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朱伟民:沉默亦造英雄
点击:  作者:朱伟民    来源:38军子弟后代  发布时间:2020-10-26 09:30:14

 

 

 ——纪念38军入朝参战70周年(六十八)

朱伟民

《沉默亦造英雄》

作者:朱伟民

 

常言道,苍海横流,方显英本色,然而,名不标卷,更见英雄伟岸。

 

抗美援朝,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辉煌宏卷。

 

在这部宏卷中,有着名标史册的伟大英雄,如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以及其他被国家授予荣譽称号的战斗楷模豪杰,但更多的,是那些喋血用命、奋勇杀敌、以身殉国,或在凶危恶境下,冒九死一生之险,为作战胜利奠定基础,却名不见经传的英雄。

 

 

 

于敬山将军,就是其中一位!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对于中国人民志願军来说,是一次取得辉煌胜利,在根本上扭转战局的伟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产生了一支名冠万岁军的英雄部队,即中国人民志願军13兵团所属陆军第38军。

 

38军获如此殊荣,核心作战行动,是该部步兵第113师所进行的孤军深入敌后穿插阻敌作战行动。

 

此次作战行动之关键作用所在,是因为这次作战行动不可替代地成为了志願军毁灭性聚歼南逃美军主力,取得二次战役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基础。故,二次战役,以极其辉煌的胜利彪炳中国战争史册乃至世界战争史册,关键一笔,即在于此一役。

 

可以说,没有113师的这次传奇般的敌后穿插阻击作战的成功,就不会有二次战役南下聚歼南逃美军主力所取得最终胜利,更不会有万岁军这个光荣誉称。

 

正是因为如此,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电中,特别点名提及113师作战行动,褒奖其为我志願军获得二次战役全局性胜利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藉此,电文中才有了"38军万岁"的字段。

 

胜利和成功是辉煌的,然而,获得胜利的艰途,却是极其凶险和惊心动魄的。

 

113师受命孤军深入敌后穿插阻敌,只带了337团、338团,并339团一个营的兵力,计2000余人,重装全无。为了作战行动保密,全程实行无线电静默,无法及时与上级沟通信息,获得相关敌情。

 

穿插行动初期,因敌机轰炸,白天无法沿大路行进,只能艰苦地走坡坎山径,为及时到达指定前出地点,整个行程几乎全部是日夜兼程的强行军。

 

最后阶段行军,该部星夜兼程,在疲惫不堪状态下,7小时狂奔140华里,先敌5分钟,按时到达上级指定前出地域。

 

而其所应对之敌,正面计有美第8集团军、美二师、英军一部,背后计有美骑一师。综合所部共八千余人,重装铁甲配置。

 

如此,临战态势,是我极度疲惫2000余轻装部队与敌以逸劳8000余重装铁甲部队对峙,并我处腹背受敌的局面。

 

这还不是战局最凶险的态势,最严峻的局面在我部就位后出现。

 

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发觉上级下发的作战地图出现严重错误,只标出了敌军南逃的一处通路三所里,却漏标了另一处敌军南逃重要通道龙源里。

 

而上级对113师的作战行动,是根据这张错误的地图进行部署的,如此,显而易见,这样的部署是存有严重失误的,此项失误,必将给尔后113师作战造成比兵力对比更大的困境和危机局面。

 

如前文所述,由于为了保证部队行动的隐密性、突然性,113师穿插奔袭作战行动部分,全程采用无线电静默。如此,部队进入战斗位置开通与上级联络,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113师己经发现问题,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这样,在战局危急的关键时刻,却出现了上下级决策响应的严重的时间差,险象环生!

 

怎么办?

 

关键问题是分不分兵龙源里?

 

一来,分不分兵龙源里的决策,在当时战端即开,千钧一发的紧急局面下,完全没有上级指挥可以依靠,只能依靠113师指挥团队在联络上上级指挥机关之前就必须乾纲独断;

 

二来,当时的局面己经不可改变,即便当时能够及时联系到上级,上级有了新的决策,未待新的部署完成,战机早就飘然而去,况且,在当时局面下,再英明的上级,也无法制定新的决策;

 

三来,乾纲独断,谈何容易!如果独自坚守三所里,不分兵龙源里,则敌南逃部队可从龙源里大摇大摆而过,原上级部署坚守龙源里的作战预期形同落空;而分龙源里,则局面更加险峻。

 

按原部署,113师两团一营部队独守三所里,兵力火配,原本就显严重不足,临时分兵龙源里,无异釜底抽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态势下,分散兵力是形同自杀的大忌。

 

由此看来,一张错误的地图,以及依照这张地图所进行的部署,已陷113师于无可挽回的绝境,无人能救,只能靠113师参战所部全体指战员以绝死的决心,发挥大智大勇,并置死地而后生的胆略,力挽狂澜,扭转局面。

