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北进期间,张国焘曾拟经果洛三大部落西渡黄河
点击:  作者:成都双爷    来源: 双石茶社  发布时间:2020-04-26 10:15:49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拟共同北进,实现两河会议决定的“北出陕甘”战略方针。为此,发起了松潘战役。

 

战役进行期间,红四方面军曾派出人员侦察和调查了从松潘到阿坝,以及经阿坝西渡黄河的路线及有关情况,作出了有关情况调查报告。这个报告如今收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资料选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㈣》,原件只有年份没有日期。笔者根据该报告内容及其红四方面军在这个时期的活动情况进行判读,认为该报告拟出的时间应为19357月中旬~8月中旬,即松潘战役发起之后,红四方面军攻占阿坝地区之前。

 

该报告使用的是大量的旧地名,笔者根据自己已知的情况,参照新地名作出了校核和对照,但仍有许多地名(大部分是当时的音译地名)尚无资料进行校核对照,只能暂时存疑待考。

 

这个报告最大的亮点,是对经阿坝地区西进渡黄河的路线的调查。这条路线经过的地域,是当年著名的“果洛三大部落”地区,即康赛、康干和贡麻仓三大部落,地域大致位于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班玛、甘德地域。

 

康赛部落: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康赛乡、门堂乡地域;

 

康干部落: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乡、哇尔依乡、索乎日麻乡地域(据说涉及了至今班玛县部分区域);

 

贡麻仓部落: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下贡麻、岗龙、柯曲等乡地域——这片地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

 

虽然是部落名,但当时几乎是取代了地域名称。

 

这说明,当时的张国焘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已经有了拟从此间渡黄河西进的考虑。

 

松潘战役流产后的夏洮战役期间,可能是因为这个调查结果与张国焘等人的期望值大不相同(人口稀少,筹粮就粮困难),所以才派出一部经上阿坝前往求吉玛、齐哈玛侦察渡河路线——这条路线与夏洮战役无关(夏洮战役预计集结地是夏河、洮河流域,因黄河在此间的回头弯的缘故,由求吉玛、齐哈玛渡河前进夏、洮地域还得再渡一次)。

 

因为研究红军长征路线的需要,笔者收罗了一大批地方史志和地名录,对湘黔滇川青甘陕地区关注相对更多一些。盛世修志,上个世纪80年代以降,各地陆续编篡出版了许多地方志,给历史研究者爱好者们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资料平台——笔者从中获益不少。以川西北地区为例,建国之前的旧史资源虽然不算丰富,但也有不少。建国后修新志肯定要大量的参照旧志,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新志和旧志之间,还是有很大很大的不同,引证抄录时如果不作相当的校核和考据工作,带来的麻烦也是相当大的,给后人参照阅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旧志使用的是旧地名,新志在引用时,如果只抄不校,阅读者会找不着北。特别是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之前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进行过现代手段的详勘详测,地名又大多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译音,或者是一些涉足考察者或统治者的汉语命名,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地名差异非常之大——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地图罕有详图,而且很多地名是不标注的,也没有新旧地名的对照和校核,研究者不得不为辨析这些地理要素花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大量的工作。

 

比如,红军长征经过的阿坝、甘孜两州,建国前出版的地图都是没有经过现代手段详测详勘的略图,建国后出版的地图虽然都经过不断地详测详勘,但出版的也多是略图。虽然各地地方志和地名录也附有县域地图,但仍然失之粗疏,也没有新旧地名的校核对照。修志者在引用旧志时,一般都只照录,不给出新旧地名的校核。

 

笔者认为,当今的史志工作者,现在真到了把地名校核的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的地位上来了。

 

 

红四方面军侦察调查的西进渡黄河路线(19357月上中旬8月中旬)

 

附:红四方面军关于松潘一带情形续报

 

 

 

 

 

 

 

 

 

 

 

  

笔者作的注释:

 

 [1]梁阿卡,今名麦拖岗。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瓦松公路以南)。

[2]马鞍腰,又名廿四马鞍腰,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阿木柯河以北、瓦松公路以南,麦洼寺以东)。

[3]似为今阿衣拉山。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和阿坝县交界处。

[4]似为噶曲河(白河)。

[5]喀西,今名卡西村,因村内一富户房名而得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西北龙藏乡境内。

[6]多精喀,今译达格扎,藏语意为“背部血管”,因位于溪流达格隆洼旁而得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哇尔玛乡境内。

[7]龙藏,又名塔拉。藏语龙波琼藏之意。译义:一户老民为麦桑土官委派其管辖该地各村寨而得名。塔拉为该村土官房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西北龙藏乡境内。

[8]腊秀,今译名纳休,因旧部落名“腊周”而得名。今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四洼乡纳休村。

[9]斯娃,今译名四洼,又名拉当布。因传说中“千年前有喇嘛来此传经,诡称将有山神降临”,于是以“四洼作地名,以为迎接山神”。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四洼乡。拉当布之含义为“山附近”,因村后旁山而得名。

[10]喀多,今译名甲尔多,由“甲达”音译而来,含义为“汉人的标记”。清雍正元年授村内土官土千户职,故名。又译胳洼洛。藏语译义为“偶象之村”。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甲尔多乡。

[11]今译名哇多,因村内官房而得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洛尔达乡境内。

[12]徐藏,藏语“富裕之村”之意。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洛尔达乡境内。

[13]今名安羌,译义为“安木错的儿子向往的流浪之地”。今四川省阿坝藏族将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安羌乡。

[14]康沙(今译康赛)、康干,均为当时“果洛三大部落”,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

[15]曾打桑,今译名正大村。因村内土官房而得名。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西北甲尔多乡境内。

[16]俄洛,今译名俄隆,沟名,藏语“绿色沟”之意。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西北四洼乡境内。

[17]康赛(康沙尔)、康干(康格)、贡麻仓(贡妈颡)史称“果洛三大部”,但划分方法不一:“果洛分上、中、下三部,通常以康萨(康赛)为下果洛,约帐房五百户,土房四百户,其西北之康根(康干)为中果洛,帐房一千户,土房三百户,更西北之工马仓(贡麻仓)为上果洛,约帐房一千二百户。实际上除该三部以外,其他果洛部落尚多,故另有一区分法,即以汪清本(昂欠本)为上果洛,其牧地在黄河源,鄂陵海(湖)、札陵海(湖)一带,约一千四百户,归青海管辖,分上汪清(昂欠本)及下汪清二大部落。白马本(班玛奔)为中果洛,其牧地在康根(康干)之南玉树与石渠之间,共约一千五百余户,青海与西康对该部之政令,均不能达到。阿穷本(阿什姜本)为下果洛,包括康萨、康根、工马仓三大部落,被称为阿什姜三部。”(邢海宁,果洛藏族社会[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2526.)根据这个报告的陈述,似为以前者为据。即:康沙尔部落,今译康赛,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康赛乡、门堂乡地域;康格部落,今译康干,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乡、哇尔依乡、索乎日麻乡地域;贡妈颡部落,今译贡麻仓,主要活动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下贡麻、岗龙、柯曲乡地域。

[18]格娃,今译名克哇,藏语译义为“得利者”,因寨中首房(位于克曲河北阳山下)而得名——该寨位于克曲河北,阳山称克哇宁巴,阴山称克哇什巴。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西北安斗乡境内。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