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从疯狂到沉寂的共享单车。
科技进步,造福着人类社会,也塑造着人本身。16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及人类社会还发挥着诸多“负面效应”。
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逐步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在科技广施影响的今天,科技的两种效应似乎都在不断强化,在巨大的张力撕扯之中,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挑战。
科技进步正促进
世界进入“创新世”
从合成纤维的衣服,到食品工业的食物,从钢筋玻璃的建筑,到飞机高铁的出行,不必怀疑的是,今日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科技进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科技对生产的促进主要表现为:
一是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工具。人们从诸如煤炭、石油之类的自然矿物中获取巨大能量,发明出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体力,全面提高了供给水平,使得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成为可能。 二是造就更丰富的劳动对象。从植物果实到自然矿物,从中间产品到虚拟物品,科技不仅将几乎所有自然存在物品囊括为人类的劳动对象,而且通过深化分工和迂回生产,还创造出全新的劳动对象,挖掘出人类几无穷尽的物质需求,为人类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促成更高效的组织模式。科技进步促进了组织管理的发展,从“科学管理”到知识管理、从跨国公司到权变组织、从科层制到网络化,科技促进着人们协作效能持续提升。 四是建构更有机的社会治理。科技创新还带来了新的治理技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尤其是自媒体、微媒体、智媒体等的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和治理改良。
科技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更便捷的交流方式。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尤其是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等,使人们获得了真实、便捷、私密、亲切的交互体验。 二是更丰富的娱乐样式。摄影技术创造出照相艺术、电影艺术,电视技术创造出电视艺术,无线电技术创造出广播艺术,互联网技术创造出网游、网剧等,VR/AR/ER/MR等正在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让人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三是更舒适的居家生活。各种家电的普及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家务劳作,人们得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电气化、智能化已为人们更轻松惬意地享受家庭生活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是更健康的生命过程。科技进步对人本身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更舒适的家庭生活、更先进的医疗条件,都使得越来越多人获得越来越健康的生命过程。
鉴于人类活动为地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有人认为地质纪元从现在开始应该进入“人类世”,其实,倒不妨说是“创新世”。
科技创新也可能
正在带来更大危机
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一直萦绕难散。这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带来意外的资源生态问题。从《寂静的春天》揭示的DDT应用带来的生态灾难开始,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此类现象。需要反思的是,DDT还曾经获得诺贝尔奖。新近的案例则如共享单车迅猛发展后在各地出现的自行车“坟场”,就是科技创新负面作用滞后效应的具体表现。
二是造成失业失能等社会摩擦。许多颠覆性技术的社会应用都会带来暂时性甚至是永久性的失业,对机器仇视的“卢德派”自工业革命以来在社会中一直存在。新近出现的网约车、网络支付、数字交付等,将那些不具备网络应用技能的人群排除在外,从而造成失能的剥夺感。
三是引致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科技创新带来“赢者通吃”的局面,使得财富分配呈现出较强的“马太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富向科技巨头集中的趋势日益增强。以美国为例,近40年,最富有的1‰的人财富增长了4倍,平均每人2190万美元,相比较而言,中产及以下90%的人群的财富只增长了1%,人均303美元。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利用智能化信息科技,在雇佣更少员工的同时,攫取了更丰厚的利润。
四是快节奏迫使身心疲惫焦虑。科技使得生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不得不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寻求适应,进而使身心承受过多压力。为追求成功,人们对信息过分渴求、期冀即时反馈,精神持续紧张,心理焦灼、情绪波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暴露在心理与精神疾患的风险之中。
五是诱导出现生命本体的不公。生命科学和智能科技等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更大的不公平。当基因可以编辑、遗传可以选择、智商可以设定、寿命可以无尽,为追求生命本体公平的斗争,将可能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解体。
六是致毁知识爆发的风险高企。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对科技的误用才会带来负面效应,近来的一些研究则指出,人类知识体系中包含有“致毁知识”(能够导致人类毁灭的知识)才是科技“双刃剑”的本源。典型情况如核武器、生化科技、网络安全领域的“勒索病毒”等。这些“坏知识”一旦被滥用,将可能危及整个人类。
未雨绸缪应对科技创新
带来的巨大冲击
当代科学技术肆意发展,似乎正在达到一个全新的顶点,迈向无所不能的境界。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微观粒子等,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日益深刻;基因组、表型组、细胞图谱、脑图谱等,让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也日臻精妙。似乎不必依赖哲学,科技即可解释整个世界;似乎不必仰仗文化,科技即可丰富精神世界。科技创新带来最大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人文主义的全面冲击。
这其实可以从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带来的五次技术经济长波的时代变迁中找到线索。第一次是纺织革命,解决了人们穿的问题;第二次是蒸汽革命,解决了能源动力问题;第三次是电气革命,得到了一种通用能量(电能);第四次是石化与合成材料革命,解决了物质材料问题,带来了大量生产;第五次是信息革命,建立起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大量生产之上的巨量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
由上可见,五次技术经济长波的演进,逐步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三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正在孕育的第六次技术经济长波,应该是转向人本身,可以称为“认知革命”。
为此,需要从多方面予以前瞻性应对。
一是大力发展人文与社会科学,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共振,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创新突破。
二是强化科学家共同体自我约束,加强对理工科大学在校生、科技工作者的人文主义教育,借鉴阿西洛马会议的做法和经验,鼓励和支持科学界定期不定期召开科学技术社会影响论坛,形成对前沿科技研发的伦理共识。
三是树立和广播“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RRI)”理念,在科技研发创意阶段及后续的全过程中,注重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注重科技创新可能造成的不利社会影响。
四是推进社会政策的研究与实践,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政策考量,更多的是在经济政策范畴,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与趋势研究,完善和强化科技创新的社会政策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与人类同样古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改变人们生存状态的“不朽引擎”。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个持续熵增但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人类正是利用科技不断地引入“负熵流”,才持续摆脱着“热寂”的命运。
可以说,人与科技相依而存,离开科技,人将无法独立生存。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展开的今天,人们所需要的,可能正是继续让人来主导科技的发展,而不是让科技主导人的演化。
(来源:学习时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