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钱昌明:论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作)
点击:  作者:钱昌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06 10:38:44

 

纪念马克思200年

 

钱昌明:论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

——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今年5月5日,是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一不平凡的日子里,全世界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信徒,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正是这位伟大的“先知”,为人类历史开启了通向理性社会的大门;正是这位伟大的导师,掀起了近、现代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这位伟大的“斗士”,引导着全世界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们起来,为人类的解放——实现“英特纳雄耐尔”而斗争!

 

  今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当现代修正主义千方百计地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故意混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界限之时,怀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特别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汗牛充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首先读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于此),明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这对于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导言》是马克思早年的一篇重要著作。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正是这篇论文,26岁的马克思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备了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提出了解放全人类的崇高思想。正是这三条,构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必须具备的、无可替代的特有品质。

 

  《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化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完成了化蛹为蝶——质的嬗变。从此,马克思“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列宁:《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马克思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你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吗?那你就得具备马克思主义者的这三个特质。

 

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导言》从批判黑格尔哲学着手,阐述了“反宗教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

 

  短短的几句话,马克思就以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把被传统颠倒了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颠倒了过来。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它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论世界观;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唯心论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一时代的世界观,无不就是占统治地位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世界观,虽然也有唯物论与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存在(比如古代中国的“易经八卦”、古希腊的“原子论”),但从来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从来不占主流地位。相反,在五千年私有剥削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剥削阶级出于统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形成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威权的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正是通过对这一传统世界观的批判,马克思在《导言》中确立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因此,不批判宗教,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有宗教批判,才能使人摆脱幻想,才能使人能够作为摆脱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因此,只有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才能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只有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才能要求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

 

  批判了宗教以后,《导言》把矛头转向现实世界:“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向德国的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

 

  批判旧世界,必然批判英雄史观。

 

  英雄史观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立足点,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水火不融的。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对黑格尔那种由君主、官僚等精英们决定国家制度与命运的英雄史观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导言》中,马克思再一次批判英雄史观,把改变德国命运的希望投向人民群众,诉诸无产阶级。

 

  马克思批判英雄史观,蔑视德国社会“形形色色的行帮”,批判普遍流行的“奴才”哲学。认为正是由英雄史观孕育的“奴才”哲学,才让人们感到:自己“只是仰着统治者的恩典才活着”,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的事实,而且要把这说成是上天的恩典!”

 

  针对这一现实,马克思主张:应该进行一场“肉搏的批判”。“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这样才能实现德国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国人民的要求的本身则是这些要求得以满足的决定性原因”。

 

  马克思原本也是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关键就在于他的世界观与阶级立场的转变。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是在批判英雄史观的过程中,形成了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在确立群众史观的过程中,把自己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真正转移到无产阶级被压迫劳苦大众的立场,最终修成正果。

 

  马克思从一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事实,充分证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者,只有彻底抛弃英雄史观,心甘情愿地同占人口极大多数的普通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联想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革命者”,出于形形色色的个人动机,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卷入了革命行列,并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他们可以表现得很积极、很好,甚至工作得很出色;然而,其内心始终保留着传统的、剥削阶级世界观,阶级立场根本没有转变。他们能从民主革命中走过来,仅仅因为这些人没有经历被捕、酷刑的生死考验(命运没有给予他们做叛徒与脱离革命的“机会”),并能以胜利者的姿态成为了革命的“功臣”。

 

  革命的胜利,“奴隶”成了“将军”。社会地位的改变,对那些未曾转变世界观的“革命者”来说,反而激活了他们内心保留着的、原先被压抑着的剥削阶级意识:“打江山、坐江山”,做官当老爷,乐做“人上人”,恢复旧秩序;彻底背叛群众史观——崇尚精英论,彻底背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最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耻叛徒!

