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在“师生辩证法”的视野里:群众路线、结构化理论与制度变迁的相互观照
点击:  作者:老田    来源: 大道之行天下文明  发布时间:2018-08-09 12:35:07

 

           特别感谢田力为兄(老田)对于《天下为公》一书中我对师生辩证法部分的精彩点评与深度阐述。

认真阅读了白钢教授列宁时刻毛泽东时刻的文章,产生很多感慨。实际上,这个话题,更为深入地涉及到了人类社会权力装置的创设和起作用的方式问题,在这个关键方面,苏共的探索深度尚浅,按照白钢教授的看法是引入了颠倒了的主奴辩证法,而中共的探索就很深,进入了师生辩证法那个很少人涉及的范围。

毛泽东1957年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总题目是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正确地处理敌我矛盾。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九五七年七月),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这是强调那种在共识的基础上,获得自下而上的认同和支持,由此,执行力就挣脱了强制和权力垄断那个古老的基础。

在纪律和自由之间的这种相互配合关系,并不容易达到,至少是不可能自发地达到。孔夫子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说明心所欲之间已经实现了高度认同和一致性,显然,心所欲与矩之间的一致性关系确立,是不容易的。孔夫子从而立开始,经过不惑”“知天命走向耳顺”“不逾矩,花了四十年的时间。这还是自我观照和反思能力很强的圣人。

在不太勉强的纪律条件下学习和工作,是最适合人本身需要的状况,是那种真正走出了异化条件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门槛上,人生意义网络的生产才会开始,人的学习工作不再是强制地从属于外部压力的不得已,而是一种自觉或者相对自觉的需要。就这样,各种认同之于管理目标本身,就会带来自觉的纪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由自我意义生产网络去支持努力水平提升,这肯定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下降,或者同等管理成本条件下更高的绩效。

其实,在管理的实务中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自下而上的认同向来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管理中间所有的激励因素都是稀缺的,而被管理者会有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接受命令的自觉区间,他命名为接受区间,这一区间,与各种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激励措施,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良好的领导者,就需要设法扩大被管理者的接受区间,因此,塑造认同而不是激励或者控制,永远是区别好赖管理者的指标。

实际上,不仅共产党应该走群众路线,内在地实施师生辩证法,就算是资本主义,最有效率的方式,也需要这么干。泰勒制发明人自己也说,新管理制度的良好落实,需要一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思想革命

在社会学学科中间,经常争论个人行为到底自主的、还是被外在机制所约束的?安东尼·吉登斯进行了一次综合,他本人称之为结构化理论,其要点是:一个人总是在特有的结构约束下思想和行动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行动去创造或者改进外在的结构,就这样形成双向的互动。吉登斯的提炼方法,是见物不见人,这个在学术界很受推崇——可以发现或者发明非人格化的规则,这可是很有学问的表现。

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家较为关注人们的行为和效率问题,例如道格拉斯·诺斯,他就认为外在的结构约束就是制度,可以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类。制度并非恒定不变,存在制度变迁的可能性。通常而言,正式制度变革会很迅速,但是文化、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会相对缓慢,这一样会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影响到新制度的运作效率,会因此造成路径依赖现象。

 

在正式制度发生过快速变革时期,路径依赖形成的拖后腿现象,会相对严重,非正式制度变革的现实需要也相对突出。所以,文革的指导性文件《十六条》的第一条就说:资产阶级虽然已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四旧的存在——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就是路径依赖起作用的方式,而且,还会被不喜欢社会主义制度的人群,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起来,帮助扩大其不利于新制度运作的效果,依据《十六条》所下的判断,教育领域、文艺领域等上层建筑方面,是热衷于借助四旧作为抓手,妨碍四新的顺利产生的关键领域,其中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特别偏爱四旧同时否定四新。其中四旧四新的对照说法,就是指代非正式制度变革方面速度慢和相应的破旧立新要求。

如果拿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来说,制度变革可能包括多个方面,对于新制度经济学来说,博弈者、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都算是制度。在管理学的视野里,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规则要算是管理三要素而创建一个有效的政权(管理)组织,就会涉及到谁来掌权,权力如何对管理对象起作用,当权派和群众的互动方式和规则,都要算是制度变迁的内容了。

