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储贺军:科学扬弃与完美超越
点击:  作者:储贺军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03 09:49:23

 

1.jpg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念、无产阶级专政观念,确立了主流价值观之后,我们更加有信心地讨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扬弃与完美超越。

 

(甲)

理论的自觉性与一致性

 

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上,必须保持足够的理论自觉性,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与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结论的一致性。

 

一、随时随地都要保持理论清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研究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能回避更不能故意模糊许多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容不得任何糊涂和怯馁。

 

1、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其理论体系的时候,包括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发端于非常高的理论层次。后人在实践其理论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其理论深度和高度,自觉不自觉地模糊其理论意义,都会误入歧途。正如恩格斯所言:“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

 

“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不仅造成了尖锐的阶级对立,而且也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矛盾。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故此,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实行科学社会主义,由社会而非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从而更加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全人类。必须牢记初心,正如恩格斯所言:“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3]

 

在如此尖锐、深刻的阶级斗争面前,想回避姓社姓资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不容回避,“所有这些回避问题、保持缄默、躲躲闪闪的做法加在一起,就必然使他完全滚到机会主义那边去。”[4]如何使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可以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是考验着居于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的重要问题。无产阶级将采用何种方式推动社会进步,能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渴望,就是姓社姓资问题的现实反映。

 

基于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相同性,社会主义可以也需要学习资本主义的具体做法,但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强理论自觉性,不能把资本主义的东西硬说成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前,列宁做出过大量的至关重要的理论准备,明确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临时措施,苏维埃俄国最终还是要回到初心,搞社会主义。“我们在缓慢地攀登,时有停顿,有时还后退几步,沿着国家资本主义的路线攀登。这是一条引导我们前进,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的路线。”[5]

 

列宁要求不仅仅是党要保持理论清醒,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而且还必须教育、提高全体民众的觉悟。“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新派别’的基本错误就在于崇拜自发性,就在于不了解群众的自发性要求我们社会民主党人表现巨大的自觉性。”[6]不应当回避理论问题,反而需要教育人民提高理论自觉性,这种教育将激发极大的经济建设能量。“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7]“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培养出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在对资产阶级作斗争时的无限忠诚,就是说,如果不能完成无产阶级为完全战胜其宿敌所必须提出的一切任务,那就谈不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8]

 

2、警惕“践资派”的邪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和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时的对立面,往往不只是资产阶级而且也包括封建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并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之后,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究竟应当向哪里走,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向前走,依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列宁最先发现了共产党内部,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后,可能存在的两条道路问题,他说:“看起来这种竞赛是在所有国家机关中进行的,而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斗争的又一形式,这种斗争还没有结束,即使在莫斯科各中央机关,从文化上来说斗争也还没有过去。”[9]

 

列宁晚年曾经批判的一些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他们是些怯懦的改良主义者,唯恐离开资产阶级一步,更怕跟资产阶级决裂,同时又用满不在乎的空谈和大话掩饰自己的怯懦......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道路。”[10]列宁描述的这类人很多,我们姑且将他们归类为“践资派”,其中包含践行、践信、践莅、践礼资本主义道路、制度、措施、理念的各种势力。在中国,公知群体就是践资派的代言人和急先锋。

 

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阶级斗争,道路问题的核心在于意识形态,具体体现在体制与文化体系之中。“我们的任务是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11]因此,姓社姓资是必须讨论的问题,两手都要硬的前提是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性。

 

《九评》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懂得,要使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要让共产党蜕变为修正主义的党。新的和旧的资产主义分子,新的和旧的富农,以及形形色色的蜕化变质分子,他们都是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他们千方百计从共产党内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12]理论上认识的模糊,将导致实践上的灾难,将使资本主义主导我们的发展道路。回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不对的。如果回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无疑将退回到资本主义的老路上去。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话语权,尚不能对等的情况下,如果放弃姓社姓资的讨论,缺乏应有的理论认识水平、理论自觉性和理论警惕性,放弃筛选和鉴别的过程与能力,就会纵容践资派。

 

理论建设的缺失和理论定力的不足,必然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甚至出现打左灯向右拐——有奶就是娘式的实用主义猖獗,其结果只能使中国走向比西方资本主义更为混乱的社会动荡状态。“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否认过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这个名称是表明苏维埃政权有决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决不是表明新的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13]科学社会主义有其明确的理论定义和实践指南,不是任意玩弄的橡皮图章,也不是任何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言论与实用主义行为的避风港。

