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两岸关系论坛 > 阅读信息
王在希:台湾地方选举后政局变化及发展趋势
点击:  作者:王在希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04 10:04:39

 

1.webp (7).jpg

 

本文是2018年12月1日王在希主任在中国军事文化讲坛举办的“台湾地方选举后岛内政局变化及趋势”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

 

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11月24日正式投票,选举结果台湾地区22个县市国民党获得15席,民进党6席,无党派1席。民进党胜选的6个县市,人口面积仅占台湾四分之一,无疑是惨败。在备受关注的6个直辖市,国民党拿下3个,而且新北、高雄、台中这三个城市不仅人口多,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台北市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仅以3000多票之差输给柯文哲(目前还在打官司)。

 

这次台湾地方选举被视为是对蔡英文执政二年的信任投票,也是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所以各方都很看重。以前陈水扁和马英九都是在第二个任期的期中地方选举才崩盘,这次蔡英文在第一个任期地方选举就惨败,蔡英文可能成为台湾第一个没有获得连任的地区领导人。

 

台湾选举结果经常令人跌破眼镜,这次选举结果再次出乎各方意料之外,原先大家估计国民党这次能够扳回几城,民进党可能会丢掉几个县市,但没有想到民进党会输得这么惨。这次选举结果对台湾政局来说是颠覆性、转折性,对台湾未来政局演变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现在大家关注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韩国瑜单枪匹马在民进党大本营高雄为什么能大获全胜?二是民进党执政才二年,为什么一下子会输得这么惨?三是台湾未来政局会出现什么样变化?

 

一、台湾地方选举情况分析

 

(一)如何看待选举中出现的“韩国瑜现象”?

 

在此次台湾地方选举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的选情。韩国瑜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一股“韩流”迅速席卷整个全岛,可以说他创造了台湾选举史上一个奇迹。

 

韩国瑜现年62岁,祖籍河南商丘,长得其貌不扬,一个秃头,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也没有各种资源,在国民党一直受排挤,民进党上台后一直受打击,而且是在军队眷村长大,单枪匹马空降到高雄。而高雄是一个民进党发祥地和大本营,40年前的“美丽岛事件”就爆发在高雄。民进党在高雄市连续执政20年,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民进党手里。他的竞选对手陈其迈是土生土长高雄人,在高雄任副市长、代市长已经十多年,有丰沛的人脉资源,且得到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赖清德、陈菊鼎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韩以其特有的江湖风格,每餐一盒卤肉饭,出门一瓶矿泉水、穿一身休闲装打选战,给人以直爽、真实、不虚伪的感觉,最后大赢陈其迈15万票。

 

媒体评论认为,他最大优点就是不像国民党。有的评论说,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西装革履、皮鞋忒亮、举止斯文的形象,很像国民党官员;韩国瑜不修边幅、光头套马甲,反倒很像过去搞街头运动的民进党。恰恰是韩国瑜非典型的国民党官员形象,成功拉近了与广大市民的距离。而陈其迈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肯定不接地气,必然脱离群众。韩國瑜的竞选口号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直奔主题,一听就明白,能打动人心。他针对民进党意识形态挂帅、制造两岸紧张的做法和高雄百业萧条的现状,提出:要让高雄“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一下获得广大高雄市民的支持,争取到了民心。

 

这次选举中出现的“韩国瑜现象”,说明台湾民心思变,普通市民最关心的是经济民生,而不是蓝绿、统独问题。

 

相当多选民“选人不选党”,候选人也不刻意宣传自己的党派色彩,不邀请党内大佬站台。例如韩国瑜在竞选期间,不穿戴有国民党标识的服装,也不邀请吴敦义、马英九等国民党领导人来助选,党的领导人不仅不受欢迎,甚至被视为“票房毒药”。新北市的侯友谊、高雄市的韩国瑜等胜选以后,在筹组市府班子时,一再强调不分党派,不分颜色,唯才是用。这反映出台湾选民通过20多年来选举慢慢在觉醒,他们不盲目相信哪个政党,也不关注意识形态,看重的是候选人的个人素养和人品。谁能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选谁。这次国民党在北中南出现三颗新星:新北一条汉子(侯友谊),台中一只燕子(卢秀燕),高雄一个秃子(韩国瑜)。侯友谊过去是一个警察,韩国瑜自称是卖菜郎,台北市柯文哲是一个外科医生,他们原来都不是官场上,被称为非典型政治人物,在选举中反而最受欢迎和追捧,粉丝最多。这充分说明,现在台湾选民已经厌恶传统的官场人物,厌恶蓝绿政治恶斗,希望实实在在为民众办实事、讲实话、接地气,不搞虚伪客套、装模作样的传统政治人物。

