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胡懋仁:我们的教育需要把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转向为培养他们主动去研究问题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8-17 13:38:10

 

 

最近,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讲话,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彬教授讲的。他讲的内容十分丰富,我看了半天,感觉涉及的问题非常多。我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对这篇讲话的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也不可能对刘教授所讲的全部内容都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所以在这里只能对其中一部分问题说一点自己的看法。

 

刘教授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学生,他没有提这个学生的真实姓名,给这个学生起了个绰号,杨抢跑。意思是,这个学生的母亲每次都要让他提前学习课堂上的知识,相当于在起跑线上提前抢跑出一步。这个学生在学校里,由于提前学到了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所以他理解得也要早一点。对于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要高一点,所以考试成绩都一直很不错。但是到了高中阶段,这个学生发现,他除了只会提前学课堂知识以外,他已经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了。也就是说,如果他在没有提前学习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同时听课,接受老师的讲授,他就无法展示他的突出和优秀了。这让他非常困惑。

 

然而,人们发现,不仅杨抢跑需要提前学习课堂知识,其他的同学在他们各自家长的督促下也开始在抢跑,提前学习本来在课堂上才讲授的知识,大家都在抢跑。这样一来,大家似乎又都在同一条起跑钱上了,而且这种抢跑整得学生非常地累。他们平时在学校上课,由于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不准许给学生压上更多的负担。但是在周六周日,孩子们比在学校里要累得多。他们不得不往返穿梭在各个培训班之间。而且,为了所谓将来的竞争,在竞争上好大学,上好专业,将来找好工作。现在孩子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问题的场景。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已经成了奢侈品。大家之间似乎都是你盯着我,我盯着你,或者他们都在盯着另外的他(她)。这种赤裸裸的竞争关系,已经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战场。对,就是战场,而不是竞技场。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他们中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他们几乎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只要求获得最准确的标准答案。至于如何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如何寻找其他的解题思路,如何从知识的学习中找到乐趣,都完全不重要。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习,完全没有学习的快乐。这种学习对于孩子似乎只有摧残。

 

刘教授说,陈省身教授认为,学生不要去争什么100分,有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因为要争这个100分,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如何避免粗心,避免犯小错,还要争取做更多类型的题目,生怕会有遗漏,从而在考试中丢分等这些方面。陈省身教授认为,这样为了争100分所做的事,从而导致损失了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能,是非常不值得的,也就是很不合算的。

 

这让我想到一个情况。我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在国外读高中时,那里的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做这样的一种作业,就是自己找一个题目,或者老师提出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 也会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寻找更多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题目,做一个研究报告,或者根据研究报告再准备做一个演讲,把这个研究报告给全班同学讲一次。学生们很乐于做这一类的作业。我的同事说,他的孩子整天热衷于在图书馆查资料。通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资料之后,他对他需要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起这个题目的研究来来也不觉得非常劳累。当然困难是有的,研究中的难点也是有的。但是通过这样一个作业的过程,学生们也就知道了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中学里,包括在高中,恐怕很少有学校对学生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在我们的高中,主要的任务就是迎接高考。当然,可能在那些顶尖的重点中学里,老师们会给那里的学生有这样的作业安排。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学来说,高一时还讲一点新知识,到了高二的下学期和整个高三,就是复习、做题,复习、做题。说实话,这样让学生度过高中阶段,的确是他们的重大损失。他们将来或许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提问,不知道如何面对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他们即使上了大学,由于他们在这方面存在着经验和技能的缺失,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科学研究,从事工程师的设计工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中国的高考凭分录取,这相对而言是很公平的。但是不容否认,这种标准确实存在着不小的缺陷。因为从考试卷面上的分数来看,我们无法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质疑、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能看出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建树。或许,我们现在的高考方式,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都还无法真正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还有发达地区与不太发达地区的差异,如果我们在高考中增添考核学生多种能力的内容,恐怕也会产生新的不公平。毕竟城市中的孩子,以及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这种多种技能的训练,而农村孩子,或者贫困家庭,就不那么容易得到这样的机会。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相对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

 

但是,再难的问题,也必须想法解决。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分配我们教育资源的思路,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在乡村边远地区,在经济相对困难的地区,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且要尽最大力量使其发挥更高的效率。我们进行高考的题目设计,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也应该围绕这样的思路去提出新的方案。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有一定差异的,但这样的差异并不应该被夸张得特别地大。承认智商的差异与不需要把智商的差异绝对化,是我们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朝向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方向发展。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能让他们看到问题,要能让他们提出问题,要能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要让他们能够主持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训练过程,确实应该从中学阶段开始。现在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能够看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这样的训练对于大多数中学生和一部分大学生来说,还是太不够了。

 

那种只看分数,只看考试成绩的教学体系,不管如何改革,都离不开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确实早就应该摆脱这样的指挥棒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