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人民公社
点击:  作者:正能量    来源:泉吟芳翠  发布时间:2017-07-05 11:57:15

 

       吃水不忘打井人。走进人民公社大食堂,正中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给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和巨大的安全感。据说周家庄人民公社社员家中,也大都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

195871(距今59),《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称。接着在716《红旗》杂志第4期《在毛泽东主席旗帜下》一文中又指出:“毛泽东主席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这样的公社里面,工业农业交通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是反映这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全世界人剥削人的制度还没有彻底消灭以前,这种全民武装是完全必要的。”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有6个自然村,近年全社社员年均收入在2万到3万元。而且这些收入不包括社员平时已经享受到的各方面的社会福利,更不包括生产、生活资料费用,是纯粹用于个人消费的钱。作为晋州人,为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取得的巨大成功感到由衷的赞叹。

  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它和南街村、华西村等保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的乡村一样,其迅速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昭示着中国三农问题的光明前景。

  但是,周家庄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实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顶住了来自上级领导的重重压力,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当年担任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雷金河,怎么也想不通,新中国开创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有什么错?共同富裕的人民公社有什么错?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人民公社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分适合社会化的大生产,如果分田单干必然是对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许多的公社顶不住压力,纷纷解体,周家庄怎么办?雷金河这位老共产党员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党一贯讲实事求是,为什么在解散人民公社问题上就不能实事求是呢?就不能尊重群众的愿望非要搞一刀切呢”?

  大家都知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他的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今年66岁刘建中亲自参加了1982年征求群众意见的讨论,至今记忆尤新。要想把这个家业毁了除非把我撤了。雷金河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开始了他的顽强的力争。先是拖,拖不过。当时河北省调整县级领导班子给县委书记的一大任务就是把周家庄公社解散,把土地分掉。

  拖不下去了,雷金河开始四处奔波向上反映情况。解放后雷金河是晋州农民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带头人,领导了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成立并任党委书记。他还是河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且由于周家庄人民公社早就是河北的先进典型,也认识了不少上级领导。另传雷金河在抗战时期就是威震敌胆的民兵队长,作战英勇,与当时驻扎冀中的彭真、吕正操等八路军高级将领亦有生死之交,这也成了他能顶住巨大压力的资本。他三进北京,向当年的老首长陈述乡亲们的愿望,但中央领导并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只是让他再观察一下。后来,还是雷金河向当时的河北省领导保证: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这样,周家庄的人民公社经济体制才最终换汤不换药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但省里提出的条件是必须把公社的名称改成乡。

  30年来,周家庄农工贸齐头并进,已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有许多形成规模的农贸加工、养殖基地和文化服务业等。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在不断发展扩大。

  周家庄执行政策不搞一刀切。他们允许社员单干,允许个人从事非公经济活动。但目前单干的只有两三户,当初搞单干的人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非公经济人员仅占全乡5%。这些非公经济农民须每年向公社交纳1500多元公积金,因为他们享受着公社的许多福利。

  周家庄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冀中大地,成为中国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尽管由于种种政治上的原因,多年来周家庄象河南的南街村一样被禁止在公开媒体上亮相宣传,但是这里依然吸引了全国广大农民的目光,并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誉。

  实践证明,周家庄道路与南街村一样,是中国亿万农民的梦想和期盼。

  当年冒险支持雷金河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省长李尔重是怎样评价周家庄和雷金河的,并让我们用他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周家庄是第一批成立的人民公社,雷金河同志是带头羊,有名的老坚决。周家庄实践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按劳分配使个人所得增加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共同享受的社会福利也增加了。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个人所得的部分逐渐增加,集体福利的增加幅度也越来越大,使两万人走向共同富裕。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百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共产主义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公有制的道路,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它不是空想,它是由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周家庄坚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重点在于教育干部。雷金河和他领导的班子,不论在住房,分配等任何细事上,不许高于群众,干部的待遇不许超过人民个人收入水平;群众的住房好了,学校、幼儿园、群众娱乐场所搞好了,乡政府的办公室仍然是半个世纪前的旧平房,旧桌椅板凳。不论任何人到周家庄考察访问,都以饺子、小米粥招待,概不摆席。

  而用解雇相威胁,用金钱为诱饵,用激发个人利己主义为经典,这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支配奴隶的办法。用这种观点观察公有制生产体系,当然不可能懂得个人之所无,正是众人之所有,当然是看不出光明的前景。

