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辛向阳 |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点击:  作者:辛向阳    来源:思想火炬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1-10 11:11:45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一思想的哲学精华,是这一思想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强调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强调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强调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六个坚持”上,既有立场,又有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命题,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这里不仅强调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强调了立场观点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2210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这一论断将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3]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会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再进入高级阶段的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不是离开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起始阶段,又是有共产主义因素生长和发展的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经在这个阶段种下了种子,这颗种子是不断顽强生长的。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达百年的历史过程也会划分为若干个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的阶段。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先后出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和新世纪新阶段,现在则是进入新时代的新阶段。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以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这是“新时期新阶段”,这个阶段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任务,更加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对于“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2005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之后,胡锦涛在2005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从十个方面阐述了“重要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包括:从经济实力方面看,显著增强和总体上还不高并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看,初步建立和影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存在并存;从人民生活角度看,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并存;从协调发展角度看,成绩显著与农业基础薄弱并存,等等[5]。这就紧紧抓住了新世纪新阶段呈现出的特点,使我们制定的政策更加贴合实际,更能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如此,我们还强调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处于什么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不是”和“两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初级阶段不断向前发展;初级阶段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需要解决无数难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6]。这是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发展变化以及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理论指南。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无法认识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特别是无法认识清楚新发展阶段的内涵。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的阶段,新发展阶段则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7]新发展阶段是蕴含着巨大创造力的阶段,一方面,众多领域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所形成的量的积累日益接近质的飞跃带来巨大创造力,例如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不断迈进;另一方面,中国在很多产业和科技领域开始进入领先世界的位置,这带来了无数的创新机会,很多产业站在风口上,洋溢着升级活力,卡脖子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得到解决。新发展阶段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经过几十年积累,从起始到曲折、从再出发到站上新起点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化强国。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前提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把握客观规律相结合,坚持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要求我们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三点:各项重大改革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防止你改你的,我改我的;各项改革要关注到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的关系,防止长期目标短期化的合成谬误;注意改革之间的相互掣肘,有的改革对本领域而言是积极的,但对于其他领域可能是消极的,会产生诸多负面问题。2018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8]如果政策之间相互消解,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工作就可能踏步不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实践中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实践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9]这体现在:实践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历史进程、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概括总结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整体,生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的具体历史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切实防止了对历史抽象、主观、碎片化和孤立性的认识。无论是总结党的百年历史,还是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我们都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同时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0]。这些结论不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全党的历史自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

 

(二)实践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深刻把握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坚定地反帝反封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把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建立社会主义;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把握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强调要扭住中心任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11]。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无法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无法真正认识清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无法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就无法实现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就无法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实践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特质

 

20209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20225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判断文明是否形成的标志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有西方学者以此为标准,判断中华文明只有3500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对中国各地早期文明的考古发现,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认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提出了符合中华文明特质的判断社会是否进入文明的标准,即:生产力获得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出现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出现王权和国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中华文明至少有5000年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指导,我们不仅认识清楚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而且认清了这一文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2]习近平总书记大大丰富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准确把握客观实际,从各种复杂的假象中寻找出事物的真相,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芜杂的表象中发现事物本质的东西,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制定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在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思想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纠正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反对教条主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至上。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改革开放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邓小平始终坚持把“摸着石头过河”当作改革的方法。他强调,“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事业”[13]“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1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应当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041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求真务实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16]什么是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包括“四求四务”: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真正把握住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状况、发展趋势,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在艰苦创业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切切实实把握住这些客观规律的丰富内涵、多方面要求,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聚精会神搞建设;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把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作用,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使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弄清楚共产党不能有自身特殊利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些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

 

对于“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些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思想路线要求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些方法的精髓。2012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17]他说,今天我们“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看得很准了,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再推开,积小胜为大胜”[18]。新的实践也促使人们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20]从这里可以看出,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不仅是总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握规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重要性。他强调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党内监督制度与时俱进,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六个坚持”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21]坚持人民至上包括:人民群众是党回答时代答卷的阅卷人,是答卷答案判断标准的制定者,是答卷优秀不优秀、及格不及格的判定者;各方面工作都要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要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使改革的每一项成果都能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要在所有制制度的完善中体现人民至上,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分配制度的完善中体现人民至上,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实践源泉,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提供探索经验,为理论发展提供丰厚的实践基础。

