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文良玉:马克思人性学说之我见——兼析如何实现人的发展
点击:  作者:文良玉    来源:南湖艄公  发布时间:2018-03-04 10:38:14

 

      【提要】: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重视全面发展人,并着力于此推动社会升级发展。现代管理学也注重发展人,并可谓也着力于此推动企业升级发展。由此联想我国企业,当下为什么普遍难以升级发展?可谓是被“现代企业制度”后只求取人口红利而不重视发展人所致,甚至不通“人性”。有鉴于此,笔者就如何发展人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相关理论做出阐释,同时揭示马克思的人性学说。

笔者工作于企业,一度对马克思也不以为然,特别是受美国经济学影响继而也认为企业只要“就经济论经济”之后尤甚。然而通过对现代管理学的不断了解则让我渐渐感悟出,只有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才能够做大做强做优我们的企业。因为现代管理学也强调人本,也重视发展人,甚至也主张通过生产关系的改变来释放生产力,乃至于也信持和马克思相同的人性观并基于这等观念创建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认为,所有管理方式都是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而设计的,故正确认知人性关系重大。小则关系到会采取何种管理策略,中则关系到会构建何种管理模式,大则关系到能否管理人性化继而关乎人的发展,甚至能决定会接受怎样的管理理论。而“人性”也曾被马克思深刻揭示过,以致令笔者认为,它堪称为弄通马克思理论的敲门砖,犹如荀子的政治理论是出自荀子的人性观、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是出自霍布斯的人性预设一样。

西方自古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因为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造成“人”生而有罪,故人的本质天性恶,不经由上帝救赎是不可能为善的。后被霍布斯在创建其政治理论时演绎说:人世间就与自然界一样也“丛林法则”,所有人为了自我生存都会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人们之间无道德、无怜悯、无互助,有的只是残暴无情和冷冰冰的食物链,故为了自我保全,损人利己是人性最根本的。再后又被亚当·斯密在创建其经济学时归结为:人的本质天性恶,生性懒,既不可塑,也不能群,而且唯利是图,即所谓“经济人”。而现代管理学已否定了如上看法,综合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等管理学家观点不难得知:当“人”在社会中只能求得对经济的需要时,会唯物质利益是图;当“人”在社会除了能求得对经济的需要,还能求得对“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需要时,则会积极示好于这个社会,甚至会“自我实现”。而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人性的揭示堪比这些管理学家更深刻全面。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从自然界进化来的能够合群的高级动物,由此决定人性:其一具有自然属性,其二具有社会属性,其三具有思维属性,人性是这些属性的辩证统一体。换言之可谓是:当人取向于自然性需要时,会只顾自己,甚至损人而利己;当人取向于社会性需要时,会“乐群”,甚至会乐善好施;当人为满足思维需要时,会求真知、求完美,进而甚至于会崇高。即,当如王阳明所言:“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具体马克思、恩格斯曾做过如下阐释。

(一)人有自然属性。人因为是自然界的产物,故也具有一切动物的属性。对此,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故人性“恶”,便只会求得对“衣、食、住、行、性”方面的需要。

(二)人有社会属性对此如马克思所说:“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1。此外马克思还强调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即,人的本质并非取决于原我,而是取决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那么,人为什么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又从如下层面做出阐释。

其一,人不能离群索居,必须在社会中生活。对此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正是如此,令荀子也感言:“(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人所)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4

