吨炮弹。然而到底是多少发炮弹?好像找不到……。根据前面对金城战役火炮配置明细得知:战役中我军使用火炮数千门,然而其中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仅为391门,包含47132毫米的喀秋莎火箭炮。按这些火炮数量我们可以推算出1900吨炮弹对应的实际炮弹数量。

 

喀秋莎一次齐射十秒内可以发射完毕,而再次装填到发射大约需要10分钟,这样在20多分钟内,这47门喀秋莎可以发射三次。一发132毫米的喀秋莎炮弹大约42.5公斤,则47门喀秋莎三次齐射可以发射炮弹数量为:

 

47x16x3=2256发炮弹,2256x42.5=95880公斤;

 

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391-47=344门,105毫米炮弹每发大约15公斤。按105毫米火炮发射速度6-8/分(按8/分钟),219120毫米以下的火炮,28分钟可以发射炮弹数量为:

 

219x8x28=49056发,49056x15=735840公斤;

 

122毫米口径以上火炮数量只有344-219=125门,122毫米炮弹重量约为32公斤,155毫米榴弹炮弹丸重量一般在40-47公斤,按最大射速5/分钟,则:

 

78x5x28=10920发,10920x32=349440公斤

47x5x28=6580发,6580x45=296100公斤

 

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发射炮弹数量为:

2252+49056+10920+6500=68728发大口径炮弹;它们的总重量为:

95880+735840+349440+296100=1477260公斤,1900000-1477260=422740公斤

 

82毫米以下炮弹约4公斤,90毫米炮弹约10公斤,由于我军绝大部分都是82毫米以下的轻型火炮,按平均炮弹重量5公斤,则:

 

422740/5=84548发小口径炮弹。

合计炮弹数量:68728+84548=153276发。

 

由此推断出,金城战役首轮炮击28分钟我军就倾泻了至少15万发炮弹!

 

 

我在《数字解密上甘岭---之火炮数量与炮火密度》中论证了上甘岭战斗第一天美韩军进攻的火炮数量为:

 

310门重炮+3个团属炮兵连+7个步兵营的轻型火炮+27辆坦克

 

310+12+6+24+7x8+27=435门大小火炮。

 

上甘岭第一天投入的步兵连10个,则应该还有90门小口径火炮。由此推断,上甘岭第一天战斗美军的火炮数量是435+90=525门火炮。

 

所以不管是30万发还是22万发,除是310门大口径火炮发射以外,还有200多门轻型火炮的直瞄炮击。

 

从每公里火炮密度是看:金城战役我们在25公里的战线上,有5351门各种火炮(其中支援火炮1117门),平均每公里火炮数量为:

 

5351/25=214门(平均密度拉平上甘岭美军,局部密度大大超过,但是100毫米以上火炮支援火炮数量仅为:391/25=15.64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火炮是每公里:525/2.5=210门火炮,而且80%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

 

从炮火密度是看:金城战役我军最高密度是440/公顷(28分钟内),对比上甘岭第一天战斗仅仅略小于上甘岭的炮火密度,但是局部范围单位时间内的落弹数量已经超过上甘岭!上甘岭按第一天两个落弹量说法看:

 

3.7平方千米=370公顷

220000/370=594发炮弹/公顷(《解密上甘岭》的第一天落弹);

300000/370=810发炮弹/公顷(15军记载的第一天落弹)。

 

关于每秒落弹数量,若不定义落弹范围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单讲落弹数量,这次47门喀秋莎齐射,就按一次齐射时间上限10秒,47x16=752发,那就是每秒75发炮弹!再加上这10秒内数千门火炮发射的炮弹……单讲每秒落弹多少没有任何意义。

 

上甘岭战役43天,整个上甘岭阵地落弹为:2300000/370=6216发炮弹/公顷,每百平方米(10x10米)落弹62发!。

 

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几个月期间,志愿军炮兵一共仅仅发射炮弹21107发;到上甘岭43天我军对地面敌军反击消耗炮弹合计355371发,其中大口径炮弹112566发,小口径炮弹242805发。而金城战役仅仅28分钟我军就打出了15万发炮弹,相当于志愿军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消耗炮弹总量的7(有资料说是2.2倍,误差较大)!此战是我军在经历抗美援朝历次战斗,完成了在范弗里特弹药量之下由守到攻的完美转变后,我军火力超过敌军的起始大战!