  然而,成千上万的先烈,确实与剥削阶级留下的传统思想完全决裂为共产主义献身了!王铁人式的英雄们确实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贡献了一切!我们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造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就是在这种精神下,使落后的设备焕发出不可想象的作用的!革命的人民思想是可以摆脱旧思想束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威力是无法衡量的。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讨论很多,其中关于合作化的问题探讨得最多,分不分田是技术问题,分和不分都有成功的案例,没有必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但他们的得失,也可以成为其他人的镜子。

河北周家庄乡是目前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它以劳动密集型工业支撑着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体系,但它的何去何从终究是一个问题。

1962年至今,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44年,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

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周家庄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而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3255元。

虽然从统计数据上显示,这个人民公社仍具有着一定的活力。但乡党委书记雷宗奎仍觉得集体经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在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何去何从,依旧是个问题。

每天清晨6点,梁建中会站在队部的喇叭前,用手拍着话筒,通知:今天请男的劳动力到东南拔萝卜苗,以下人员要去:建民、造顺、书纤……”

梁建中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自由劳动,队里所有的劳动都要由我来组织、安排的。他是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的队长。

周家庄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其它地区早在24年前就已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制度转换。惟独周家庄的土地、劳力依旧坚持着集体所有制。工分、口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用语,在周家庄仍是社员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5年的财政数字显示,周家乡的人民公社依旧表现出某些活力,其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18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

雷宗奎还在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他是周家庄党委书记。在他看来,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关键是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周家庄一切劳动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看大门的,修拖拉机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了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

 “哪块地种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去操心。梁建中说:队里有社员代表,也有劳动监督员,一般会挑选劳动认真负责的人。

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生产队长不是行政村村长,要履行很多行政职能,生产队长只是组织上挑选出一个管理能力强,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的人去当就行了,必须要有技术,懂得如何派活。

强留公社的雷金河

周家庄细密工分的最初制定者是雷金河。直到在2001年去世前,他一直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也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公社才没有在1982年消失于全国的家庭承包制中。

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订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它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为此,雷金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成为典型被称作冀中一杰

1978年,雷金河发现国家对棉花存在着巨大需求,他让全公社少种粮,多植棉。周家庄1980年的棉花产量比1978增加了4.8倍。

1979年底,周家庄不仅还清了18万元债务,集体还有161万元赢余。国家领导人再一次到周家庄来视察。

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周家庄也在昼夜讨论。

 “大家都知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它的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刘建中66岁,参加了当时的讨论大会。

但民意还是受到了各方的压力。据一名社员说,河北省在任命一名县委书记时,指派的任务就是要将周家庄的土地分掉,后来还是中央一领导点头让再观察一下。

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多次与雷金河接触,听说雷金河还找到时任河北省长保证: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它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这样,周家庄的人民公社才得以保存。

坚持20余年的农民福利

梁民志是周家庄的社员。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觉得集体经济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如今这些福利政策还在执行。梁民志说,他10岁的儿子现在上学还是免费的。生活中很多事不用操心。

即使劳动上的不自由,梁民志也发现有不少省心的地方。在这里只管干活就行了,干什么都是队里统一安排。梁民志说,种子、化肥、农药也是统一采购,不用自己花费。

他看到周边分了地的村庄,农民还需要自己购置农机具,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跑。

提起周家庄,与该乡相邻的马于镇东四村的杜秋荣说:他们那边在一起少废不少心,哪像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一年还挣不了多少钱。

今年45岁的杜秋荣,家里4口人,有近5亩地,一年可以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玉米。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

但每亩的投入却不少,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租机器耕地、粉碎秸杆,每亩的开支在220元左右,5亩就是1100元,杜秋荣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1000多元。虽然比周家庄自由,但却赚不了什么钱。

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年规划,从1982年到2002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划一。

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即使只购买材料也会吃力,乡合作社便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万元提供无息借贷。

梁民志家两层高的楼房建于1990年,当时只把建筑材料买了回去,乡合作社的建筑队给予免费施工。

将来老了,每月还会有30元的生活补助。梁民志觉得这些好处如果分了地可能就享受不到。

以工业支撑公社福利

对于公社里的福利体系,雷宗奎知道,主要是靠着乡里的9家集体企业支撑着。2005年,周家庄的农业纯收入是2121万元。而我们一家阀门厂的纯收入就达到2549万元。

孟华就在阀门厂上班,挣的也是工分,按劳分配,到年底分红。

2005年阀门厂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每工时的工值是2.6元,去年做了4300工时的孟华分到了1万余元,这是在工厂做工的平均收入。