 

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怎样做到两手都要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是喊喊口号,贴贴标签,就可以做得到的。在缺乏意识形态自觉性的前提下,不可能真正做到两手都可以硬,因为另一只手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准绳。如果在理论层面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会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表象特征,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挡箭牌,甚至是护身符。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篡改为机会主义的时候,用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最容易欺骗群众,能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似乎考虑到了过程的一切方面、发展的一切趋势、一切相互矛盾的影响等等,但实际上并没有对社会发展过程作出任何完整的革命的解释。”[14] 

 

科学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特定内涵,社会主义本身并不是无产阶级的专有概念和理想,为此,《共产党宣言》专门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实施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其它的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尤其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更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回避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就会给资产阶级思想和思潮留下巨大的传播空间。“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的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15]

 

在当下的中国,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和蔓延,以避免非公有资本主导中国经济,进而染指国家机器、公权力。必须保护最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通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让资本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恩格斯所描述的各类资本主义的罪恶,将以百倍的严重程度,在中国出现。“以前只是暗中偷着干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更加猖獗了”,“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16]“无家可归的人挤在大城市的贫民窟里”,“突然被抛到全新的环境中的劳动阶级,从乡村转到城市、从农业转到工业、从稳定的生活条件转到天天都在变化的毫无保障的生活条件的劳动阶级,大批地堕落了。”[17]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学者们的错误观点,社会主义者必须保持理论清醒,站稳立场,坚持初心,坚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没落,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

 

二、阶级斗争理论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坚持阶级斗争学说与我们今天认定的“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冲突,相反,二者在实质层面上是一致的,是贯通的。“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18]阶级斗争学说与我们今天认定的“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致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而言的,而阶级斗争学说则主要是针对意识形态而言的。恩格斯这样阐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19]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具体行政实践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人民的需求并不局限于物质享受,而是更为全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变的也不仅仅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肯定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彰显制度优势、方向正确的重要因素,但是什么样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好,社会中什么群体的人感觉到好,怎样才能避免腐败现象,避免两极分化过于悬殊,从而最终导致新的社会动荡,使物质进步的成果遭到破坏,这些才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发展经济非常重要,但经济发展模式同样重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决不能忽略自我革命的自觉性问题。如果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一场社会动荡,可能就会抹平所有的经济发展成果。

 

试图单纯依靠经济发展成果来实现社会进步,并将这种认识定义为社会主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错误。站在社会发展层面,要警惕《九评》总结出的片面强调生产发展作用的倾向:“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说,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重于政治’,是为了‘使共产主义建设整个进程所提到首要地位的经济问题和生产问题居于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居于党组织整个工作的首位’。赫鲁晓夫说:‘我们直截了当地说,党机关工作中主要的东西就是生产。’”[21]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当下的美国就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地坠落。

 

忽略或不承认阶级斗争学说,很多问题都无法解释,乃至不成立,比如社会主义是什么,党如何领导国家、怎样完成自身建设,社会发展模式和生产目的究竟应当怎样设定。中国5000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70余年已经证明,中国人提高生产力的能力与速度举世无双。中国社会的最核心问题,也就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直就不是能否提高生产力的问题,而是如何跳出历史循环,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是精准的哲学认知,根本指导思想中的哲学理念和具体的行政化措施,既要表里如一,也要内外有别,混淆了这两点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高度。毛泽东同志打通了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他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外来文化,同中国的实际情况彻底结合起来了。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人民内部也可能有阶级斗争,但这类阶级斗争可能是非对抗性的。在寻找这一平衡的过程中,中国几千年政治传统中有一项重要的遗产,“内法外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就像阶级斗争学说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一样,各有侧重。

 

有人滔滔不绝地夸赞韬光养晦是大智慧,其实内法外儒的治国方略才是大智慧。要坚决反对妖魔化阶级斗争学说的倾向,尤其要反对从个人恩怨角度进行妖魔化的思潮,更不能允许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看待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双方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22]坚持阶级斗争学说,当然要防止阶级斗争学说被盲目行政化、庸俗化的倾向,也不是要鼓励进行残酷个人斗争和内乱,更不是要人人天天都去开“批斗会”,而是要我们在制定最根本政策和具体行政的时候,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地想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具体需求。

 

(乙)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与共性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这两种泾渭分明的概念与实践各自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容易被混淆?这些重要的根本性问题,曾经在很长时期内被忽略、被回避了,理论认识层面的模糊,必然带来实践层面上的错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有一些相似之处,犹如泾渭两条大河,尽管色彩不同流域不同,但是,都流向黄河奔向大海。