 

  只有完成世界观转变、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具备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

 

  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又一个特质。

 

  《导言》本身,通篇充满了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就是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的全面性;二是批判的彻底性。

 

  关于批判的全面性。《导言》把批判矛头,精准地指向黑格尔的法哲学,这本身就体现了批判的全面性。因为“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继续”,“是唯一站在正统的当代现实水平上的德国历史”。因此,“批判我们观念的遗著——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本世纪所谓的问题所在的那些问题的中心”。

 

  而“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不但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联系着的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对到目前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最彻底的否定”。只有批倒了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倒了德国的国家哲学,才能批倒德国现存的制度。

 

  当然,《导言》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同时,又批了德国远远落后于英、法欧洲国家的现状,批了德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落后与野蛮,批了路德宗教改革——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改良主义运动的局限性,等等。

 

  关于批判的彻底性。马克思不仅主张精神的批判,更主张物质的批判。

 

  《导言》明确宣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他主张在德国应该有一场“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即将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

 

  《导言》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尽管其时还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这一任务其后由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来完成),但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原始基因已经形成。

 

  还在《导言》发表前夕,马克思在给《德法年鉴》合伙人卢格的信中就写道:“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不怕同当权者(按:指维护五千年私有剥削制度的现实政权)发生冲突;消灭所有制,无论对教条的共产主义(按:指空想社会主义),还是对教条的共产主义者(按:指持空想共产主义的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都采取否定态度;在政治斗争中要有明确的立场。”

 

  在《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需要有一场“彻底的革命”。

 

  这场“彻底的革命”,需要有一个“与人民心胸相同”,具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向敌人傲然挑战”,具有“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的社会力量。这就是“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无非就是把“无产阶级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

 

  在同旧制度的斗争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它的对象就是它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

 

  “不消灭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消灭”,“不从根本上开始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

 

  无产阶级“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历史上,只有无产阶级才具有彻底革命精神。它一无所有,却要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在为追求自身解放的斗争过程中,唯有斗争到底,否则就不能解放自己,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就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思想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尝试,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的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谁如果抛弃了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谁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除了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可能没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

 

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三个特质,就是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导言》本身是一篇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道路的作品。它批判哲学,批判现实,批判旧世界,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

 

  黑格尔、费尔巴哈,都曾经是马克思的偶像。马克思为什么最终要毫不妥协地批判他们?就是因为:包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内的这些哲学家,他们所创造的理论体系,尽管有许多合理的内核(如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但都只是不停地在编造一些新词汇来解释世界,而不是要改造这个罪恶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更是为了要改造这个世界,创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诚如毛泽东所写: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论》)

 

  《导言》明确宣布:只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全人类的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意义,是实践的最终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无产阶级要以革命手段,摧毁旧世界,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压迫,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派,是立志要为实践这一最终目标而斗争的。因此,必须终身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实践马克思主义,摧毁旧世界,创建新世界。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许多代人持续不断的斗争。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不断革命,实现《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决裂”,逐步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中间每个阶段的斗争,都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坚守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借此来认清革命前进的方向,才不致在惊涛骇浪的革命征程中迷失航向。

 

  历史证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专政,“剥夺剥夺者”,完成“消灭私有制”的任务。然而,由五千年的私有剥削制度遗留下来的影响是不会随之消失的。只要这种影响一天没有根绝,私有剥削制度随时就有复辟的危险性。这里的关键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员,能不能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问题。

 

  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上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来看,从我国大批共产党员的蜕化变质的情况来看,问题就出在这些“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征途中,背弃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丧失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有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个中道理千条万绪,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原理都是从《导言》这篇文章的原始基因中派生出来的。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所具有的特有品质,必须是其后人、信仰者所继承与具备的。

 

  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备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特有品质。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核;彻底革命精神,是其外在体现;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是其最终目的。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品质的革命者,才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否则,充其量也许只不过是一个民主派,甚或连民主派也不如,直至堕落成为一名可耻的无产阶级革命叛徒!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