 “我们分配人数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

目前,周家庄有9个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个劳动力,而参加农业人数是1400多人。但农业的人均分红不过六七千元。

生产一队的队长冯平均说,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去年,该队社员全年累计出工数主要集中在230250个之间。

冯平均说,实际上,在我们这里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户。

公社酝酿最后的突破

对于这个人民公社还能存活多久,雷宗奎也说不清。他只是觉得,集体经济确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从合作社层面,雷宗奎开始探索提高社员积极性的办法,葡萄园、果园已经实行集体承包制度,超产有奖。

河北周家庄乡人民公社群众感受的自由与不自由,让人明白世上无绝对的自由的道理

春天的惊雷

后来的情况人们是清楚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虽然有人想对集体经济一风吹,但烈火终于未烧。尽管后来在全国的农村都了,但好多乡村不久便出现了集体经济的复归,如南街、南岭、华西、刘庄等数千个(有说8000个)村庄……甚至还有象河北周家庄,一直依公社如故,土地、劳力依旧坚持着集体所有制的。

这就又给人们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新窗口。历史在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事业──马克思说得太对了!

周家庄的公社情况,网民述说已多,本网民这里不再一一了。本篇只写一下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公社条件下,农民真的不自由吗!

──不少农民认为,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福利有保证,无三农问题。比起受三农问题困扰的全国各地的农村,我们是自由的”“幸福的

在全国包产到户的时候,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却更快地发展起来,集体富裕了,在为公为民(不是谁包谁关心,不是各顾各)的导向下,群众的福利也多了,并可靠了。直至今天,周家庄已坚持搞了20多年的农民福利。如今在周家庄的社员可享受免费用水等10项农民福利。

社员们说:即使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觉得集体经济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安全了,算不算最重要的自由!

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如今这些福利政策还在执行。社员梁民志说,他10岁的儿子现在上学还是免费的。生活中很多事不用操心。

 “将来老了,每月还会有30元的生活补助。梁民志觉得,这些好处如果分了地可能就享受不到。

──有文化的农民也讲辩证法:我们现在是既自由又不自由;世上不应有绝对的自由。

过去,一些改革者总说,集体限制了个人的自由,自己的劳动要听命于别人。而今天周家庄的公社人是怎么认识这一问题的呢?

社员们还看到,一切由集体宏观规划,没有那些分产的村庄的土地、水源等各种矛盾,也容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也许是个大大的自由

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年规划,从1982年到2002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划一。免了不少矛盾,也利于土地资源及其它各项资源的利用。

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即使只购买材料也会吃力,乡合作社便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万元提供无息借贷。社员只把建筑材料买了回去,乡合作社的建筑队就给予免费施工。

如此等等。

令人欣喜的是,迄今,周家庄公社的整个发展、经济状况,同全国所有坚持集体经济的村一样,是良好的,也决无三农问题。2005年的财政数字显示,周家乡的人民公社表现出某些活力,其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18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

公社党委书记雷宗奎告诉人们:我们还在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在他看来,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关键是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们热切希望,周家庄在提高社员积极性上,努力探索,并有重大突破。我们可以想像,周家庄的突破,将区别于眼下其他地方的知人有私而用制导的路线。因为这一循私路线的终端及弊病,已由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践出来了。

唯一存活的人民公社见证政治开明

要不是媒体报道,笔者真不知大陆还存活着1962年始已成立的一个人民公社,这就是河北周家庄乡。诚然,或许出于典型罕有之故,人们都自然会发问,这个人民公社怎么会有这般生命力与耐力,顶风存活了44年?

