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谢小庆:“妇人之仁”还是“力不从心”?——保尔森回忆录揭示12年前金融危机细节
点击:  作者:谢小庆    来源:察网  发布时间:2020-03-13 11:10:54

 

       延安大学武宏志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问题。30多年中,出版了多种关于审辩式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方面的学术专著,撰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和科普文章。

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是审辩式(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镇,是国内最早重视审辩式思维发展的高校之一。该校的李牧川教授在20191117日于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小学思维课堂高峰论坛暨审辩式思维教学研讨会上问武宏志老师: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什么是批判式思维,您怎样回答?。武老师在此次会议中题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与核心》的演讲中,回答了李老师的问题。回答是:从悬置判断(延缓判断)通过论证达到最佳判断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武老师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悬置判断

 

 

武宏志老师的演讲视频:

为什么要悬置判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了解的事实可能尚不够全面和完整。有时候,经过多种证据的互相参照,我们基本确认了李四打了张三一拳这一事实。但是,我们可能尚不知道:张三先打了李四两个耳光,之后李四才打了张三一拳

2008年震动了改变了世界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2年,已经悬置12年。或许,今天我们可以尝试根据比较可靠的证据做出一些判断。

2011年,美国HBO公司拍摄一部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主题的电影《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此片主要刻画了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在金融危机中的经历,电影的另两个主角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20088月奥运会期间,在宴请中,中方主人对保尔森说:

【“上个月俄罗斯告诉我们,他们手上也有大量的‘两房’债券。他们向我们提议,与我们联手共同抛售数千亿的‘两房’债券。对于你们,那会是灾难。巨额负债已经让你们国家岌岌可危了。但是,我们拒绝了俄罗斯的提议。”】

 

保尔森回到美国后,在例行工作早餐上,伯南克问保尔森:这算是中国的威胁吗?

保尔森说:不,这算是善意的提醒。他们只要与俄罗斯打一通电话,美国经济就玩完。

 

电影《大到不能倒》片段:

 

这并不是电影中的艺术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2010年,保尔森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On the BrinkInside the Race to Stop the Collap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中译本当年就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由乔江涛等人翻译)。在该书中译本第141页,保尔森本人讲述了这件事:

“我在北京听到的消息令我自己绝难安心:俄罗斯官员已经与中国进行了顶层会晤,提议两个国家共同卖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迫使美国政府动用应急权力对这两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国人已经拒绝了这一居心叵测的计划,但这一消息令人寝食难安­——大肆抛售可能导致人们对两家公司突然丧失信心,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一直等回到美国有通信安全的环境之后,才将这一消息通知总统。”】

这一段的英文原文是:

 

虽然这已经是12年前的事情,但是,至今还留给我们许多困惑,有事实(fact方面的困惑,更多的是看法(opinion的困惑。

事实方面,是谁向保尔森透露了中俄之间的高层沟通?这种透露是属于集体讨论的决议,还是属于个人行为?如果是个人行为,是属于纯粹朋友之间的肝胆相照,还是牵扯到利益交换?对此,我尚不了解,我非常希望能够从知情人那里获得更多比较可信的事实。

一个可以基本确认的事实是:当美国的金融体系站在峭壁边缘的时候,俄罗斯曾经打算与中国一道把美国向峭壁下面推一把,但中国做出了与俄罗斯不同的选择,伸手拉住了处于峭壁边缘的美国。

可以猜想当普京从保尔森的书中读到这一段回忆时的心情。他的审辩式思维水准,或许可以使他对中国的不同选择包容异见,但很难使他包容向美国人透露俄罗斯建议的做法。我们也可以猜想这种心情对普京相关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对项羽的看法,韩信说:

臣尝事之……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我曾在项羽军中效力……项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

如何看待12年前中国曾经做出的选择?是属于妇人之仁?是属于明智的战略选择?是由于当时力不从心?是另有苦衷?无论论证哪一种观点(claim),都需要必要的经济学知识的支撑(backing)。我是一个心理学者,深感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不足以对各种不同观点做出判断。我期待着,能够看到有实力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对自己的观点展开精彩的论证。

【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