 

当时困局下,113师党委内部就分不分兵龙源里决策制定产生严重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在未取得上级指示前,应坚定指行上级原部署,否则,在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不经上级充许,擅自分兵龙源里,会加剧兵力不足的状况,极易造成作战失利局面,责任重大不说,后果严重;另一部分意见认为,保守地等待上级指示,会导致战机完全丧失,令围歼南逃之敌战役目标完全落空,比分兵阻敌作战失利的后果更严重。

 

双方意见争执不下,无法统一。此时,师党委书记,政委于敬山将军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拍板定案,分兵!并毫不犹豫地地表示,由他个人承担分兵决策产生的一切后果。

 

由此,在于敬山将军的坚持与主导下,113师党委形成分兵龙源里的正确决策。

 

应该说,在当时局面下,形成这样的决策,于敬山将军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在我军历史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铁律,遇重大问题党委讨论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党委书记拍板定案,承担责任是钢性原则,虽然解放战争后期,此原则贯彻不为硬性规定,但是,通常执行,还是遵循了这个传统,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决定重大问题的时候。

 

一如前述,如果说,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之围歼美军南逃之敌一战是我军战斗历史中辉煌的一页,那么,113师三所里、龙源里分兵作战就是这篇辉煌篇章中浓墨重彩、画龙点睛的一笔,而依据我军党的领导的传统与机制,这光彩夺目一笔的挥笔者的责任,就历史地,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于敬山将军身上。

 

因为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语境下,在遇不可测突发紧急状况、党委班子意见无法统一的时候,没有于敬山这个党委书记拍板,其他人分兵也好,不分兵也好的主张,只能是意见,无法形成决议。这就是前述于敬山作用不可替代的道理。

 

然而,于敬山挥就这一笔,仅仅具有党员依据党的机制践行执操这样的外在意义吗?

 

如果于敬山这一笔落在了不分兵这一决断上,党委就会形成不分兵的决议,假设113师党委在于敬山主导下形成了不分兵的决议,后果将会是什么?

 

后果是,二次战役的历史将会改写,我们作为后人,将不会在历史的章页中看到二次战役伟大胜利的辉煌,万岁军这个勋荣迸发的称号也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而恰恰于敬山拍板拍在了分兵这个决断上,有此一笔,历史呈现的,才是我们今天能够看见的辉煌与荣耀,那么,她的内在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说,于敬山将军拍下的这分兵龙源里这一板,不仅仅是权力、权威决断的一板,更是责任自我担当的一板。

 

什么叫个人承担分兵的一切后果?"它意味着什么?

 

显而易见,在当时的情形下,分兵与不分兵,都存在着作战失利的极大可能性,但后果和责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分兵,可能因敌军未遭阻截无代价安然躲过我致命一击,令我军无法达成作战预期,致作战失利。但就113师责任承担而言,该师完全遵守了上级部署,若出现此种作战失利,主要责任不在113师,师领导可保安然无恙;分兵,既有通过拼死作战,阻挡住敌军,达成全局作战预期的可能性,但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态势下,因此导致作战失利的可能性更大,作战风险更高,并且,分兵作战一俟失利,分兵决策即有有未经充许,擅自更改上级即定作战部署之虞,且于敬山将军自己承诺承担一切后果,若遇此等重大失利,必遭诛无疑。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全师参战将士拼死一战,虽然完成了上级交付的阻击任务,保证了全局作战预期任务目标的达成,但与敌同归于尽,全部殉国,将士无存。以当时兵力武配对比,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113师全体将士也是对此下定了决心,充分做好了牺牲准备的。

 

可见,于敬山将军是为全局胜利,下定赴死决心,提着脑袋,以生命为抵押,拍下这一板,挥下这一笔的。作战实践证明,这一板拍得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笔挥得是极有光彩的。

 

为了全局胜利,在重大生死决择面前,于敬山将军选择分兵,从而选择了自我牺牲。这就不是一般意义上党员对党的机制遵循的外在操守表现,而是共产党人自觉恪守对党的忠诚意志,坚定秉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情怀,把胜利,把党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无私崇高的个人品质等内在表现与意义的体现。

 

113师师党委分兵龙源里决议作出并完成作战部署后,战斗打响不久,师电台先期与志司取得联络,志司己发现地图有误,急切询问情况,得知113师已先行更改原作战部署,分兵龙源里,开始作战行动的情况后,非常满意,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再迟一步部署,龙源里之敌就跑了。

 

尽管如此,分兵二处造成的兵力极度紧缺的不利局面,上级己无力扭转,只能靠113师独自硬扛。

 