 

(二)民进党这次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民进党在2014年台湾地方选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两次获得大胜以后,错误地估计形势,误判民意,不关心经济民生,加上执政无能,光顾争权夺利,施政接连失误,在政治上大搞“去中国化”,激化统独矛盾,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影响两岸经贸,最后搞到天怒人怨。选前民进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实际上台湾民众尤其是中南部农民与蔡英文政府关系已经是干柴烈火,让韩国瑜在台湾南部高雄点了一把火,迅速烧遍全台湾。这次台湾地方选举,实际上正好让选民找到了一个发泄不满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农民起义”,韩国瑜只是扮演了一个陈胜吴广的角色而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016年台湾大选因为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无能,分配不公,引起民众不满,民进党乘机取而代之。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一样执政无能,比马英九还不如,不关心民生,选民就用选票教训一下民进党。

 

民进党这次选举输得这么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施政决策频频失误。蔡英文上台后,首先搞了个“一例一休”,结果是劳资双方都不讨好。接着来了个军工教人员年金改革,引发广大公务人员强烈反弹。然后坚持停止核四,改建火力发电厂,导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空虚必然影响对县市财政拨款,民进党基层桩脚不能在民进党那里拿到好处,就抛弃民进党。所以这次民进党执政县市大面积蓝绿易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民进党在基层缺乏严密组织,对选举桩脚而言,有奶便是娘,没奶就换娘,他们不会做赔本买卖。

 

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进党这次是自己打倒了自己,是因为民进党倒行逆施,引起广大选民包括泛绿选民的愤怒,他们最后通过选票,来教训民进党蔡英文。客观上这次国民党成了最大受益者,捡了一个便宜。岛内学者认为,并不是选民认为国民党比民进党好而投票给国民党,他们是讨厌民进党而把票投给别人。所以“这次选举尽管民进党惨败,也不是国民党大胜”。

 

2、忽视经济和民生福祉。我在蔡英文上台时就说过:蔡有两个难题,一是两岸关系,二是台湾经济。我当时就预测,她两岸无解,经济无望。因为她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无法改善。两岸关系搞不好,台湾经济就会受影响。台湾经济出问题,蔡英文就会丢失选票,步马英九后尘。

 

长期以来,民进党擅长选举和政治恶斗,而不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在野党这个问题不突显,作为执政党,这个问题就是致命的了。民进党每次选胜后,就论功行赏,把官职作为酬庸,滋生腐败,丢失民心。例如,台北有个官营的农产品运销公司,原来韩国瑜是总经理,干得很好。民进党上台后,就把韩国瑜免职,委任蔡英文亲信吴音宁,结果她把公司业务搞得一塌糊涂,成为舆论丑闻。韩国瑜失业后,跑到高雄,引发了后面的滔天巨浪。民进党为了抢占一个年薪250万元台币(约合55万元人民币)的公司总经理职位,最后导致了高雄沦陷,进而波及全岛。

 

3、限制两岸交流自食恶果。蔡英文上台后,老是想着如何疏远大陆,投靠美日,千方百计限制两岸交流,导致两岸关系紧张,两岸正常经贸交流受阻,大陆赴台游客锐减,台湾农产品对大陆销售渠道不畅,很多水果卖不出去,台湾果农叫苦不迭,这就直接影响到台湾中南部农民的生计。另外大陆游客减少,使得台湾旅游观光业、饭店娱乐业、从事服务行业的小商贩都受到重挫,收入减少三分之一,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3%。民进党原来主要支持者是中南部农民,这次选举失败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中南部农民起义造反了。他们在过去选举中都支持民进党,但民进党上台后没有照顾到这个群体的利益,让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所以这次他们拒投民进党的票。这次选举中有7个国民党获胜的县市,原来都是民进党执政,全部翻转,这一点也许是民进党始料不及。

