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王永浩: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点击:  作者:王永浩    来源:思想火炬  发布时间:2016-10-21 11:03:48

     

1.png

 

       深刻认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对于更好地弘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提出了新时期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统一性的问题。

 

       历史和现实说明二者在当代中国相统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无数具有爱国心的仁人志士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真理,但多次尝试和奋斗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社会主义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当今现实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而且也从历史和现实的方面深刻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这从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方面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爱国主义的内容,看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来决定。”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是由它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时代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而英勇斗争。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就主要表现为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引导每一个中国人都积极地投身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道路选择说明了二者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选择方面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当代中国,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首先是要找到一条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曾经尝试过许多种主义和道路,但都行不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后,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著作,就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的思想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顺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说明了二者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方面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本要素,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人民,努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仅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只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成果应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且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习近平总书记也进一步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因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本质要求,所以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有效地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全国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和真实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具体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政权组织构成的真实的实体。社会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那种脱离了具体社会制度的抽象的国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与此相对应,爱国主义也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是具体的,那种脱离了具体社会制度的抽象的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这时起,社会主义制度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同祖国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从而爱国也就同爱社会主义内在地统一起来了。那种企图把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彼此完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徒劳的。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祖国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祖国的发展进步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也是密不可分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而且也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的制度保障。

 

  在当代中国,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并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并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用具体的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坚持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就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方面深刻说明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统一性。

责任编辑:天山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