 

坚持自信自立,强调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和历史、政党自信,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信自立要求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强调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和处理,坚决反对那种指手画脚的“教师爷”的说教;强调中国的未来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谋划,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自己开辟出来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是自己描绘的;强调中国的理论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来创造。

 

坚持守正创新,强调既坚持正确方向,又紧跟时代和实践步伐。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要去除各种迷雾、附加和教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与各种企图削弱党的领导甚至是否定党的领导的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不仅要坚定“四个自信”,而且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创新就是要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22]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强化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一种对存在问题的自觉能动的认识和把握,就是有一种自觉能动地从问题出发办事做工作的态度。主要包括两点:(1)问题观念,就是时时刻刻思考现实中存在着什么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分析了五大类问题:一是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如互联网意识形态管理问题、资本规范和引导问题;二是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问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问题、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问题等;三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问题,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问题,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问题,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问题;四是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如“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问题;五是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问题。(2)问题思维,就是时时刻刻思考未来发展中我们会遇到的难题。201410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面向未来提出三个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三个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两个答案”:在“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康庄大道,不走老路、邪路、歧路、弯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改革开放,啃下各种硬骨头、涉过各种深险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对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23]战略思维就是从全局、长远来思考问题,历史思维就是从大历史的维度看待问题,辩证思维就是在对立统一中把握问题,系统思维就是整体考虑问题,创新思维就是敢于打破自身的思维局限,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的轨道上思考和处理问题,底线思维就是要有忧患意识。这些思维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就能使我们各项工作的推进有逻辑有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4]这一方法论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更是从理论上升华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整体观点的时代表达,还是自然科学中系统论的哲学转化。系统观念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基础,也有改革实践基础,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运用这一观念,就要切实防止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形而上学的做法,要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来看待问题;运用这一观念,就要考虑各项重大政策的积极效用和长期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某些消极性,注意政策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的相互协同;运用这一观念就要有前瞻性思考,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准确判断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大走向,既把握好时代主题,又把握好战略机遇;运用这一观念就要有全局性谋划,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有全局意识,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运用这一观念就要坚持整体性推进,就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党与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关系、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关系等。

 

坚持胸怀天下,强调站在全球视野谋划我们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25]这一基本观点来源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坚持胸怀天下”[26]。这一观点来源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党始终认为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联系,一个国家如果游离于世界发展之外,要么会被开出球籍,要么会故步自封。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自信自立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要求,守正创新是坚持正确道路和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根本态度,问题导向是实现理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系统观念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科学思想方法,胸怀天下是坚守初心使命、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鲜明品格,这“六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彼此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质

 

世界观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世界观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对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的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以深厚的大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为基础的。

 

其一,融入大历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大历史观为基础的,这是一种十分鲜明的历史哲学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27]通过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就能够更好地认识清楚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什么,更好地认识清楚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可以抓住历史变革的时机,顺势而为,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其二,融入历史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历史思维,这种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思想方法。运用这一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改革开放历史的基础、新中国历史的基础、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的基础和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基础。这5000年、180年、70年、40年以及新时代10年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历史的风云际会,又有历史的风吹雨打;既有历史的跌宕起伏,又有历史的狂飙突进。运用这一思维,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主题和伟业。这一历史分析使我们深刻感受到10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怎样伟大的奇迹,也感受到了历史的硝烟、风过长林的历史激荡,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和不可阻挡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发展,是这一思想的集中概括和精髓要义,对于推动全党用这一思想凝心铸魂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1][10][21][22][23][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191519202121.

[2]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

[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7-28.

[4]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7.

[5]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2-623.

[6][7][11]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74-4754713.

[8]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2.

[9][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9-20117.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3][14][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3130372.

[16]胡锦涛文选:第二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1.

[17][20]习近平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N].人民日报,2013-1-2.

[1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7.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

 

文章来源于理论网 ,作者辛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