 

一、泾渭分明不容浑水摸鱼 

 

由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曲折,原本已经或接近清晰的问题,变得异常模糊和糊涂,再次成为一个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异,曾经出现了诸如“社会主义说不清楚”的论调,根本就不要去争论姓社姓资的问题等错误观点和简单做法。这种做法,采取回避乃至利用模糊以期浑水摸鱼的态度,其结果是歪曲、否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理念。

 

1. 根本性区别是所有制形式

 

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如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23]社会主义要求生产资料公共占有,资本主义要求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在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实现核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最终通过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之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大地解放生产力,带来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4]。

 

“我根本不把自己称做社会民主主义者,而称做共产主义者。这是因为当时在各个国家里那些自称是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人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这一口号写在自己旗帜上。”[25]社会实践在发展,改革是一个不会间断的过程,“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是无论如何变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一点,是必须坚持的,“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26]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条件下,不论谁受益,也不论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凡是能够发展生产力的要素和做法,都是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享有截然相反的根本利益,把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公共财产,摆脱私人资本属性,是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自由的核心问题[27]。故此,必须在所有制性质和形式这个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

 

2. 社会基本矛盾与国家机器

 

“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8]这种基本的出发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差别。在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矛盾在于,源自于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表现出个别盈利单位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9]。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着天然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变得尤为明显,正如列宁总结的那样,“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30]这种基本矛盾将导致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结果,“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日益成为生产本身所无法忍受的桎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31]“生产者阶级把生产和分配的领导权从迄今为止掌握这种领导权但现在已经无力领导的那个阶级手中夺过来,而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32]

 

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机器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私人资本的增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33]私人资本力量直接或间接控制、参与和影响国家机器,权力机关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促使、保证、维护资本力量庞大到完全或基本上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程度。

 

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这一基本矛盾,代之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根据革命导师们的理论和中国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模式应当是国家机器必须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不容私人资本染指;建立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废除资产阶级民主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有统治性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生产目的和分配原则在于追求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福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别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而是全面表现在各个领域,二者是同样基于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之上,存在着两种南辕北辙的社会发展模式。有些人之所以困惑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可能是陷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幻境之中,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忽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点,特别是在所有制、基本矛盾和国家机器,以及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生产目的等重大问题,而单纯强调发展生产力,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强调发展和坚持搞社会主义了。

 

二、共同点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阶级斗争学说的针对对象是剥削工人阶级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和基本矛盾,并非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本身。对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向往与追求,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有的梦想,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把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1. 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无论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体一致,在具体表现形式和运作机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所称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进行过详尽具体地描述的生产和流通的具体环节与过程。马克思直接称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论证和设计的阶段。我们可以把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性地称之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现在大家几乎都承认,现存的社会制度是由现在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创立的。”[34]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是进入现代工业化时代之后,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最佳模式,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正如恩格斯所言:“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杠杆”[35]。“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方式(从马克思以来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着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36]。

 

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否认或者讳言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7]“正如马克思在那里所证明的,资产阶级要是不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只能由一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38]其结果是“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39]

 

在对于资产阶级的历史性贡献做出认可的同时,列宁指出,“承认这种作用的进步性,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的消极面和黑暗面,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所必然具有的那些揭示这一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的深刻的全面的社会矛盾,是完全一致的。”[40]

 

2. 无产阶级承继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资产阶级的疯狂推动之下,其具体形式获得了极为充分的发展和成长,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并非是资产阶级独自创造出来的,“现代经济制度在造成资产阶级的同时,也必然造成并组织无产阶级。”[41]“所谓无产阶级,就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企业中生产物质财富的阶级。”[42]

 

资本主义出现之后,摧枯拉朽一般地秋风扫落叶,“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43]在尽情享受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之下的剥削所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44]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不仅仅诞生了无产阶级,还锤炼了无产阶级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没有这种物质条件就不可能有这种纪律。代表或体现这种物质条件的是大资本主义所创造、组织、团结、训练、启发和锻炼出来的一定历史阶级。”[45]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基本矛盾,“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自己造成使自己必然走向灭忙的物质条件。”[46]“劳动社会化通过无数种形式日益迅速地向前发展,在马克思去世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大生产与资本家的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的增长以及金融资本的规模和势力的巨大增长上,——这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主要物质基础。这个转变的思想上精神上的推动者和实际上的执行者,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培养的无产阶级。”[47]