 

4、我对台政策取得成效。蔡英文上台后,由于她不承认九二共识,原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在台海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在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退让;军事上通过派遣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飞机舰艇绕台航行,对“台独”形成威慑;外交上压缩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先后有五个国家断绝与台湾的关系与我国正式建交;经济上推动融合发展,让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无法奏效;民生上通过“惠台31条”,给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发放居住证等等,让台湾同胞充分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大陆的正面形象在台湾同胞观感中有显著改善,在台湾的影响力也慢慢提升。这次韩国瑜在高雄这样深绿地区竞选,公开表示承认九二共识,要改善与大陆关系,也没有影响他的选情。相反,民进党在选举期间,散布“大陆干预台湾地方选举”、制造“假消息”等等,选民也不以为然,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

 

当然,民进党这次选举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主要是执政无能,不重视抓经济,热衷于搞政治斗争,以为行政、立法大权都已掌握,地方县市三分天下有其二,头脑膨胀,忘乎所以,整天忙于争权夺利,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二、这场选举对未来台湾政局的影响

 

这次选举民进党惨败的情景,在民进党历史上极为少见,直接影响到民进党的执政基础,对民进党的打击非常之大,元气大伤。对“台独”势力也是个重创,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客观上对我们遏制“台独”分裂的势头有利,在一定程度上也舒缓了中美之间台湾问题对我形成的压力,为我们最后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统一争取了更为充裕的时间。这次选举对国民党、民进党这两大党的政治生态都形成巨大冲击,影响是全方位的。

 

1、在台湾两党制将成为一种常态。李登辉上台后,除了推动“政治民主化、政权本土化”之外,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推动“两党制”和“总统”直选。按照李登辉的构想,只要一人一票选“总统”,占台湾人口88%的本省人就可以长期掌握政权。

 

台湾从1996年首次直选,后来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第三势力已经难以崛起,选民只能在两个烂苹果当中选一个。实际上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到蔡英文,有的是高票当选,风光一时。但一旦当政以后,有哪一个善终?又有哪一个取得靓丽的成绩单?从2000年李登辉被驱逐出党,到2008年陈水扁下台后锒铛入狱,再到马英九黯然下台官司缠身;从2014地方选举国民党遭到惨败,到2018民进党惨败,说明在台湾现行体制下,谁上去都搞不好。做一个在野党当然容易,光挑人家毛病,不干事,不会犯错误,上台执政就不行了。而选民心态则是“干得不好就换人”。问题是换个党、换个人就好了吗?蔡英文上台后,一路追杀国民党,企图一党独大,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选民不认同。未来在台湾国民党、民进党轮流坐庄将成为常态,但台湾将日益向下沉沦,经济日益边缘化。我们要适应岛内这种客观情势变化,不要太在乎台湾选举谁上谁下,不能把宝压在哪个政党或者个人身上,应当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2、未来两岸关系可能会更趋严峻复杂。民进党败选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稳住阵脚,维持政坛影响力,争取下一步再夺回地方执政权;二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搞“激进台独”。例如推动带有统独性质的公民投票,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升高省籍对立,转移民众视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民进党不会改变“台独”路线,如果赖清德一类激独派人士接班,有可能采取比蔡英文更为激进的“台独”措施。

 

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后,依然是台湾地区领导人,从她挽留行政院长赖清德和总统府秘书长陈菊来看,她不会轻易放弃权力,还是想苦撑待变。很有可能安排一个她可以操控的党主席(例如苏嘉全),继续挑战2020大位。但民进党内部独派势力包括新潮流,正在密谋取而代之。民进党本来就是一个派系共治的政党,这一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次新的内部权力争夺。

 

