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罗来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实质
点击:  作者:罗来军    来源:《前线》杂志2017年12期  发布时间:2018-01-08 12:06:40

 

 1.webp (12).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涵盖多个领域多个方面,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统筹于构建、实施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体系这一主题之中。深刻、彻底、全面理解上述有关内容的内涵和实质,对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定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一盛会开启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以后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根据相应的一个时期或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分别就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改革作出决策和部署。

 

  根据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三条判断:

 

  一是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管国内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也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党历届代表大会的重要内容,是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

 

  二是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或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党适时召开全会审议和部署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

 

  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由浅入深、由经济领域不断向政治领域、社会管理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党的建设领域、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等拓展,领域越来越宽、力度也越来越大。

 

  党的十九大延续了上述三条判断。

 

  对于第一条,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来,反映了我们党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仍是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

 

  对于第二条,我们党在党的十九大中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研究、审议和部署了当前阶段的改革侧重点和重大改革措施。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所部署的重点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被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表明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性。

 

  对于第三条,党的十九大所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与之前阶段的改革相比,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范围不断拓宽。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表明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要闯险滩。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些事项达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即要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准的治理体系,而且要形成具有高度稳定性、高度透明性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国防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的解决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指向

 

  党的十九大所部署的“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指向和主体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完善。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着“制度”这一轴心,可以分解为“一个目标+四条途径”。一个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四条途径分别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根据上述的逻辑梳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可以作进一步的具体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这一总目标进行具体的补充之后,可以表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实施与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现代化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1、第一条途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继续提升,以此通向目标中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机制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施上和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提升和不断地完善,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

 

  2、第二条途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进行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既继续把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容,又把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朝着现代化的要求和目标,构建、实施与完善党领导下的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以及培育和加强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对于国家治理能力而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任务。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方面就有了制度保障、体系保障、能力保障,这是最根本、最基础,也是最强大的保障。

 

  3、第三条途径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为改革前行扫清道路的重要举措。当前,改革步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能不能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能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形成合理的发展格局和利益结构,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大难题,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能否继续深入推进。然而,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依然严峻,传统的体制机制及其形成的路径依赖仍然深厚,一些治理障碍、政策阻碍仍然存在;依法治国仍存在着法治意识不强、执法措施及效果还不够理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仍然时有发生等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的问题,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强力执行。

 

  比如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上述收入调节目标,将会涉及多个经济领域、行业、部门,以及多种政策与管理方式。

 

  比如需要规范房地产市场,制止炒作行为等负面现象;需要扭转金融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化解金融等领域高收入高回报而实体经济低收入低回报的对比关系;需要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依法保护个人和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受强拆、骗拆等行为的侵害。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清理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条例、人为治理等多种方式中有违科学、均衡、共享发展的内容,其次要建立推动和保障科学、均衡、共享发展的制度化、法治化的治理体系,规避以往不合理的会议决议、文件条例、人为治理等方式。

 

  4、第四条途径

 

  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体系的重要手段。历史是人类对国家治理试验和实施的过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这些都能够服务于国家治理的不断改善和提升,都是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包括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根基、价值血脉和精神基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以史为镜,深入思索、认真总结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也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核心逻辑是推进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而这几方面恰恰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之处和一致追求。

 

  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需要确立科学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即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理性的姿态,既不能消极被动、排斥对立、故步自封,也不能照搬照抄、生拉硬套、断章取义,而是要对古今中外国家治理制度和经验进行客观研究和务实借鉴,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扬弃结合、取舍有度、推陈出新,使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体系的进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与关键思维

 

  根据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中,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民生领域改革、党的建设等方面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弄清楚这些改革领域的关键思维是什么,主要着力点在哪里,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

 

  1、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先破后立的改革逻辑次序决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乃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既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身动手术,又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他改革进行主导、引领和组织实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有很多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主要问题是“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较多,不该管的管了、管多管滥了,导致市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该管的没有管起来或没管好,又造成市场和社会出现不应有的无序和混乱。一些地方审批过多,延误时机,官僚作风严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这些显然是和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过多有关;而忽视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以致教育、住房、医疗、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积累较多,这又显然和政府作为不到位有关。

 

  一方面,我国的改革需要破除旧的经济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力度,以这种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取代、限制和压缩旧经济体制机制的存在空间。

 

  2、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指出,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道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思维,即是要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建设,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能够引领、促进和保障其他领域的改革事宜。比如,在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又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这里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即是说,政府要为市场唱戏进行搭台,而不是拆台,也不是代替市场自己去唱戏。如果政府把握不住自己的定位,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完善起来的,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需要政府维护。

 

  3、民生领域改革与人民生活保障制度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和发展到今天,民生是各项事业中的短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民生问题也相应地转变为更加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进程中,务必加大民生领域的改革。党的十九大对民生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领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些方面还非常琐碎。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呢?其关键思维也是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构建、实施和完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各项民生改革和发展事业才能有稳定可靠的保障。

 

  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人民生活保障制度将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慈善事业制度、优抚安置制度、住房制度、扶贫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绿色生产和消费法律制度、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文化管理制度等多种领域多个方面。

 

  4、党的建设与治党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保障。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治党制度建设是关键环节和关键事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就是要有一套坚实可靠、管理严格、执行力强的制度。通过构建成体系的、富有效率的治党制度,方能更加有效地规避运动式治理困境,形成管党治党的长效机制和稳定机制。

 

  对于制度治党,党的十九大再次给予了高度重视,报告指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这些目标,是要靠建设和健全制度化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来源:《前线》杂志2017年12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