 

社会主义将使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更加强大,“实际的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一种正确的认识。”[48]“工人阶级及其要求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49]无产阶级才是可以打开全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大门,并且是掌握“那个知道怎样使用它的”[50]钥匙的人。无产阶级主动地在思想和精神上推动这种转变,并在实际上执行这种革命性转变。故此,如果一个国家单纯建立公有制,但没有建立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不能迅速地提高生产力,也不能称之为真正地社会主义制度。

 

(丙)

否定之否定——商品经济、国际化和金融业的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承继了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本身,故此,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也应当采取否定之否定的扬弃态度。

 

一、工人向资产阶级学习

 

“我总想说:工人向资产阶级学习得还不够。”[51]这句话表现了列宁的睿智与胸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相比,虽然都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制度,取代另一种相对落后的制度,但却存在着一个本质的不同。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勃勃兴起的时候,都各自代表着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完全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却在生产方式上有共同之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稳固与发展过程中,上层建筑的改变更为重要,经济基础层面则需要更多地发现共通之处。

 

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之下,解放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在,阶级斗争学说涵盖了利用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性成果,故此,无产阶级革命并非简单地否定资本主义,而是否定之否定。“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随便一种方法把它毁掉。”[52] “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53]。

 

到目前为止,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都非常薄弱,比如俄罗斯和中国,因此,这种否定之否定就显得极为明显。正如列宁分析在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建成时的情况,“没有这样现成的关系,有的仅是那些实际上只包括一小部分高度集中的工业而很少触及农业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形式。”[54]故此,“我们只能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立共产主义”,“这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困难所在,但共产主义社会能够建立和顺利建立的保证也在这里。”[55]这也符合马克思最初的设想,马克思在批判“自由派经济学家们”的时候,明确指出,“与此相反,俄国可以在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的同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56]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或澄清。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全面体现,还存在着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积极成果。“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57] “以前的历次革命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工人靠强硬的专政不能坚持下去,工人不懂得单靠专政、暴力、强制是坚持不住的;唯有掌握了文明的、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坚持得住。”[58]就是连德国那样的与俄罗斯存在着深刻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国家,“是的,要向德国人学习!历史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正是德国人,除了体现残暴的帝国主义,同时又体现了纪律、组织、在现代机器工业基础上的紧密协作以及极严格的计算与监督的原则。”[59]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应当以敌为师,今天我们可以说美国人也是我们的老师。资本与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改良与改良主义也同样不是同一概念。如同我们认为国家一定要消亡但目前还需要加强国家体制一样,我们今天还要进一步扬弃资本主义。他们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们可以如何完成自身建设,实现自我飞跃,从而超越对方,把自己变得比对方更为强大,最终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能否学习资本主义,真正的核心在于在学习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要牢记无产阶级的使命,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

 

二、中国对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的扬弃与斗争

 

中国在历史上没有全面地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在建立和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理念的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具体操作、运作层面,的确有必要也需要一个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的过程。严格地局限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之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许多具体做法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基础并非水火不容,甚至是值得学习的地方。恩格斯就曾经用非常欣赏的口吻讨论过美国的物质文明[60],列宁甚至说过:美国“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的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61]

 

1. 商品经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商品生产”“是指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物品是作为商品,而不是作为使用价值而生产的。这个阶段从开始为交换而生产的时候起,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阶段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下,......才获得充分的发展。”[62]因而,为了彻底铲除资本主义存在的社会条件,“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63]

 

尽管革命导师这样说过,但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过渡时期长期性,还要保留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谁都无法阻挡的,然而,在现实中规律发生作用的机会窗口,可能是而且有时必须是漫长的。毛泽东同志说过:“看来还得生产商品”。[64]“通过商品交换,既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公社生产上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65] “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66] “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懂得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价值、价格和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67]

 

商品生产的存在,要求各类经济形态的并存。针对姓社姓资问题的讨论,并非是要禁止一切资本主义性质的具体做法,而是加强甄别、扬弃的自觉性,甚至主张有必要自觉地保留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要素。在中国必须坚守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理念的同时,一定要允许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存在并发展,要鼓励它们积极创新和发展。

 

2. 国际化与金融产业

 

国际化和金融产业曾经是美国在全球实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重要抓手,现在,美国深感无力继续维持国际化,在金融业领域也遇到了困难。中国需要针对国际化和金融产业,有自己清醒的认识。

