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高端精神 > 阅读信息
中国青年报连载刊文:《习主席希望我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06-23 13:46:01

 

习主席希望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时要做到“四真”,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他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要像口号式的记忆背诵,要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他说:“我们中国走到这一步,共产党奋斗到这一步,我们党执政走到这一步,同学们要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学习,好好地去把握。”


 2.jpg


【导读】2011年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期间,专程来到吉林大学看望寒假留校学生,并参加了大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的学习讨论。习主席希望同学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习主席勉励同学们潜心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打牢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jpg


采访对象:

韩月波,女,1981年2月生,吉林松原人,时任吉林大学团委实践部部长,大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指导教师,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董添,男,1986年5月生,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现任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

高楠,男,1986年3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新华社吉林分社记者。

孙瑜,女,1986年6月生,吉林长春人,时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现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洋,男,1987年9月生,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采访组:代磊 石新明 冯子宸 吕春晖

采访日期:2018年8月15日 2019年5月15日

采访地点:吉林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室

采访组:韩月波老师,您好!2011年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吉林大学看望寒假留校学生,并参加了大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的学习讨论,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韩月波:好的。1月22日,美丽的吉大校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习主席首先来到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生创新实验室考察。在那里,他听取了中心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滕利荣教授的汇报,亲切看望了寒假留校学生。

习主席称赞生物实验示范中心基础条件好,鼓励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他叮嘱同学们,中药是吉林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你们要把实验课题和学习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吉林省中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与师生们亲切交流后,习主席高兴地与师生合影留念。他希望同学们的创新项目早日成功,祝愿示范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变成现实。

随后,习主席来到中心校区图书馆,参观了吉大纪念合校10周年图片展,听取了时任校党委书记陈德文关于吉林大学发展历程和合校10年来建设成就的汇报。

在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我校大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简称“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正在组织寒假留校的同学,讨论如何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习主席认真倾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询问同学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并发表了真挚诚恳的即席讲话。

他希望同学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采访组:大家能否具体回忆一下习主席在图书馆阅览室与同学们交流的场景?

韩月波:我当时是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的指导教师,除了我,还有哲学社会学院的漆思教授和学生代表30余人。当时习主席是从图书馆正门走进来的,他非常关心寒假留校学生的假期生活和学习情况,一进门就对同学们嘘寒问暖。我主动迎上前去,邀请习主席加入我们的讨论。

习主席走进阅览室,来到我们中间,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并且就坐在我的身旁。当时大家都挺紧张的。他坐下后,看到还有这么多同学寒假在学校学习,亲切地对大家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了,我来吉林,来到吉大,看望一下大家!”瞬间,气氛就融洽温暖起来了。

习主席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要很好地总结党的奋斗历史和执政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今天的发展令我们无比自豪,但还要记住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因为任何成就除以13亿都不足为奇,任何困难乘以13亿都比天还大。

习主席说,同学们在大学里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四真”是不容易的,要好好地学习,好好地思考,好好地实践。

习主席说,在大学学习阶段,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打牢基座,只有广博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游刃有余。

习主席20多分钟的讲话,真挚地表达了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殷切期望,希望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要到人民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董添:当时,图书馆里还有不少寒假留校的学生在上自习,见到习主席便不约而同地拥了过来,偌大的图书馆二楼,似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到了我们这“方寸之间”。外围的同学们踮着脚,满眼的兴奋,使劲向内张望着,大家都想离习主席近些,再近些……

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当被问及“对青年学生的希望”时,本来坐在我身旁的习主席随即缓缓起身,一定要站立着说出他对我们的期望。正是这一个看似很小的举动,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习主席内心深处对青年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更是流露出他对我们成长成才饱含的深情和期待。

习主席讲话的时候音调并不高,但语气却十分坚定,说出的每一个字都透着力量和鼓舞。记得习主席在说“年轻人将来到社会上去,要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的时候,他微笑着看看我,还用右手拍了拍我的左肩,我的内心瞬间涌起一股暖流。正是这番话成为处于择业迷茫期,或者说是人生转折期的我的一盏指路明灯。

活动结束后,习主席与我们一一握手。当与我握手时,还问道:“小伙子,有对象了吗?”大家都笑了起来。一句亲切的家常话,让本来还有些拘谨的我彻底放松下来,从心底里感受到习主席对我们这些青年暖暖的关爱。

高楠:当时,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对吉林大学,我是慕名已久。”习主席在座谈时讲道,“吉大特别是合校10年来,12大学科门类最齐全,设施条件很好,规模最大,人才辈出,学术成果丰硕,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同学们能够在这里学习,是令人羡慕的。”

习主席提到他在浙江任职期间多次到浙江大学调研,当时就知道合校后的吉大规模是全国第一 ,一直想来吉大看一看。据说,习主席在浙江任职时曾18次到浙江大学调研指导,可见他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高校师生的关心。

习主席的语言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他讲述了孔孟之道,列举了中美在经济等方面发展对比的鲜活事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讲话中习主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他后来提出的“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说明“中国梦”在他的心中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思考和酝酿过程的,而且贯穿于他的从政经历。

采访组:习主席在讲话中对同学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怎样的指导?