从晚清到民国年间,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很不顺利,按照美国学者杜赞奇的总结提炼,在乡村社会中间起作用的权势人物(博弈者)有很多变化,最初是认同于村落的良绅(保护型经纪)在国家和村民中间起中介作用,到了民国年间是劣绅(赢利型经纪)在唱主角,他们的权力都通过非正式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去兑现。他把晚清到民国的这个消极变化,称之为政权内卷化。等到共产党执政之后,就走出了内卷化的局限,真正实现了国家建设目标。此时,不管是良绅还是劣绅都退出了历史舞台,群众和干部的积极互动过程占据了主导地位。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总战略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战略的核心课题就需要在农村重建有执行力的政权组织,而这样的政权组织无论是依靠晚清的良绅,还是民国时期的劣绅,都无法实现,只能够把绅士们的私权力和私人领域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终结掉,创造性地构建一个党与群众积极互动的公共领域去替代之后,才能够实现目标。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看法,制度变迁是不连续的过程,而是与生物进化过程相似,呈现出一种点状均衡的路径。就晚清到土共根据地建设的变化,可以看到三个点状均衡:良绅主导下的旧式均衡(晚清时期),劣绅主导下的新均衡(国民党的内卷化状态),这两个点状均衡状态下的政权执行力都很低,而执行成本却不低。在共产党主导下,乡村权力机制走出了传统的私人领域,构建了干群互动的公共领域,形成了低成本高执行力的乡村政权组织。共产党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就是这个有效的政权组织把革命军队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均平地分摊给农民承担。

其实,一切运作良好的制度,都需要积极的干群互动,塑造认同以降低执行成本。共产党革命时代的特点,相当于是在短时期内,密切投入各种推动变革的要素,实现较为迅速的变革和共识转型,两千年以降执掌乡村社会里,以绅士们的私人领域去透过权力的文化网络起作用的方式,就得到快速革新,掌权者的私人领域被破除,新的公共领域得以创建,执行力提高的同时执行成本显著下降,这样,才使得根据地建设取得了成果。

1938年八路军东渡山西,派出地方工作团深入群众,颠覆乡村旧有的权力结构和经济剩余分配规则,创建有着政治主体性的各种群众团体,然后,共产党和八路军就内在地保持与群众要求的一致。反过来,群众也认同于共产党和八路军,有了自下而上的高度认同,政权组织可以在很低成本条件下,具备极高的执行力。长治地区平顺县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创造过程如下:

 

 《平顺县志》海潮出版社1997年,第7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民主体性创造的过程,也是马克思所说的从自在阶级走向自为阶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共产党与农民群众相互认同关系的塑造过程。其中,创新农业经济剩余的分配规则——减租减息,只是一种过程中间的激励手段,以此去吸引群众的关心和参与进来,但目的却是新政治状况的创造——体现为各种某救会的成立和成员的扩大,这是共产党与群众政治主体性创造和相互认同关系成立的关键。

在革命过程中间,制度变革一样会划分出受益者和受损者,也一样需要采取策略去支持受益者推动变革向前,同时,还一样会压制受损者的阻滞成本和向后退的趋势,一句话,变革远非所有人都自愿的。统一战线作为策略,意味着最小化制度变革的阻滞成本,降低新制度受损者的反抗力度,同时还最大化新制度的支持动力,为此,就需要扩大进步力量,争取或者中立中间力量,打击和缩小反动力量。这也是一个创造新制度认同,从核心群体扩展开去的过程。

土共的根据地建设过程,对于西方的社会运动研究者而言,就是共产党引导群众运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特定的资源动员策略和政治机会结构的再分配,去诱导人们主动参与进来,个体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同时,还需要据此引导大多数人的意愿落定——共识的快速形成与稳定下来,以期快速破除旧的均衡并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完成点状均衡的跃迁。

权力如何成立,及其如何运用,是一个渗透全部社会关系和规则的过程,同时,依据土共的经验,集中和统一的需要,也可以建立在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从而把副作用很大的强制性权力最小化。但是,过去人们老是狭隘地看待这样的问题,白钢教授依师生辩证法而展开的创新分析,打开了新的想象力空间——说到底这是一个多人合作社会里的新文明样式维度上的问题。

 —— 老田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