 

A. 国际化

 

国际化、全球化是不可逆的现实情况,也是无产阶级的初心和理想,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在。封闭绝不属于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国际化才是中国人追求的境界,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积淀。曾经饱受责难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一种展示。相比于哥伦布、麦哲伦带去的掠夺与霸权,郑和带去的是文明、友善的“仁心”。当然,郑和下西洋未能触发中国的社会进步,原未达到哥伦布助力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高度,但那是因为当时中国缺乏了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谈过,在此不再赘述。

 

今天,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特别是阶级斗争学说的中国人,将古老的“仁心”升华为“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中国人,必将给全人类带来新的“天下观”和全球化理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是开放性组织,党的纲领和方针都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更为确切地说是资本主义的故乡——英国。即使是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国际联系;在建国之初,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主要是同苏东国家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与合作,同西方世界的接触与合作也从未停止。到了70年代,大量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中国也重返联合国,为后来国际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反,曾经“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并“明显地表明资本主义进步的历史作用”[68]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却走向了开拓全球市场的反面。这也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对于私有阶级的剥削行为有利时,才会主张国际化,反之,则搞起“小院高墙”。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解放全人类的胸怀与气度,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实现并建立真正国际化的最彻底的天下观。

 

B. 金融产业

 

金融产业现在仍然是美国经济皇冠上的镇宅明珠。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金融业的时候,曾经有一段对于金融业的精彩描述:“美国有了惊人的发展——开始了工业空前活跃的时期,证券投机、金融诈骗、股份公司冒险行为盛极一时,而所有这一切通过对中等阶级的剥夺,导致资本的迅速集中,并使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趋势获得了充分发展的余地,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丑恶事物就毫无阻碍地泛滥起来。这同时也是穷奢极欲、粉饰太平的闹宴,是‘上等阶级’的一切下流欲望的渊薮。政府权力的这种最后形式同时也是它的最淫贱的形式,是一帮冒险家对国家资源的无耻掠夺,是制造大宗国债的温床,是对变节卖身的赞美,是一种虚饰矫作的扭曲的生活。这一从头到脚披着华美外衣的政府权力已陷入污泥。这个国家机器本身的彻底的腐朽性以及在它统治下兴旺发达的整个社会机体的糜烂状态,被普鲁士的刺刀尽行揭穿,而普鲁士本身还一心想要把这个充满金钱、血水、污泥的制度在欧洲司令部从巴黎搬到柏林去呢。”[69]

 

当下的美国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金融业全面控制了,也可以说是绑架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恰不是工业资本的统治,而是金融资本的统治。”[70] “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71]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金融业更加成为了美国试图控制和统治全世界的霸权主义工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现在对于中国的仇恨情绪,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能力把美国的金融游戏和金融掠夺战略,屏蔽在国门之外。中国的这种能力让美国恼羞成怒,不能把中国纳入美国的全球全人类金融游戏之中,不仅仅将使美国金融资本失去盈利空间,而且可能会使美国的金融骗局更早崩盘。

 

在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金融工具试图统治全世界的企图之后,列宁并没有全面地否认金融业的积极作用,而是客观地评价了金融业的积极作用。他说:“大银行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国家机构’,”“统一的规模巨大无比的国家银行,连同它在各乡、各工厂中的分支机构——这已经是十分之九的社会主义机构了。这是全国性的薄记机关,全国性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计算机关,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骨骼。”“而我们在这方面的任务只是砍掉使这个极好机构资本主义畸形化的东西,使它成为更巨大、更民主、更包罗万象的机构。那时候量就会转化为质。”[72]

 

革命导师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经济是实体经济,其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不是为了少数人的资本增值。况且,经受了几千年社会发展浸染的的中国人,对于金融游戏的“玄妙”毫不陌生,一旦让金融业控制、绑架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大多数中国人必将深陷《子夜》的黑暗。金融业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非常重要,但不能让金融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有反客为主的地位,更不能让他们染指国家机器。对此,中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措施。

 

三、过渡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列宁也指出,在社会主义阶段,在经济上还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在1949年,中国开启了坚定地迈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步伐。从那时起,中国经历了一个革命导师们从未体验过,乃至从未想象过的复杂、艰难、创新的过渡期阶段。

 