在与于敬山将军通话时,彭德怀不无担心地询问于敬山将军,能不能顶住,于敬山将军坚定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尔后,便有了113师艰苦顽强险象环生的阻击作战,有了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作战提供充分保证条件下,二次战役聚歼南逃美军主力的辉煌胜利。

 

在胜利的光环下,回观113师阻击作战,境遇之险恶,令人难以想象。

 

作战中,113师正面阻击的南逃美第八集团军、美二师、英军一部所部,与113师背后阻击的美骑一师所部,一度相距仅一公里距离,南逃与北援之敌,最近之处相互用肉眼都能看见对方坦克上的军徽、旗标,但遭113师顽强阻击,至此便不能再进一寸,最终未能实现接应会合。1132千轻械对美军八千重装啊!战斗场面何其残酷!很多部队成建制地打光了,有些部队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但是,113师胜利了!

 

由此推断,当初于敬山将军做出分兵决断,是胸怀着怎样的胆略勇气与气魄!怎样刚毅与坚定的意志。

 

当他为如此辉煌的胜利篇章挥下头一笔时,这一挥毫,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吗?当他下定赴死决心的时候,难道不如同英雄们一样可歌可泣吗?

 

当然,113师写下三所里、龙源里作战的光彩篇章,不仅仅是于敬山将军个人挥毫而就,写这样的文章,需要有笔有墨有纸,而113师全体参战将士,他们用血肉作墨,用战场作纸共同书写辉章。

 

而于敬山将军即是这血肉辉章的第一作者。

 

 

 

于敬山将军全程参与并在关键时刻主导了113师三所里龙源里的作战指挥与决策,功不可没。

 

不仅在指挥决策方面,在历次战斗行动进程中,他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在一次战斗行动中,冰冷的江水阻挡部队前行,他带头脱下衣裤,趟过刺骨寒彻的江水,走在部队的最前头;三所里奔袭,7小时竟夜强行军一百四十华里,他也是一步不停地带领部队前行。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他是部队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人。

 

113师兵装备条件下,连取得独守三所里作战胜利,在通常军事家眼里都没有充分的把握,而113师却以这样的兵力装备,不但能够固守三所里,同时还分兵龙源里并成功获得作战胜利,这胜利的获得是偶然的吗?离开了共产党员于敬山将军的率先垂范作用,以及这个作用影响所激发的全师党员在师党委领导下共同凝聚出来的表率作用的影响力,113师能够在那样残酷、艰苦、危险的战场环境下,以弱胜强,取得战斗胜利吗?

 

如此一位在著名战役中起到关键核心作用的将军,曾经为战役胜利书写过辉煌一笔,而他的身后,却笔墨清淡。

 

当下,描写二次战役题材的各种作品很多,各色相关英雄名声雀起,关于万岁军,很多人知道的很多,但唯独这位为打出万岁军起到过核心作用的于敬山将军,几乎名不见经传,他自已从不宣传,家人也不宣传,别人来不及宣传。

 

他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只要认真考查历史,他毕竟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明亮的光点。看不见这个光点,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他不遗憾,他的光亮是抹不掉的,看不见这个光点才遗憾。

 

然而,越是默默无闻,他越是伟大!

 

我的姐姐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志願军老兵,战后隐姓埋名,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经历,他对此也是缄口不言,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位极普通极普通的老汉,只是在最近几年退伍老兵登记时,要求提供勋章,这位老汉便中规中矩地将他过去所获勋章拿去登记,几十枚战功章惊诧了全体在场的人!这真是默默无闻给人带来的伟大感受,他的沉默给他造就的英雄气质令人倾倒!

 

我不知道于敬山将军有多少勋章,因为他沉默。

 

我只知道于将军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曾为取得辉煌胜利起到核心作用,立有殊勋,并不为人知,我相信,一但他的事迹为人所知,定会令人感觉伟大到震撼。

 

于将军的伟大还在于,抗美援朝有无数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雄烈士,人们对他们崇敬和缅怀更深刻,更真挚。于敬山将军便在他们的行列中,他也许比知名战将更令人们在内心由衷地崇敬和仰慕!

 

于敬山将军的伟大更在于,狂涛巨澜,谁也说不清哪一滴水究竟是怎样跃动的,但是,正是这样的狂涛巨澜,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向前,冲出胜利之途,于敬山将军便在其中,并且是潮头一涌,这样波澜壮阔的伟大,是难于言表的。

 

雕梁画栋的炫彩,是终要暗去的,只有历史书卷中那深刻的一笔,才会永不退色。

 

最后,我用我诗作中的一段,敬缅为民族复兴立基之战建立殊勋却不为人所知的于敬山将军。

 

魂兮如梅

独领洁贵

不依艳阳骄

但搏风雪傲

待到山花烂熳时

她在丛中笑

 

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朱伟民:沉默亦造英雄

    2020-10-26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