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领域有一类潜在的腐败,极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语言腐败。语言腐败,突出特征就是官员说话“假大空”,在工作中说假话、报假情,对自己自吹自擂,对别人阿谀奉承;对问题视而不见,对成绩夸大溢美。
语言腐败的政治危害不容小觑,只有清楚认识其实质,才能进行有效打击。
事实上,政治生态的恶化主要源于两种腐败,一种是“硬腐败”或“显腐败”,即权钱交易的腐败,一种是“软腐败”或“潜腐败”,即语言腐败。就政治领域的语言腐败而言,其突出特征就是官员语言行为的“假大空”,在工作中说假话、报假情,对自己自吹自擂,对别人阿谀奉承;对问题视而不见,对成绩夸大溢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在“软腐败”中,语言已不是正常交流沟通、传递真实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是追求个人私欲、逢迎庸俗关系、热衷表面文章的一种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扭转政治生态的恶化。目前,反腐肃贪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语言腐败这类“软腐败”对政治生态的侵害依然存在,甚至在有的地区和部门还较为严重。语言腐败的实质是政治生态庸俗化。与权钱交易相比,语言腐败并未触及法律的红线,不涉及法律范畴的惩处,只是官员不良行为的语言表现。甚至语言腐败是否违纪,都缺乏明确的纪律规定。但是,语言腐败的后果,则是不断改变公共权力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侵蚀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导致政治生态庸俗化,而且消极后果长期隐藏,治理难度大。正是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比“显腐败”更为深刻和广泛。大家对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硬腐败”往往深恶痛绝,但对语言形态的“软腐败”却更易容忍或乐于接受。其原因在于,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硬腐败”,性质易于界定、制度规定明确、思想认识统一,只要具备坚定的政治决心,就会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决策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语言形态的“软腐败”,则游走于正式规章和伦理道德的边缘,表现形式隐蔽,社会政治危害模糊,而且涉及群体范围广泛。所以,对这类腐败,大家既缺乏思想上的重视,也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空洞式:空洞式语言腐败是目前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个别官员工作作风不深入,对群众麻木不仁,对上级敷衍应付,大会发言或布置工作语言空洞无物,空话套话连篇,工作效果极差。吹捧式:吹捧式语言腐败,包括自我吹捧和吹捧别人两种形式。自我吹捧是指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脱离实际地自我表扬、夸大宣传,甚至自吹自擂;吹捧别人主要是针对上级或同级干部而言。一些官员为了捞取个人政治资本或赢得别人支持,对领导和同事无原则吹捧,阿谀奉承、曲意逢迎是此类语言腐败的典型表现。掩盖式:掩盖式语言腐败,主要是指说假话、报假情,掩盖问题、矛盾和隐患。在总结汇报工作时,只摆成绩不讲问题,批评蜻蜓点水,问题一带而过;在民主生活会上给领导罗列“光荣的缺点”,搞“为尊者讳”;对工作中的矛盾和隐患不是采取实际行动去解决,而是通过语言形式去刻意掩饰。奇谈式:奇谈式语言腐败,则是个别官员不顾及个人形象,在工作中语言出格失范,喜好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在私下里热衷奇谈怪论,传播猎奇性新闻,热衷于讲黄段子,博取别人的关注和围观,以获取虚荣的“中心感”。这些不同类型的语言腐败,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更是政治生态庸俗化的突出表现。语言腐败的形式虽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第一,隐蔽性。政治领域语言腐败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间接委婉,以羞答答的姿态为公共权力中的不规范行径辩解,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非正当利益的追逐。这种语言行为规避法律和纪律的红线,将不正常的个人诉求披上语言形式的外衣,目的不纯却堂而皇之,因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第二,广泛性。由于缺乏法规和纪律的明确约束,目前语言腐败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政治领域。既有上级部门,也有基层组织;既有正式的工作领域,也有非正式的生活场合。很多人可能既是吹捧的始作俑者,也可能是被吹捧的对象。第三,腐蚀性。不论哪种语言腐败形式,都对政治生态具有明显的腐蚀性。语言腐败是对正式规则制度运行的一种侵蚀和扭曲,逐渐使正式的制度规则失去应有的效力,导致政治生态逐渐恶化。首先,它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使广大群众和作风正派的干部因政治生态恶化而丧失信心和工作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语言腐败侵入到干部队伍肌体,滋生潜规则,弱化明制度,而且不断扩展蔓延的时候,将腐蚀我们的事业根基。其次,语言腐败会加剧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的“硬腐败”。缺乏道德约束的干部,终日假话连篇的官员,经常揽功诿过的政客,在接受贿赂和以权谋私方面是不可能有道德约束的,语言腐败行为的终点是权钱交易的结果。最后,政治生态的恶化将会扩展和波及社会生态领域。政治生态对整个社会生态有着重要影响,当政治生态因语言腐败而庸俗化的时候,社会生态恶化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会进一步加重政治生态的恶化。对权力的非正当追逐和崇拜,是语言腐败现象产生的政治根源;道德滑坡和纪律松懈,是政治生态庸俗化的制度成因。正因为如此,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明确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少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好转。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应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语言腐败的政治危害,破除旧思维、改变旧习惯、倡导正能量,消除语言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认识误区。其次,加强问题导向的制度建设,明确将语言腐败纳入政治纪律的惩治范畴。没有惩治措施,就没有畏惧。应尽快改变政治纪律在规范和惩戒语言腐败方面的误区和盲区,全面细化、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最后,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多层次的监督治理体系。要将监督置于与惩治同样的高度,加强党政系统与社会公众的协同,有效打击语言腐败现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博导;来源:“人民论坛杂志”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