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王阳明从失魂落魄到一代宗师,只因父亲中秋节做了一件事
点击:  作者:张嵚    来源:读史  发布时间:2016-09-16 10:50:05

 

            CCTV有一期节目,采访在北京的务工人员,问中秋节能回去团聚吗?答:能回,但不愿回。问为什么,又答: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

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的中秋节,34岁的王阳明,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他不好意思回家,却不得不回家。

这是后来被儒家士林看做圣人的人物:心学学派的开山宗师,门徒遍天下的大儒,文武双全的一代奇人王阳明。

那一年的王阳明,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败家子,外加倒霉蛋。

王阳明的“败家”,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本是名门之后,父亲王华曾是两代帝师。可他从小不爱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下游。而且心比天高,成天口出狂言质疑先贤学问,动不动就夸口说自己将来要做圣人,更一年到头给家里闯祸。

可到了正德元年(1506),因为一件倒霉事,他却躲也躲不下去了。因权阉刘瑾专权,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直斥刘瑾奸恶,结果引火烧身,被打得皮开肉绽不说,官职更一撸到底,科场的功名遭革除,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在蛮荒之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政治生命完结了。

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躲了多年的父亲王华,此时就住在南京做官,去,还是不去?

王阳明有一千个理由不去。但有一个原因,却让他必须去:他到南京的那天,是八月十四。中秋节要到了。

按照王阳明弟子冀元亨的记录,王阳明来到南京城郊的时候,就看到家中的老佣人,正在焦急地守候着。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他看到的,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满口仁义的父亲,而是一个满面慈祥、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老了。

而更出乎他意外的是,原本等着一通呵斥的他,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他实在忍不住了,生活中少有地主动给父亲认错:“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了,官也弄没了,我对不起父亲大人。”父亲并没有呵斥他,相反却是宽慰:“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然后,就是王阳明自己文集中,那一段少有的其乐融融的时光,王府中秋节的家宴,久别的亲人们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王阳明明白了:父亲,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正德元年(1506)中秋节的这一幕,在王阳明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之后的王阳明,流放到贵州龙场,期间矢志不移,探究学问真谛,终于在龙场黑漆漆的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开创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立下赫赫伟业。

后人在说起前因后果的时候,也会捎带着说起王父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打开王阳明黑暗的心扉,为他注入无尽光明的,其实是一个平凡人都知道的真理。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