孙瑜:习主席希望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时要做到“四真”,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他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要像口号式的记忆背诵,要内化为真正的核心思想,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阶段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有限的、初步的。

他说:“我们中国走到这一步,共产党奋斗到这一步,我们党执政走到这一步,同学们要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学习,好好地去把握。”

我在之后的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精辟。一种理论,我们总是始于学,但在学的初期,可能并没有什么认识,甚至不以为然,但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就会逐步了解它内在的含义和蕴含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真正领悟这些基本道理,就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会有科学的信仰,会有明确的方向。

高楠:因为当天是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在进行研讨,习主席就在讲话中提到毛主席青年时期参加的新民学会和创办的刊物《湘江评论》。他说,这种学习形式很好,很有传统,而且是长效化、实效化的。这对于我们办好吉林大学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很有启发。这个研究会既有传统,又有积淀。如何让传统与新时代相结合,创新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起青年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董添:习主席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结合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世界。

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习主席从党的奋斗目标谈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振兴之路任重道远自然地提出了对我们年轻一代的要求和期盼。

习主席结合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我们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情况,简要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和辉煌成就,提出要进一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好,使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秉持建党宗旨,为全国人民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习主席的讲话内容由GDP变化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教育改革到就业理念,旁征博引而逻辑严谨,娓娓道来又逐层深入,始终贯穿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尊崇和思考。

他让我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给了我们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自我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习主席推心置腹的讲话是对大学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更新就业观念的一次辅导。

采访组:请大家回忆一下习主席在讲话中对大学生有哪些期望与要求。

孙瑜:习主席讲话的时候,我做了详细记录。

他意味深长地说:“作为大学生来讲,要珍惜大学的机遇,潜心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打牢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主席十分惜才爱才。当时正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吉林调研期间,习主席不仅在紧凑的日程中特意抽出时间与吉林大学的学生畅谈理想信念和职业发展,而且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指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做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整体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刘洋:习主席教导我们要更新就业观念。他说,过去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现在来讲,大学生就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

习主席举了一个举重运动员的例子:“一个举重运动员破世界纪录,不是他‘天生丽质’,一下就举起200公斤,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加起来的,干大事都要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

他教导大家:“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本事是一点儿一点儿长起来的。”我对习主席举的这个例子印象特别深刻。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院众议长菲科。临近会见结束时,“70后”的菲科突然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主席在回答菲科提出的问题时,也举了这个例子。

在习主席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地说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之后,他讲道:“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过我的努力、通过全中国13亿多人民勠力同心来担起这副重担,把国家建设好。我有这份自信,中国人民有这份自信。”

可见,“举重运动员”这个事例一直是习主席所思所想的,更是他时刻身体力行的。我们一定谨记这个事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坚持锻炼、不断加码,接过重担子,握紧接力棒,扛稳应负的责任,跑好要跑的赛程,担当起自我小家和祖国大家的责任。

采访组:习主席的讲话对你们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董添:习主席教导我们要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一番话,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作出了庄严的职业选择。我没有选择“北上广深”这样令人神往的大城市,而是留在了我认为充满发展潜力的家乡——吉林省,没有选择光鲜靓丽的白领生活,而是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扎根到了生产第一线。从纯洁的象牙塔到带着泥土气息的电网建设一线,习主席的寄语激励着我一路前行。

习主席的一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为我的座右铭。对于青年而言,踏入社会,往往会面临很多困难,能否保持初心,可能会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2011年冬天,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安排到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长春热电一厂新厂进行设备调试。当时新厂正在建设过程中,周边荒凉,工厂内的环境也很差。设备调试需要连续进行168个小时,而且是在室外工作,当时是我们两个人倒班工作。

冰天雪地里,蜷缩在设备旁调试的我,也曾经有过彷徨,但是我的脑海中时常会回响起习主席的叮嘱,就这样凭着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

生产一线的工作是艰苦的,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份钻研和坚守,让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

高楠:硕士毕业时,我面对多个选择,最后决定到新华社吉林分社工作。这是因为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曾提出的“勿忘人民”,和习主席的相关论述是相通的。

新华社作为“马背”上的通讯社,是和党一起经历过长征的唯一一个新闻机构。新华社这个平台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这种经历跨度给年轻人成长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加工作后,我成为一名“三农”记者。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不下基层,不知民生之困;不入农村,不晓农民之忧。

我的就业选择也正是践行了习主席提出的“要放低身段,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的要求。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原载《中国青年报》2020年06月22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