其二,人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存在许多社会需要——当已为马斯洛更具体揭示的包括“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这应是马克思针对当时西方还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而做揭示的。不言而喻,这些需要都来自社会,人们要获得这些需要(即所谓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就只能示好于社会,甚至要得到社会的高度赞许,以致必须要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换而言之,当人们积极示好于社会而不能得到这些需要时,就可能很现实,就会唯物质利益是图,甚至损人利己。也可谓是有这些认识,令马克思否定抽象的人性论,并尤为看重现实社会对人性的影响,乃至曾经典地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即环境是通过人来改变的,同样环境也能改变人。而此环境,笔者认为,不单指自然环境,更可谓是指人文环境。那么,它对改变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梅奥特为此进行过九年的“霍桑实验”,继而指出,员工表现如何,不但会受“经济诱因”的影响,也会受“社会诱因”影响。梅奥甚至认为“社会诱因”对人的影响力更大。由此推知,为什么拿破仑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为什么孔子会把“修身”“齐家”视为“平天下”的先决条件?还有基督教认为“因有上帝之爱,才有至善和正义”?这些也都应是看到了非物质因素即“社会诱因”对改变人的影响价值。

霍桑实验

(三)人有思维属性。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异在于有意识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正可谓如此,使得马斯洛晚年对其理论又做出补充,并指出,人除了有“生存、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不可欠缺性需要(即都缺少不了的需要),还存在着“求知、求美、自我实现”等成长性需要。即可谓是还存在着求真知、求完美,故而会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进而能成为“自我实现人”。而“意识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认知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感性阶段,即只对事物产生印象;第二是知性阶段,即对事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而能达到进一步认知;第三是理性阶段,即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格物致知”,进而能达到“诚意、正心”。由此恩格斯又指出,第一、二阶段的认知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三阶段的认知才是人类所独有,且非普罗大众都能够达到的。也当是出于此,使得马克思在高度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后,除注重对社会学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还不惜花气力寻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重视教育,并认为,教育“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乃至于深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也使得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成就了空前伟业的我们党更深信不疑——“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除上之外,马克思也指出,人的需要还具有阶级性。正如他所说:“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去衡量的”7。马克思还在《资本论》初版序中又进一步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人“都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体现”。因此,人性必然是具体的,都会带有阶级性的。故如此然,但笔者认为,而今已可分为两说:(1)对照李嘉诚201311月答《南方周末》记者的话作解。李嘉诚说,作为企业家必需要对股东负责,但“如是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我往往也在所不辞;若只是为个人名利或公司利益,我不见得会这样做”。可谓是一个人只考虑本团体或本阶级利益时,只会以本团体或本阶级的需要为需要;当还有民族乃至人类利益甚至视其高于一切时,则当能以民族乃至人类的需要为需要,比如那些受我们党感召并也甘为民族和人类福祉做贡献的“红色资本家”,就当属于这类人。(2)受现代管理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而今,即便在资本主义的美国,也不乏有企业讲人本,重文化,为此还推出员工持股,分配采用绩效工资,管理允许员工参与,乃至于注重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应可以说是“全面发展人”的代名词)而求竞争力,甚至也不否定,只有秉持“共同愿景”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些企业主也应可以另当别论。诚如马克思也认为合作社能动摇资本主义“现代经济制度的基础”(《马恩全集》第十六卷第218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那么自然也会接受与其能对接的意识形态。

综上可见,马克思认为,人除有“经济人”属性,并还有“社会人”属性,受到好的环境或正确思想影响时,还会具有崇高的属性。

读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者想必都知,马克思是从批判由基督教角度来确定人的本质开始揭示人性的。而马克思,既没有简单否定“人性恶”,也没有简单肯定“人性善”。尤为值得肯定的,还与孟子、荀子同样都认为基于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人类能群,而且人性可塑,并还就“人性”(即人的本质)做出了现代管理学或许是怕犯讳至今也没做的结论,即如他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也正可谓是为了能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即在“生存、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求美、自我实现”等方面使人们都有获得感,进而得以全面发展,乃至可使社会升级发展,马克思终身致力于社会形态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型,即如以GE为代表的美国企业自受现代管理思想影响并也注重发展人后,而今也着力推动企业能由传统组织形式向现代组织形式转型一样。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87

4.《荀子》,安小兰译著,中华书局,第9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人民出版社24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第53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第492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