 

 

1418时,志愿军在整个金城突出部取得了全面突破,韩军四个师遭到毁灭性打击,21小时内,志愿军20兵团在“联合国军”构筑两年之久的现代化防御阵地推进9.5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原本突出的战线,胜利实现了战役第一步的作战任务。截止727日,金城战役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歼敌52000余人。金城战役结束后,中朝方比617日向南又推进了192多平方公里。

 

需要提及,至15日午时,60180师(此时60军副政委是原1231师师长赵兰田,而60军已经调离3兵团,归属20兵团)猛冲猛打消灭韩军数千,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一马当先,南渡金城川背水进攻,成为金城反击战中,反击进展最快、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180师一雪前耻!

 

电影《金刚川》中的大桥保卫战,发生在此战役的前一阶段。也就是在此战役中,志愿军第68203607团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插入敌纵深,将南朝鲜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全部歼灭,击毙机甲团团长陆根洙,缴获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留下“奇袭白虎团”的佳话。杨育才,12名被授予“朝鲜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中幸存的三人之一(另一名战士是12军的胡修道)。

 

 

19537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的中、朝、美三方代表在十八本《停战协定》上签好了字。受到重创的李承晚再也狂不起来了,终于表示不再做反对停战的一切活动。但是他并没有派人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停战协定在双方代表10时签字,时起还要再过十二个小时(当日夜22时)才能生效,在此之前,双方还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当时我军接到的指令是:各前沿阵地,任何人不得擅离坑道。要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天黑以后,双方阵地都很宁静,似乎预示着和平时刻的到来。当时针走到21时,阵地上的宁静突然被美韩军猛烈的炮火打破。千百门美韩军的大炮和轻重机枪,对准志愿军阵地猛烈射击。炮弹枪弹的火光,把阵地照得似白昼一般。好在我们早已百倍警惕,猛烈的炮火虽然摧毁了我方一些工事,但我人员伤亡很少。

 

美韩军炮火狂轰到2145分时戛然而止,阵地上又出现了片刻的宁静。美军满以为经过45分的狂轰滥炸,志愿军会乱成一团,剩下15分钟,也无法还击。他们得意忘形,纷纷走出工事,手舞足蹈,欢呼他们“伟大的胜利”。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志愿军总部向部队下达了坚决还击命令:对准正面美韩军阵地,大炮和重机枪猛烈开火,各个都恨不得在最短时间内打光所有弹药。

 

各种型号的炮弹震得整个朝鲜半岛的都在颤抖,横贯朝鲜中部的二百公里长的战线上漫山遍野一片通红,震耳欲聋的炮声仿佛“第六次战役”即将开打一般,用钢铁和炸药向对方进行最后的示威,直到2159分。整个金城战役十多天志愿军就消耗了各种地面火炮炮弹19000吨,加上别的战线的,与停战将来临时示威宣泄发射的炮弹加步兵弹总量为35000吨,整个7 月志愿军就消耗了各种弹药约四万吨, 其中炮弹占了九成。

 

1953727日夜,当手表上的时针指向22点时,战线上三年间没有片刻停息的疯狂的炮火戛然而止,顷刻间万籁俱寂,弥漫在天空中的硝烟与火药味慢慢地消失在夏夜的凉风中。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以前,那电闪雷鸣、震天动地和撕心裂胆的炸弹、炮弹和机枪声,那在各个阵地、整条战线直到朝鲜三千里江山土地上,到处燃烧着的战火和流淌着的血污,就在这一刹那间变成了历史!双方的三百万士兵和数千万老百姓所企盼的和平终于来临了。

 

金城反击战也在《停战协定》生效后,胜利的完成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也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一直任人宰割任人欺侮的国家了。

 

 

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起自19501019日,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结束。然而属于朝鲜内战起自1950625日,始于三八线截于三八线的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

 

晚年的克拉克,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来源: 老兵读史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