在“中三十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敞开胸怀,全面地借鉴了美国的经济体制和理念。除了国内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中国有力地利用了国际局势的变化,进入并融入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市场。这种全球化过程,不仅仅是自身内部“天下观”文化基因和“前三十年”的艰辛努力所致,也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从效果和结果上看,虽然的确产生了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但也产生了许多的积极成果。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中三十年”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对于商品经济理念的吸纳和建立市场体系的实践,为中国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实践经验。过去,市场体系和商品经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和影视剧里的桥段与背景板,经过“中三十年”,它们都生动地摆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挥之不去。

 

在扬弃美式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中国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从对于美国体制美国文化的仰视中解脱出来,从美式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探究如何扬弃并兼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问题,必须充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73],对于美国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研究,恰到好处地扬弃、吸纳,以促进新时代的经济实践和发展,有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理念。

 

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公共占有的前提之下,在初期阶段,还没有也不可能抛弃资本主义的一些做法。“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没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列宁进一步明确地认为, “马克思说,这是一个‘弊病’,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如果不愿陷入空想主义,那就不能认为,在推翻资本主义之后,人民立即就能学会不要任何权利准则而为社会劳动,况且资本主义的废除不能立即为这种变更创造经济前提。”[74]

 

从全人类范围讲,社会主义要准备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社会主义彻底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我们应当保持开放、容忍、耐心的态度。中国要坚信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要破除对美国的迷信。美国体制只是美国的体制,值得学习但不是普世价值,并不是人类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优方案,更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本着学习不忘斗争的精神,牢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不能回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只有理直气壮地讲中国的意识形态,才能遏制西方对中国的攻击,才能更好地取其善者而从之。

 

(丁)

完成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念,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有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领导体制,有十几亿勤劳勇敢的人民,一定可以完成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的完美超越,不仅建设物质层面的绿水青山,还要建立全体人民精神世界的绿水青山。

 

一、社会主义代表着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富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75]贫穷原本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表着经济上的繁荣与昌盛,民族复兴和快速进步,国家的强大与富强。

 

《九评》总结出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与理由:“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比较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有无比巨大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产阶级由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对于广大劳动人民实行资本主义社会所不可能有的最广泛的民主,只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保证了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不能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76]

 

绿水青山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幸福生活,我们也需要建设精神世界的绿水青山。“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性现在第一次出现了,但它确实是出现了。”[77]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优越性还是最终要落实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上,表现在于使人民普遍可以过上更为幸福、富足和美丽的生活,当然,这种幸福与富足绝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也同时是精神层面的,精神层面甚至比物质层面更为重要,但精神层面更为高级,同时必须以物质丰富为基础。

 

“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人民希望摆脱贫困,过上富裕、体面的生活,是不需要太多解释的常理和民意的真实表达。执政者感受到民众真实的需要,并把这种需求和愿望上升到头等国家事务,并且有能力把规划变为现实。“清谈误国,苦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制度优越性在完善自身物质建设方面,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全球贸易额还都是表面现象,提升了社会总体福祉才更为重要。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78]然而,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以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寡,来区分贫穷与富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无产阶级人民个体直接占有的是生活资料,而非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比较具体个人/家庭的富裕与贫穷,主要是看生活资料的丰富程度。

 

国有企业是中国更大地发挥体制优势的重要工具,做好央企国企和国有科研机构,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激发每个国企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切实获得真实的技术突破,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产品。央企国企是实现国家经济意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方向的重要工具,通过央企国企的示范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才不会跑偏。只要央企国企不炒房地产了,不再盲目追求金融业了,实体经济自然就可以转回正轨。社会主义优越性,正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盛开着绚烂的花朵,让我们翘首以待更多的鲜活实例吧。

 

二、科技领域内自力更生的赶超之路

 

毛泽东同志为建立中国的现代科学思想与实践体系,做出了开天辟地的历史性贡献,为我们今天的成功与努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坚定地为中国设计并实施了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方向与方案,建立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从而为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最大的需求。“只有在劳动共和国里面,科学才能起它的真正的作用。”[79]毛泽东同志把“科学实验”列入三大革命,总是在鼓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要做最讲认真的人,强调实事求是,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三斗精神”恰恰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时,那些现代科学的先驱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气魄和气概。“三斗精神”为中国人扫清现代科学发展的精神障碍,把中国人的注意力从传统的纯内心领域,扩大到了自然界以及人类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碰撞。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破除了一切迷信,避免了西方科技界中,那种总是徘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二元窘境[80]。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现代科学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基本工具。这才是最真实最纯正的科学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有资格迈入现代科学的俱乐部。