这次选举毕竟是地方选举,县市长候选人关注的主要是地方经济民生。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则不同,两岸关系、大陆政策将成为主题,不排除民进党利用执政地位,刻意操弄统独议题,配合美国打中国牌,举办各种带有统独意涵的公投,甚至采取实质性“台独”分裂动作,转移视线,制造两岸紧张,对此我们要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国民党高层将围绕新老交替展开斗争。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在地方选举后表示他不谋求2020大位,其实吴敦义内心应很纠结,他何尝不想竞争大位。因为他深知在此次地方选举中,他作为党主席未能发挥重要作用,甚至于没有太多露面机会,一次口误,导致国民党候选人纷纷与其切割。新闻媒体每天连篇累牍报道韩国瑜选情,韩国瑜和侯友谊、卢秀燕等地方诸侯实力派互信抱团,根本不把党主席放在眼里,让吴敦义情何以堪。与此同时,即将卸任新北市长的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公开放话,希望国民党领导人由中生代接班。朱的放话不仅针对吴敦义,也包括马英九。韩国瑜现在国民党内如日中天,声高震主。客观地看,国民党真的要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必须要年轻化,而且要有新的论述来凝聚共识。但这个百年老店真的要改弦更张,实现年轻化,并非易事。

 

4、国民党执政县市会纷纷扩大与大陆交流。受“韩流”影响,这次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的县市长,有可能以承认九二共识为条件,扩大与大陆经贸交流,以谋取经济实惠,包括无党派的台北市长柯文哲。

 

台湾地方选举刚刚结束,要准确判断这次选举对岛内政局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还比较困难。无论是国民党、民进党,他们内部的权力重组最终会是个什么格局?他们的大陆政策会不会作出大的调整?包括政治明星韩国瑜上台后能否兑现选举期间的承诺?这些都还需要冷静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台湾问题现在客观上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发展强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制约因素。从蔡英文上台二年多来情况看,她在走一条“缓独”路线。她利用大陆现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利用岛内多数民众想和平、不想统一的心态,也利用中美之间的矛盾,打着“维持现状”的幌子,千方百计拖延统一进程,谋求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搞渐进式“台独”。所以两岸关系形势日趋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三、中美贸易战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最核心的一个问题。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两条底线,一是确保台海和平稳定,不能乱;二是维持两岸分裂状态,不能统。美国的对台战略目标是不统、不独、不战,维持分裂现状;把台湾长期作为美国手中的一个重要筹码,用来遏制中国发展强大、和平崛起。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可能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明显加大了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与政治渗透力度。

 

特朗普上台后,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推行的以政治渗透、和平演变为主的“颜色革命”,以及“亚太再平衡”的对华遏制战略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在东海、南海都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中国的政权依然稳固,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胜选后重点打台湾牌,企图挑战一个中国底线,并对华发动贸易战,压中国在贸易和汇率问题上让步。这充分反映了美国右翼反华势力对中国日益发展强大、和平崛起的焦虑和不安。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并非突然而至。这一场风暴迟早会来,晚来不如早来。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美国就想遏制中国,是“911事件”延迟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时间表。

 

导致美国改变对华战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崛起速度超出了西方的预期。去年中国经济体量已达美国63%,美国认为现在再不进行遏制,将来就遏制不住。

 

美国这次对华战略转向,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美国现在对华采取强硬遏制战略,不是特朗普的个人行为,而是美国的国家意志,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内进行过一次关于中国的大辩论,最后结论是中国不可能融入西方社会,应对中国采取强硬遏制战略。因此特朗普在国内具有一定民意基础。另要看到这次美国在主张对华采取强硬遏制问题上,国内智库学者形成高度共识,民主、共和两党立场完全一致,所以不是特朗普个人行为,换一个总统上来,也会推行这一战略。

 

二是此次对华贸易战只是拉开一个序幕,美国手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牌,会一张一张接着打。从策略需要,有时会打打停停,但不会完全停止。这次95岁高龄的基辛格来华访问,有一句话很关键,就是:中美关系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美国认为中美之间矛盾是文明之争和发展模式之争,是不可调和。所以中美之间的对抗冲突在短期内很难平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针对中国的政治体制。

 

三是台湾问题将来有可能成为中美斗争焦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会已正式将1982年里根提出的对台“六项口头承诺”,和《与台湾关系法》一起作为法案通过,加上特朗普今年3月签署的《台湾交往法》,以及年度《国防授权法》,形成了与三个中美《联合公报》基本对立的三个国内法文件,这对未来中美关系构成巨大隐患。依据《与台湾交往法》,美台双方今后可以进行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互访;依据《国防授权法》美台军方则可进行助理国防部长以上官员和高级将领互访。