常识告诉人们,一种农村经济模式的存在发展,基础是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而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则是福利待遇。

翻阅来自周家庄乡的经济数字,人们可以看到,坚持了20多年的集体福利恐怕是凝聚民心的基本条件。

据悉,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自来水;

次年,周家庄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周家庄的村镇建设很早就有一个统一的20年规划,从1982年到2002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

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乡合作社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万元提供无息借贷。如此高福利,乡村房屋建设规划统一程度如此之高,不要说是内地罕见,就是沿海发达地区也不一定多见。(见《新京报》2006919日)

此外,农民的收入年年增长也是周家庄人民公社能不散伙的重要原因。据悉,周家庄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018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另外,周家庄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细心的人们发现,支撑周家庄公社经济则是9社办企业。其中,一家阀门厂2005年就纯赚2549万元,比全公社当年农业纯收入的2121万元还多。

应该说,真正能使周家庄人民公社”20多年不倒不散伙的关键则是当地领导的开明。众所周知,从1981年秋安徽大包干成功经验传出后,农民群众选择大包干在全国形成燎燃之势。周家庄农民不可能不了解这种势头,周家庄也不可能不受到大包干的冲击。但在民主讨论选择经营模式时,周家庄绝大部分农民不愿分地到户。而当时一些县官也指派任务,要周家庄的土地分掉。据悉,周家庄人民公社能保持,是由于当时中央一位领导点头表示让再观察一下,河北省当时的领导也表示默认。笔者心想,假若当时几级领导都发出一个全面实行大包干的声音,或表示一刀切的态度,恐怕周家庄乡官员再顽强挣扎,或周家庄农民再顽强死顶也无济于事。细究周家庄人民公社幸存之前前后后,不言而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开明和包容起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平心而言,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也罢,还是大包干个体经营模式也罢,都只是发展经济的模式问题。人们知道,发展经济可以有多种模式、多种成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生产基础、农民风俗习惯、文化程度及经商本领及社会风气不同,注定经营管理不可能一个模式到处套,不可能一本通书念到底。允许多种模式存在,无疑是反映了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表现。

其实,即使允许周家庄坚持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继续试,也不是完全固守劳动打大堆和经济公有制的老框框。来自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的调研表明,从1984年到200118年中,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5%左右,2005年非公经济纯收入863万元。非公经济尽管作为公社社员收入的补充,却也是对原来只公不私经营模式的突破。可见,周家庄尽管还在坚持公社模式,却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不能说周家庄的模式是我国农村完善美好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仍存在某些明显的弊疾,但周家庄农民享受着确有不少乡镇农民所没有得到的福利待遇。重要的是,周家庄农民愿意继续选择这种模式。因此,时下允许试从另一角度而言就是相信群众,即使证明模式不行,也要让群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存废。这是一种经济模式是否得以继续生存的决定性力量。而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铺开,就有一个选择什么模式的问题。对此,周家庄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就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一切从实际出发。

关于当代农民公社的调查报告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二十九年的风雨,近年来,针对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党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三农问题确定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下乡调查是我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一中有效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才能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力。这个寒假,我对目前中国唯一现存的人民公社所在地进行了调查,并做以下报告。

调查地点:河北省 晋州市 周家庄乡 周家庄村

1.晋州市概况:

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下辖10个乡镇、3个城区办事处、224个行政村,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9.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4元。晋州市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为鼓国。历史上有著名人物魏收、魏征、吕镗、杨骅、杨岭梅、高华民、张建国等。文化古迹景观有:魏公祠遗址、魏征墓、汉京关遗址、朱明坟、飞来石等。199111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目前,晋州市以鸭梨、葡萄、瘦肉型猪为三大主导产业,是全国文明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芝麻、豆类和水果等。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2004年被评为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

2.周家庄乡概况:

周家庄乡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2811人。管辖6个自然村,分为10个生产队,耕地14791亩,4390户,126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人)。全乡总收入2.2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万元,财政收入250万元,人均纯收入4046元,人均住房60平方米。

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周家庄乡文化中心灵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被列入首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名单。

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1958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首先建起了公社,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1984年改周家乡至今。

3周家庄的来历:

周家庄没有一家姓周的。几十年前,这儿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一个姓周的人家带着家眷流浪漂泊到这里,用茅草搭了一个小屋当家,他早出晚归,起早贪黑,用汗水耕耘着这片农田。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一家人发展到十几家。子子孙孙,过着和睦、恬静的生活,一切都美好。就在一年的七月,意外的事发生了,周家美好生活被打破。连续几天几夜的瓢泼大雨,使原本低洼的村庄变成一片汪洋。周家决定离开这洼地,就在避难的那个地方住下。一晃眼几年过去了,一群从河南、山东等地逃难的人们到了那个曾经被大水淹没过的鬼地方安家落户,他们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块宝地。这流浪的人们决定留在这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劳动。几年以后,村庄里牛羊成群,水田里鸭子在自由自在的追逐嬉戏,荒了多年的田里发出阵阵的稻香,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就这样,这些善良、勤劳的村民的梦实现了,道路通了,电通了,洼地里流出了金凤凰。