 

自力更生是中国突破西方封锁、实现赶超的法宝。对于中国而言,自力更生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自觉的独立的国策,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应当将其视为一种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自力更生绝非一种封闭僵化的思维方式,也绝非排斥国际合作,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空间站项目,关键是要有一颗自立自强的心。自力更生精神与对外开放理念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当我们“拿来”西方的产品时,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不能被动接受,要坚持消化吸收,不能有任何的依赖思想。

 

中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可能在科技领域中,赶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最根本保障。中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且具有美国西方不具备的超强社会组织能力,加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具备了在科技领域全面赶超美国的主观和客观前提条件。能否实现这个超越,要看我们中国人有多大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中国已经再次矫正了航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将充分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丝不苟、敢为人先的豪迈、进取、斗争、勇敢精神,中华民族距离在科技领域站上人类顶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三、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人类发展成果

 

在社会主义发展、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必须努力继承和全面借鉴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一切发展成果。阶级斗争理论不是学习资本主义的障碍,相反,阶级斗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重要性。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81]

 

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掌握了大量地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需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地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但也不是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那么简单。资本主义制度下,整体社会可以有政策和引导,但是,整体社会不可能有计划;个体企业内部拥有具体业务规划和严格资金管控,但也不是社会发展的计划。反观社会主义,整体社会经济活动,既可以建立市场,又可以做出中长期规划,既可以给予企业市场自主权,又可以发挥政府对于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管控。资本主义制度只能容得下市场经济,无法实现真正的全社会计划经济,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市场、计划一起搞。

 

在经济形态的实践中,中国可以接受多种所有制形式,目前人类所拥有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形态,在中国都存在,并且都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经营业绩。从理论层面上讲,联想和华为都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二者的发展方向和在中国社会的经济地位是完全不同的。联想的主要生长模式倾向于资本市场,比较偏好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发展自我;而华为则是坚定地以实业为本,以技术为本,自力更生掌握尖端技术。在中国,应当大力提倡民营资本按照华为的思路,发展自我,也就是说,以实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模式的企业,是可以被接纳的,甚至应当是被鼓励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华为模式符合社会主义大生产方式的基本方向。但是,美国的经济体制就无法接受某些重要的、主要的经济形态,比如国有企业从来没有过良好的生存空间。

 

不同社会形态的竞争过程中,一个核心点就是在于看谁拥有扬弃对方的能力,可以容纳对方,把对方好的东西吸纳进来,补充自我、完善自我,以使自己变得更强更大。美国毫无疑问是强大的,但是它也有明显的短板。全面分析两国的经济构成和经济理念,就不难得出结论:一向标榜经济和思想自由的美国,事实上在容纳多样化经济形态和经济理念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美国经济体制兼容度低于中国,远逊于中国经济形态的丰富程度。在美国,虽然思想自由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社会包容度就显得异常单一与狭隘。社会主义的理论,哪怕是伯恩施坦、考茨基那类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修正主义理念,都没有生存余地,也容纳不下任何与资本主义制度和理念相差异的制度和做法。

 

美国人对于中国经济理念的理解,如同在其它领域一样,仍然停留在道听途说为基础上的浅薄无知水平,甚至很难准确理解中国和中国体制,看不到中国经济体制的实质。美国人思维方式的狭隘和阶级立场的顽固,使他们永远不可能理解,社会化占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相比私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可以享用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料。美国现在出现了多方面的社会危机,我们也看到他们一些自身求变的努力,正如恩格斯所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有或者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管理。”[82]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83]的现象,但是,由于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美国政府终究会发现自己有心无力。

 

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在“中三十年”大胆地学习并实践美国经济理论和体制,学习、扬弃资本主义的美国,但美国人却永远不可能正视中国经济理论和体制的优越性。在中国重新校正航道之后,中国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养分,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人类发展成果。

 

四、意识形态的坚定立场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的分析和理论,“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日益成为生产本身所无法忍受的桎梏;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了日益无法忍受的阶级状况,造成了人数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富的资本家和人数越来越多而总的说来处境越来越恶劣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之间的日益尖锐的对立;最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所造成的、它自己不再能驾驭的大量的生产力,正在等待着为有计划地合作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去占有,以便保证,并且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保证社会全体成员都拥有生存和自由发展其才能的手段。”[84]

 

