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陈先达 ——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点击:  作者:陈先达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12 12:29:48

 

        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中工作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没有不知道李达同志大名的。这不仅由于他是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而且由于他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著作,曾经是我们这代人的重要学习读物。尤其是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矛盾论”解说》《“实践论”解说》,以及他晚年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

 

 

李达同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财富,培养了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李达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他所论述的任何领域,包括农业、民族、货币、法律等,都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因此,从他的全部著作中,我们都能学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很荣幸曾经见到过李达同志。1956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毕业,利用等待分配的时间回江西老家探望父母,路过武汉时住在武大一位哲学系教师家里,他把我推荐给时任校长李达。李达在他的办公室里接见了我。李校长非常热情、谦和,邀请我到武大工作。我探亲回到北京后,才知道自己已经留校到哲学系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李达向人民大学当时的校领导胡锡奎要哲学教员。我在武汉大学的老同学又举荐了我,因为一些原因还是没有去成,两次失之交臂。

  我敬仰、钦佩李达同志,不仅是因为他著作等身和他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因为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和决心。当年,在极其危险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他仍然始终坚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

  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是以信仰为支撑,以生命相搏斗,不管面临何种困境,毫不动摇。说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李达同志就是我们的最好榜样之一。

  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条件,是李达同志那代马克思主义者无法相比的。但优厚的条件未必就是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因为我们无法体验到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那种激情,也不具有他们普罗米修斯般为人间盗火的内心体验。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着我们的意识、支配着我们信仰的那种思想(理性把我们的良心牢附在它的身上),则是一种不撕裂自己的良心就不能从中挣扎出来的枷锁。”老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已经内化为良心。背弃信仰,就是背弃和撕裂自己的良心。他们一生方向明确,信仰坚定。笔是战斗者的笔,精神仿佛是经过淬火的宝剑。这种精神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战斗的,不存在非批判非战斗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批判战斗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严格说来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最多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本为研究对象的学者。

  纯学术性的研究方式当然需要,但如果研究与信仰相分离,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正像马克思所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可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一个有成就的受人尊敬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现在,我们常看到和听到有人说“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确实,对于学者来说,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是重要的。学术当然需要自由,学术自由的本质在于学术,即追求和捍卫真理的自由,但绝不是借学术自由之名充当西方“新自由主义”或者什么新论的“传声筒”和“推销员”。独立人格对学者非常重要,这不仅是道德而且是学术品格。但学者的独立人格,绝不是以思想精英自居,以启蒙者的姿态傲视群众,永远当反对派。老实说,在我看来,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没有是非对错观念,没有真理和谬误的观念,“学术自由”和“独立人格”往往是一句自我标榜的空话,因为它只有“自由”而没有学术,只有“独立”而没有人格。李达同志在白色恐怖下,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才是真正具有学术自由精神和独立不倚人格的铮铮学者。

  在当代中国,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既不是“歌德”派,也不是无原则的“反对”派,而应该是“实事求是”派。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有人一听到批判精神就以为是牛二卖刀式的蛮不讲理,这是误解。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彻底的辩证法精神,是一种有明确的辨别大是大非的精神,是从运动、变化、发展中观察事物,反对凝固、僵化、保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需要这种马克思主义学者,需要这种批判精神。

  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面对国家和民族存亡,面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解放的浴血战斗,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是整个革命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时,李达同志的工作仿佛是“一个人的战斗”,而实际上他的著作和整个中国革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战斗中的一个人。

 

 

      我们这代人中,包括更年轻的一代人中,有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缺少内心的激情、冲动和追求,不明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国家和民族究竟有何意义。不少人甚至只把它作为一门专业、一种职业甚至谋生手段,对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当代的价值不太理解。当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职业、专业、就业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从本质、功能和当代价值来看待它时,视角就是倾斜的,无法超越自己个人利益的狭隘眼界,更不可能怀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和热情,达不到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应有的信仰坚定性。

  《李达全集》出版的重要意义,不仅是纪念书,而且是纪念人,纪念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纪念一种精神,纪念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至死无悔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当代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提倡和发扬的正是这种精神。

本文原载《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