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仝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点击:  作者:仝华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发布时间:2021-12-21 09:27:11

  

1.webp.jpg 

仝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与党的成立有密切关联的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辛亥革命事业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实事求是认识和阐发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则是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不可回避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继承并极大发展了辛亥革命事业。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襄民族复兴的伟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孙中山;继承;发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与党的成立有密切关联的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10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了《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其代表了历经百年锤炼而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与时俱进的论说。认真学习和体悟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

 

能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能否继承和发展辛亥革命事业的前提之一。从党的历史看,19395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作《青年运动的方向》讲演。毛泽东认为,“过去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是青年必须懂得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一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他强调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根本就是‘唤起民众’这一条道理”,号召青年“都应该好生研究”,因为“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战胜封建主义”。[1](P563-565)这是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例,启发广大爱国青年要懂得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82年后,习近平《讲话》接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再认识。《讲话》全文4 100余字,含6个部分。其中前两部分,着重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予以再评价,对这一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予以再阐发。

 

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再评价。这是《讲话》第一部分第一段集中体现的。《讲话》以凝练的语句指出:“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2]参照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总体性评价,这一表述的意义,更在于强调要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历史主题,以及为此而接续奋斗的历史主线中来认识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功绩。

 

正是鉴于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再评价,《讲话》强调:“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2]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百年中对全体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和热切号召。

 

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评价。这集中体现在《讲话》第二部分中。《讲话》指出:“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2]

 

在继承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价的基础上,《讲话》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将上述再评价融会在一起,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习近平的《讲话》在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评价中,沿用了中国共产党以往所用的“震惊世界”这一总体评价性词汇,而这是实事求是的。在此,本文仅以列宁1913年发表的两篇涉及评价辛亥革命的文章为例,来看这一革命对世界的“震惊”。

 

第一篇文章是《亚洲的觉醒》,载于191357日《真理报》第103号。在该文中,列宁明确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它打破了那种“中国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的“公认”,而以“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的姿态,与土耳其、波斯等国的民主革命汇聚在一起,向世界昭示了“亚洲的觉醒”。二是强调“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3](P315-316)

 

第二篇文章是《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载于1913518日《真理报》第113号。在该文开篇列宁即写道:“把标题中的这两个词组作对比,似乎是不合情理的。谁不知道欧洲先进,亚洲落后呢?但是用作本文标题的这两个词组却包含着一个辛辣的真理。”[3](P317)对此,列宁首先举“欧洲”对待中国的例子加以说明。即为了反对中国的民主派,“欧洲”支持准备实行军事独裁的袁世凯,“因为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生意”。随后,列宁举亚洲的例子来说明。即“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在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列宁并强调:整个欧洲的当权势力,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都是与中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和中世纪势力勾结在一起的。“但整个年轻的亚洲,即亚洲数亿劳动者,却有着一切文明国家里的无产阶级做他们的可靠的同盟者。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无产阶级的胜利,而这一胜利一定能把欧洲各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都解放出来。”[3](P317-319)

 

正是鉴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讲话》强调:“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2]

 

二、实事求是认识和阐发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对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的阐发,是《讲话》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能否实事求是认识和阐发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是正确评价这一革命不可回避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因为以“告别革命”论为重要内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否定辛亥革命的理由之一,就是认为20世纪初的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种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道路。在他们看来,中国当时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4](P90)如果按照这种脱离历史实际的主观臆断去否定辛亥革命,那么这个革命的成果还能要吗?还能谈得上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吗?因此,实事求是认识和阐发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也是在回答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讲话》进一步丰满和提升了以往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论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这一问题做了提领性概括,即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二是对上述概括做了更深入的阐发,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2]

 

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看辛亥革命的爆发,至少有以下重要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面对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2)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曾经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促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转向主张革命;(3)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军阀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4](P238-242)在此,本文主要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对《马关条约》签订前后,特别是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国内封建统治愈加黑暗的揭露来理解。

 

回顾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可知,1894725日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结束。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压力,18954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实施,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正是在甲午战争进行期间,18946月下旬,孙中山由沪抵津,“为生民请命”,上书李鸿章,建议改革,期盼“采择施行”。[5](P18)但是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决定放弃改良幻想,转向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正如1897年初,他在英国出版发行的《伦敦被难记》一文中回顾这段历史时所写:“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5](P74)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同年秋,孙中山自上海赴檀香山,“拟向旧日亲友集资回国,实行反清复汉之义举”。[6](P74)189411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檀香山兴中会”。该会章程开篇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5](P19)也是在这一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即章程第一条中所写“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5](P20)

 