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不是很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与落后,就丧失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能像伯恩施坦那样叶公好龙,“伯恩施坦承认他怀疑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他怀疑整体理论构架,而是因为现实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预言出现了反差。”[85]要经受得起资本主义社会暂时繁荣阶段的考验,要忍耐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对于当权者的麻木,“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86] 对于美国西方各类观点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坚信“最后,必定引起一场社会革命,而这一革命,经济学家凭他的书本知识是做梦也想不到的。”[87] 

 

相较于资本主义,直至今日社会主义依然是新的、弱的、在成长中的。在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之前,中国也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原本并不是马克思设想的先进工业国。我们需要对中国的文化经济落后局面进行具体分析。中国经济落后是因为一直未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时代,文化落后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一直建立在农业社会体系之上,但是,中国人从来不缺历史底蕴,特别是敢于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这些优秀的传统使得中国人在接受社会主义理念之后,具备了充分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先天条件。

 

要坚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要充分地看到困难与积极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必将胜利。此次全球疫情的发生,就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给全体人民一个安宁健康的环境,是所有物质生活中最为基础、最为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做到了,资本主义没有做到。中国人勇于创新善于吸纳一切先进的制度,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完成美国资本主义曾经实现过的生产社会化进程。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伟大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破茧成蝶的成熟,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崭新境界。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国体制的领导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体制,我们今天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正是经过毛泽东同志反复锤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系、意识形态和毛泽东同志精心构建出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世界。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将不断地实现经济制度和理论的创新,全体中国人民正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积极的力量源泉,日趋发达的全球化必然使国际关系暴露出更明显的国际阶级斗争特征。“阶级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根据。”[88] 中国人民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守正创新,保持理论清醒,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明天。为此,必须研究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中国意识形态自信的基础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发展和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成就。

                    

 

在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国人民必将投身于“无产阶级严峻的、不屈不挠的、无往不克的阶级斗争。”[89]必须勇敢地接受挑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因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注释: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75页。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6页。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7页。

[4] 《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12页。

[5]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710页。

[6]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338页。

[7]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347页。

[8] 《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的讲话》,《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302页。

[9] 《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681页。

[10]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776页。

[11] 《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的讲话》,《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307页。

[12]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出版社1964年7月第1版 第7页

[13] 《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521页。

[14] 《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27页。

[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5页。

[1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79页。

[1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85页。

[1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257页。

[1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6页。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第15-16页。

[21]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出版社1964年7月第1版 第38-39页。

[22]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记录稿》,《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出版,第122页

[23] 《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63页。

[24]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2页。

[25] 《<《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1871-1875)>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04页。

[26] 《恩格斯致奥托﹒冯﹒伯尼克﹒布雷斯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01页。

[27]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7页。

[28]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312页。

[29] 参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02-804页。

[30]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593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2页。

[32] 《恩格斯致彼得﹒拉普罗维奇﹒拉普洛夫(1875年11月12-1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19页。

[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15页。

[3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8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56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56页。

[37]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34页。

[3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9页。

[3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9页。

[40]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34页。

[41]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88页。

[42]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578页。

[43]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11页。

[4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06页。

[45]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0页。

[46]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12页。

[47] 《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439页。

[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272页。

[49]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88页。

[5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03页。

[51] 《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03页。

[52]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20页。

[53]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21页。

[54]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437页。

[55] 《一幅说明大问题的小图画》,《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690页。

[56] 《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28页。

[57] 《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536页。

[58] 《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06页。

[59] 《当前的主要任务》,《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473页。

[60]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385-388页。

[6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第13页。

[6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32页。

[6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5页。

[64]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12页

[65]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出版,第38页

[66]《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出版,第39页

[67] 《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记录》,《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出版,第39页

[68]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92页。

[69] 《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166页。

[70]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706页。

[71]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644页。

[72] 《布尔什维克能保住国家政权吗?》,《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98页。

[7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91页。

[74] 《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196页。

[75]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21页。

[76]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出版社1964年7月第1版 第2-3页

[7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14页。

[7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67页。

[79] 《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150页。

[80] “当他是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当他还知道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可是,在他的科学以外,在他一无所知的领域中,他就把他的无知翻译成为希腊文,称之为不可知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59页。

[81]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99页。

[8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09页。

[8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809页。

[84]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29页。

[85] 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208页。

[86]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41页。

[87] 《国民经济学大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6页。

[8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32页。

[89] 《纪念赫尔芩》,《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订版,第285页。

 

【相关阅读】

储贺军: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储贺军: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灵魂

 

(作者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国家文化安全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商务律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