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7月1日,1959年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行了人民公社体制。
走向共同富裕,是一定要发展集体经济的。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我国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已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政治需要和国家安全的大局需要。
2021年,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212万元,村均达43.4万元;100万元以上强村5个,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40.5%,30万元以上占比70%。
4月12日,《农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发表“贵州毕节市探索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实践启示”。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充满白色恐怖的极端艰难危险条件下,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成功,是因为他们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勇于为这种信仰而献身。
财政和各村没投一分钱,就让村集体和群众有了“长流水”。杨正阳说,北城街道将继续支持联合社发展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大能量。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乡村典型。毫无疑问,东林村就是这个时代的乡村典型。我们认为,东林村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新市村“党委治理”:40个党委委员。周围20个村合并进来,每个村的第一书记和村主任都进党委,“村党委”扩充到40个委员规模,40个人管着一个几百亿产值、十几万人口的城市。
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嬉鱼、秋品果、冬食笋”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作家王宏甲在他的这本书里还写道,现在四十多岁的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这样的大集体的劳动与生活。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大集体就是完全负面的。
党的组织部门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是党在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组织保持自身活力、锻炼和考察干部的有效办法。
我曾写过一篇《董地乡罗珍玉的“乡党委统领合作社”》。那时她是一位乡党委书记。她任职的董地乡是贵州全省二十个极贫乡之一。
黄河对他们集体合作社产品上的商标,非常欣赏。看着就笑眯眯的。她说看到“集体合作社”那几个字,心里就很舒服。这就是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热爱和对追求共同富裕的忠诚吧。
我们欣慰于毕节市不仅全市农村建立了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并且挺进到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这是社会实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那就是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
我有幸参加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毕节市农村调研工作,历时二十余天,行程几千里,走村进寨,串门农家,与乡村干部座谈,与驻村扶贫干部交心。
姜堰农民有句口头禅说,“你请我吃早饭,我请你吃晚饭”,意思是过去我建房你针对我,现在建房轮到我针对你,“一报还一报”。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以周家庄乡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共同富裕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的经验“向城市进军”,是新时代城乡统筹发展中出现的新探索,它以共同富裕为自己的奋斗方向,正在毕节城乡展现出激动人心的景象。
毕节曾是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且是我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里也有困难群众,怎么办?毕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暨全市城市社区改革“回头看”会议召开。
在浙江省奉化市,有这样一个名扬四海的村庄 ,几十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不动摇,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进步,成为全国生态500佳,被命名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心若有了方向,世界都为我们让路。这个五一走了几个地方,心中颇有感触,感觉整个世界都一片欣欣向荣。感觉每个地方都在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勤劳改变着身边的一切。
她接受任务后,毅然把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剪掉了。孙晓疆写下,“巾帼断发”,有如壮士断腕,那是下了怎样的决心!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