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的第10年(1903年)5月,由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一书,由柳亚子等友人集资交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章炳麟(章太炎)为之作序。《革命军》全书两万余字,共分七章。在辛亥革命时期这本书被翻印了20多版,总印数超过100万册,发行量居当时所有革命书刊第一。[7](P10)对这本书,1958 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曾评价说,四川有个邹容,他写了一本书,叫《革命军》,算是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8](P206)在该书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邹容写道:“革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何为而革命?吾先叫绝曰:不平哉!不平哉! [9](P91)在该书第七章的结尾,邹容呼喊:“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9](P137)

 

在《革命军》一书正式出版一年多后,1904831日,孙中山写下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他指出:清政府已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5](P254)“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5](P252)19058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正是孙中山依靠这一革命组织逐步筹备,并在1911年夏爆发的保路运动中,于1010日发起武昌首义的。191211日,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宣告:“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他还宣告“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10](P2)

 

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历史背景,由上可见一斑。正是在对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背景进行实事求是阐发的基础上,《讲话》继而说道:“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2]

 

三、继承并极大发展辛亥革命事业

 

《讲话》的第三部分,着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这一重要问题。这一阐述从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开始,“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接下来,《讲话》从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等三个大的时段做了概述,并以“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作为这部分的结语。

 

对《讲话》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本文着重从以下方面稍加展开。

 

第一,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受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成果的影响。陈独秀早年支持康、梁的改良思想,维新失败后转向民主革命队伍。19035月,为抗议俄国企图霸占东三省,组织安徽爱国学社,发表《安徽爱国会演说》,其最后两段中写道:“我等在全国中虽居少数之少数,亦必尽力将国事担任起来,庶使后世读中国亡国史者,勿谓此时中国无一人也。”[11](P1) 1905年陈独秀在安徽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该会成为“安庆地区辛亥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12]李大钊没有直接参加辛亥革命,但他对辛亥革命倡导的民主共和思想是拥护的,对辛亥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十分痛心,深刻反思了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1912年至1913年间他连续发表《隐忧篇》《大哀篇》,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后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失望之情以及对能寻到“嘉谋嘉猷”[13](P4)的渴望,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在得知武昌首义爆发的消息后,即放下在湖北黄州府中学英文教员的任职,于1013日赴武汉参加革命。同年12月他到武昌军政府内务部任秘书官,并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奉命以理财部特派员身份赴黄冈为革命筹款、募捐。19141月,因参加革命而遭通缉的董必武,得朋友资助东渡日本求学。7月他加入中华革命党,“成为中山先生的信徒”;[14](P39)1915年曾回国参加反袁斗争,两次被捕入狱,后分别经友人具保和袁世凯病死而获释。从日本回国后,他接续投入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斗争,直至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走上了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之路。辛亥革命爆发之年,毛泽东18岁。是年春,他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10月底,即参加了驻长沙的起义新军,当上了一名列兵。在新军中,他除认真接受军事训练外,还非常重视研究时事和社会问题,并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写信与同学进行讨论。[15](P10-11)这段经历,是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向前来采访的国际友人斯诺谈及的,他是以亲身经历述说辛亥革命对当时追求爱国、进步的青年学生走向革命之路的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继而在中国创建共产党的壮举,本身就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曾经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6](P156)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对辛亥革命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创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极大革新和提升了孙中山先生用以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从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事业。其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并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和党的十六大后,分别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接续奋斗中先后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和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第三,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所展现的党的特质,以及从在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创造的伟大成就看,中国共产党继承并极大发展了辛亥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此为特质的中国共产党,其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8](P1)在百年来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以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工作路线,以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道理的深刻领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赢得了最广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回顾历史,1917年至1919年,孙中山先生著成《建国方略》一书,叙述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他写道:“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19](P158-159)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宏愿和构想,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不懈奋斗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并不断弘扬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0]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不仅如此,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形成并不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累了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

 

总之,百年来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极大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是有着9500多万党员,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和革命志士最真诚的回报和告慰!

 

四、珍视历史启示奋进新征程

 

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讲话》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做了概括和阐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这五点历史启示,既是从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经验来讲的,同时也内含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讲话》第五部分再次重申了党和国家对解决台湾问题一以贯之的严正立场,强调“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讲话》第六部分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2]《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历史视野出发,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深刻揭示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21]

回望辛亥革命的历史,面对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17]以凝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的现实,我们更有底气确信: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美好!伟大的中华民族会更加伟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102.

[3] 列宁选集,第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沙健孙,龚书铎.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5] 孙中山全集,第1[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 罗炳良.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 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9] 周勇主编.邹容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10] 孙中山全集,第2[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 陈独秀文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与超越[J].中共党史研究,2011,(11.

[1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 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6] 毛泽东文集,第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1-11-121.

[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 孙中山全集,第6[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1] 国台办发言人强调:打击遏制“台独”是完全必要的正义之举[N].团结报,2021-10-143.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