 

打台湾牌对美国来讲成本最低,但会触动中国的敏感神经。前一段时间美国媒体还不断放风:美国军舰将停靠台湾港口,美台之间将进行军事合作,美国在对台出售先进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同时,将暗中协助台湾制造潜艇。未来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四、未来台湾政局发展趋势

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台湾政局未来总的发展趋势是:“中华民国”台湾化,中国国民党本土化。

 

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他们都一直在想方设法把“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称谓,改成台湾。民进党认为,“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只要把“中华民国”的称谓慢慢改成台湾,就实现“台独”了。

 

“中华民国台湾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台独”的过程。陈水扁时候有一个论述:1949年是“中华民国到台湾”。李登辉上台是“中华民国在台湾”。陈水扁上台变成“中华民国是台湾”。马英九后来搞折衷,“正式场合称中华民国,非正式场合可以称台湾”。蔡英文上台后,在讲话中基本上以台湾取代“中华民国”。

 

蔡英文上台后台湾政局出现的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而言可能是危机,但对实现祖国统一也许是个转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国民党在台上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民进党上台有可能加速祖国统一进程。我们要把“反独促统”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以我为主来开展对台工作,不必太在乎台湾选举谁上谁下,不宜把宝压在哪个政党或者个人身上。民进党执政,对台工作主要是反独遏独;国民党执政,主要是促统。

 

我们要有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从海峡两岸的综合实力对比来看,大陆在经济、军事上都已占据绝对优势(台湾的经济总量,已经从20年前相当于大陆的三分之一,到现在不足二十分之一。台湾的军费20年前与大陆不相上下,目前大陆已经是台湾的十六倍)。中国发展到今天,台湾独立已经没有可能,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在大陆一方,台海局势总体上是可控的。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实力和底气,所以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来处理台湾问题。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明确划了三条底线。在现阶段,我们还是要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越过这三条底线,我们就要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表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代表了大陆14亿人民的坚定意志。

 

我认为,目前在台湾问题上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既要有紧迫感,也不能操之过急;既要有充分自信,同时又要有一定耐心。从台湾岛内情况来看,时间拖得越长,离心倾向在不断发展,对和平统一不利;但从大陆情况来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综合实力更强,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会更好。当前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上来,统一到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上来。

 

(二)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最终靠的是实力。小平同志当年提“和平统一”,始终是和“不放弃武力”联系在一起,是完整的一句话。和平统一是第一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谈判、交流、让利可以为最后统一创造条件,但实现统一归根结底是靠实力。从中国历史上上看,从分裂走向统一,最后都是经济实力强大的一方,统一弱小的一方,这是铁律。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被统一是迟早的事。

 

(三)要把争取台湾民心,作为对台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一直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争取台湾民心,提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两岸统一首先要“心灵契合”。我们的各项对台工作都要把争取台湾民心,尤其是做好台湾年轻人、本省籍人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衡量对台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

 

(四)要正确看待过去30多年来对台工作的巨大成绩。

 

应当看到,近40年来尤其是这十几年来,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对台工作还是取得重大成绩。

 

首先,这十几年始终保持了东南方向的和平稳定,使我们成功地抓住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大陆的经济、军事实力已经有了突飞猛进。

 

第二,台湾的门户被打开了,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直航,大陆同胞已经可以自由入岛。

 

第三,通过签署ECFA协议,两岸经济已基本实现融合,在大陆的台商不仅为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成为稳定两岸关系、遏制“台独”分裂的重要力量。

 

第四,2015年底在新加坡实现了“习马会”,这是两岸高层谈判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示范性深远意义。

 

在去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新时代中国的三项主要任务。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节点上。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台工作的艰巨性,实现祖国统一的长期性。

 

党中央的对台大政方针非常明确,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祖国完全统一目标毫不动摇,当前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力争取台湾民心;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前景,同时做好随时粉碎“台独”分裂图谋的各种准备。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有两项核心内容,一是中国的发展强大,二是祖国的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标志,也是祖国发展强大后的历史必然。我们要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全能够驾驭复杂多变的台海局势,也一定能够精准把握和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祖国强大了最后必然统一,只有两岸统一了中国才称得上真正强大。

 

(作者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