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李民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超越和扬弃
点击:  作者:李民圣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8-01-18 16:07:04

 

 1.webp (14).jp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其中,建立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都发挥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让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制度安排。未来,应该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上,促进两者更好的结合,从而为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加合理的发展道路作出新的贡献。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理想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的目的在于价值增殖,价值增殖在本质上则是无限的,这也就要求最广泛的社会分工、最普遍的人的交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平等自由的市场主体、人类需求的多样化,等等,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人的创造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创造社会财富的强大能力让马克思不由得慨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然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并不能掩盖其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过剩危机。在一般的商品经济关系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价值,全面的生产过剩仍然只是可能。而这种可能性最终转化为现实性,则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二是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资本积累及其发展,社会财富必然在资本一方不断积累的同时而贫困则在劳动一方不断积累,因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趋势。即使在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21世纪资本论》一书用各国统计材料再一次证实了马克思的结论。

 

  三是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仅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作用下的经济社会危机,还存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危机,即生态环境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支配是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反而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后果就是全球出现气候变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总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仅破坏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影响了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永续发展。

 

  四是商品交换原则泛滥成灾。资本的逻辑和市场交换原则主导资本主义社会,这种逻辑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政治、社会、精神文化等各领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社会观念泛滥,人的器官、良心、名誉一切都似乎可以明码标价进行交易。由此带来的是社会道德伦理的滑坡,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以及社会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问题的日益突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弊端本质上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只是第二位的,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式,社会生产力在这种方式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背离其作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在人们的传统思想认识中,曾长期把资本主义等同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这种认识的根本失误在于把基本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混为一谈,没有认识到资源配置方式是从属于社会制度的,社会基本制度的特征规定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范围、方式和目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即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模式,如强调市场导向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主导以及稳定雇佣关系的日本模式以及注重社会协调并发挥市场作用的德国“社会市场”资本主义,这种多样性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经济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存在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最主要最基础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探索到建立再到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000美元,已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的活力。但是,一些人往往把这些成功归结于市场经济的成功,而忽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实际上,从根本上说,这些成功缘于我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实现了充分的结合,把社会主义的价值和目的融入于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最大可能地避免市场经济自身所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这是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而我国经济迅速恢复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为什么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失败而我国却成功的原因。

 

  从实践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1.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制度性质,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和深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既坚持了公有制的基础性地位而没有走向私有化,又最大程度上激发了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总体上既实现了同市场经济的相融合又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激活市场活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就业、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所有制格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优势所在。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市场机制积极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包括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外部规范和监管力量、基础设施,等等,这些属于政府作用的范畴。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府是属于特定政党领导下的政府,执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及领导人的能力等等决定了政府作用是否能够充分有效发挥。近年来,西方国家频频出现的财政僵局、政党恶斗、社会骚乱、种族冲突等问题,暴露出了西方多党竞争制度会造成国家能力羸弱的弊病,选举制度沦为由资本垄断集团所操纵的选举,政党为选举而选举,一旦成为执政党则往往导致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偏向本政党所代表的特定利益集团,既不顾社会大众利益也不顾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长期执政,确保了政治环境和社会的稳定,确保了能够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规划能够稳定持续地继续下去。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方针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不是为了特定利益集团的特定利益。因此,党的政治优势有力地保证了政府是有为的政府,能够有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

 

  3.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资本主义虽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了社会富裕,但是社会财富被少数人所掌握,而且特有的制度安排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所谓的涓滴效应结果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而对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来说,则采取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既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效率和积极性,又有力地遏制可能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公平正义遭到破坏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即以劳动为尺度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对私人剥削和平均主义的否定,能够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消除剥削和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调动各经济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二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高度注重公平。例如,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以保证广大劳动者能够参与劳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转移支付注重对中低收入阶层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公平与效率并不是彼此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率而不注重分配公平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我国经济长期能够实现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注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通过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有序协调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则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配置社会资源,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技术成长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和产业政策,从而克服市场配置资源所固有的盲目性和自发性问题。国家规定发展规划,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必要的计划性,政府能够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作出前瞻性指导性决策,合理促进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动,指导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只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调控手段一般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言,我国这种囊括规划、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的宏观调控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和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在我国的实践中,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规划所确定的方向和行业;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选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技术和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集中突破,提升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价值链上的位置;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特定区域和地区,实现区域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

 

  三、开辟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境界

 

  市场经济是高度资本化的商品经济,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仅包括商品运动规律还包括资本运动规律,而且资本运动规律起主导性作用。资本的运动在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如市场失灵、生产过剩、收入两极分化,等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严重弊端本质上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服从和服务于资本的力量,造成资本逻辑主宰社会的方方面面,资本的负面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展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要让资本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意味着,应该让社会主义制度支配资本的运动,而不是相反,应该提高驾驭资本和运用资本的能力,真正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好。

 

  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和充满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确保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意味着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资本牢牢掌握在党和国家手中,成为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遏制私人资本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的重要力量。为此,一方面,要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则是按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要求,深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既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能够深度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力量。强大的国民经济离不开充满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其发展,破除各种阻碍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有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体制机制,有效规避私有资本发展所带来的弊端。

 

  2.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建立政府与市场相辅相成、高效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科学准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能陷入“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思维,也要破除政府可以完全取代市场作用的传统认识,政府与市场并不是互为对立而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政府与市场上,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作用发挥不够好,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并存,既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如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也导致政府该承担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等职责没有充分履行好。对此,应该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市场与资本的规律基础上,把政府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构建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3.构建支撑创新引领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应该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具备更加完备的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体系,具有更强的国家创新能力。历史昭示现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战场是德国和美国,但事实上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大部分都诞生于英国,英国最终丧失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权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其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法律金融等制度不利于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而德国和美国却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建立了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孕育兴起之际,我们应该坚持创新强国战略,坚决打破各种阻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建设以是否有利于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衡量标准的制度体系,打造一流的培养人才和吸纳人才的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人民立场和共同富裕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政党和国家之间的根本区别。我国经济社会能够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制度安排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部署工作和制定政策都能够牢牢坚持人民立场,从而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突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公共品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有很大差距等。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否能够处理好,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一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社会冲突加剧甚至陷入动荡、极端意识形态泛滥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妥善处理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普遍享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我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我们应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共同富裕原则贯彻到发展方式和制度安排上,特别是在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上要坚持政府主导而不是市场决定的原则,真正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5.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当前,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国家治理能力衰败境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党治理能力的衰败,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政党,都是党纪松弛、丑闻迭出,商品交换原则大行其道,政党的生机和活力遭到严重腐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实现全面优化,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同向发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用风清气正的党内政风引领和带动向上向善的家风民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超越传统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先进的经济制度和体制,其先进性就在于,它既充分地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优越性,这两种优越性的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不仅将使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继续在全世界保持领先的发展势头,而且也必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红旗文稿杂志社;来源:红旗文稿)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