1 公社制度

人民公社20世纪六、七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行的一种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劳动合作化实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大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彻得打破了大锅饭;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退出了历史舞台。

2 周家庄乡公社制度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行。乡党委、乡政府遵照党中央关于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和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本乡绝大多数干部社员愿意坚持集体统一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在继承合作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不搞包产到户。为此,19833月成立了乡农工商联合公司,不久改称乡农工商合作社。

3 公社制度的现状及带来的福利

因为我高中曾在这里读书,所以对周家庄有着很深的感情。如今的周家庄,街道宽敞干净,据调查这里在2002年已经完成了全乡的房屋改造工程,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建筑整齐划一。周家庄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穷人,在这里,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目前周家庄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工业支撑公设福利,这也使得全乡的收入在全市排名第一。这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公社劳动,周家庄允许个体经济的自由发展,但必须交纳不等的公社公积金。如果不想从事个体经营,个体经营者仍可以回到集体做工。

更值得一提的是,周家庄社员可享受免费用水,年满65岁的老人可以领取补贴,孤寡老人享受五保等10项福利,并且这些福利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5 公社制度引发的思考

对于这种集体作业的制度,人们众说纷纭,如今新农村如何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市场的经济洪流中,这种经济制度还能走多久,人们也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我看来,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既不能全然否定这种制度,也不能说这种制度就是绝对合理的,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公社制度至今存在,说明在这个地区至少到现在还是可行的。

国有企业改革到了今天,已经进入改制产权转让阶段。似乎意味着负责管理国有企业的部门已经认输了,承认自己管理不好国有企业,只好一了之。可是我认为他们输得不明不白,他们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从学邯钢三大战役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搞不好,有关部门还是很着急的,他们也想挽回败局。只是,他们想出的金点子并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罢了。于是,他们立即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原先的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到现在的干脆撒手不管,干脆来个早卖、快卖、贱卖。总让人觉得不怎么负责任。

国有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之下进行运作的。在哪里建厂,投资多少,招工多少,采购何种设备,生产什么产品,原材料从哪里来,销售渠道向哪里去,全是政府部门在指挥。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进入改革时期,政府部门仍然在通过学邯钢三大战役等方式在进行指挥。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就是被这种管理死的。这些官员直到把国企得差不多了,也仍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说他们是输得不明不白。

事实上,国有企业搞到今天的局面,重要的原因是那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是某些不懂经济建设、习惯于瞎指挥的官员的管理把国企死了,而不是公有制的错误。官员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听信经济学家的鼓动,不负责任地把国企弊端归因于公有制,仓促地把全面私有化当成法宝,没有找准病根就草率地决定一卖了之,他们难辞其咎。而国企被之后,一切恶果全都落在了无辜职工身上,甚至,某些人还要把素质差这盆污水泼到职工身上。这就不仅是不负责任,而且非常恶劣。

近期以来,关于小岗村模式和南街村模式孰优孰劣再次引发争议,我们对国企的成败得失及出路何在,也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小岗村的道路,人人皆知,就不多说了。南街村坚持集体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老作家魏巍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介绍。而且,南街村并不是孤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一包就灵,普遍的分田到户,但至今集体化道路仍然没有彻底绝迹。有些,还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座落在华北平原的周家庄乡,他们的成功与南街村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据介绍,闻遐迩的周家庄乡位于华北平原,冀中腹地,晋州市(县级市)中部。20世纪50年代以来,周家庄乡坚持从实际出发,走集体经营的道路,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至今保留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建制。他们依靠集体财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公共福利事业。全乡自1982年开始,逐步兴办了10项社会福利事业: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30元养老津贴;65岁以上连续工作20年的农民干部实行退休制,每年享受在职干部的平均生活水平;建国前的老党员在养老津贴基础上,每月加发6—8元补贴;65岁以上无儿无女的老人,集体负担其生活费用,有病时集体派人伺候,集体负担药费,并每月发20元零花钱;对只有一个女儿的老人,由集体负担生活费用,每月发30元零花钱,财产归女儿继承;军属每个兵每年发放4500元优抚款,烈属按直系亲属计算,除国家补助外,每人每年集体再补助1800元;对聋哑呆傻残疾人,集体负担生活费或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全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费由集体承担。同时还统一规划,民建公助,兴建住宅楼。目前,全乡所有农户都住进了色调多样、造型各异的独家小楼,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应俱全的新式家俱和耐用电器。住楼房,电话通;中小学,读书声;硬面路,方便行;安路灯,夜通明;自来水,全入户;要洗澡,太阳能。这里成了城市化的乡村,乡村中的小城市。

整个周家庄乡,党风正,社风清,人心顺,事业兴,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里没有两极分化问题,既没有贫困户,也不存在靠非法手段起家的暴发户,农民安居乐业,家家是小康水平的富裕户。

除了周家庄乡外,还有南山奇迹提供佐证。山东龙口市东江镇南山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和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曾来此探究,同来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12位专家和全国14家媒体记者。南山村发展的速度和轨迹充满着传奇:20年间,56户农民、从5000元起家、创造了106亿元财富神话。该村的一份资料显示:到2002年,南山村村民扩展为1827户,户户住上了166平方米的别墅小楼,家家有400万元以上的资产,平均每户有两辆摩托车,28%的家庭有小轿车。如果要说经验的话,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当然,他们是少数。与几乎是清一色的分田到户的农村模式相比,他们微不足道。但他们有成功的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与多数还是少数无关。这与主流还是非主流无关。既然走集体化的道路可以成功,既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成功,即使是少数的范例,也值得关注和重视,也有研究的价值。他们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内核。这个思路也可以移植到国有企业上来。

再回到本文开始的话题。国企改革进入改制产权转让阶段,对中小国企似乎是一卖就灵。这是否意味着宣判了公有制的失败呢?能证明公有制的失败吗?国企实行的那种公有制,是制度本身存在致命缺陷还是指挥和操作层面的问题?仓促地决定一了之,结论下得早了点吧?

既然农村有南街村、周家庄乡、南山村能够特立独行,在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包围中散发异彩,表明公有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比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能否建立一种中国特色的公有制?这种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应该有别于吃大锅饭、搞绝对平均主义、由政企不分的官员任意指挥而又不负任何责任的前国企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没有两极分化问题,既没有贫困户,也不存在靠非法手段起家的暴发户,人人安居乐业,家家是小康水平的富裕户,受到群众衷心拥护的公有制。这种公有制,可以吸取南街村、周家庄乡、南山村的合理内核,结合本企业、本地区实际,灵活多样,既有原则性又可以变通,最大限度地把以人为本和和谐的主题推向极致。

这种公有制,似乎已经在地平线上透出一屡曙光了。百姓可以期盼吗?

进入了周家庄人民公社领地。这里的面貌让我们眼前一亮,这里的道路、庄稼和村容村貌比其周围乡村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周家庄第九生产队,有一个万亩园林和采摘园吸引着很多旅游观光客,这是第九生产队街道和民房,全村大部分都是2-3层楼。

第九生产队村东头。这里新美如画,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在景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民公社大食堂。公社和生产队农忙时因生产需要,社员就在这里就餐,现在成为接待外地游客的饭店,不过这里的饭菜价格很便宜,进入景区的门票也仅为3元,处处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周家庄万亩园林景区布局图。

游人可以乘坐马车,体验乡间风情

龙爪槐园林。

 黄金槐树

采摘园区

采摘园区本来有草莓,但是据公社社员说由于游客较多,已经采摘完了,目前还没其他成熟的果蔬。

人民公社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出色,在田间地头有很多鼓舞人心的标语牌,其中有雷锋、王杰、张思德、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英雄形象和毛主席语录,十分鼓舞人心和士气。此外,周家庄广播网也延伸到了田间,能让在任何地点劳动的社员听到,广播里播放的是久唱不衰的催人奋进的红歌,令人振奋。

 建在田间地头的农具展厅 记录了公社的发展足迹

景区指示牌很方便游人

千亩葡萄园

洁白的梨花盛开

万木霜天竟自由

田间雕塑:跪乳感恩于舔犊之情

晋州人杰地灵。这里是唐代名相魏征的故乡。图为景区魏征的巨幅雕像,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周家庄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他们从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中,亲身感受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周家庄道路是中国农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典范。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