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发展到今天,确实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门课可以改进的空间还有很大。学无止境,课无止步。曾经的照本宣科肯定早就行不通了。现在不少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努力要把这门课讲好。也有的思政课老师愿意多思考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难点和热点的问题。当然不是说,只要人们一思考,这些问题就能很快弄得清楚。但是路总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今天的思考往前走出了一两步,过两天再思考,又有可能往前再走出一两步。这样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总有一天,有的问题还是可以弄得更清楚一些。有的思政课老师,在读经典原著上也愿意下大功夫。这对课程的改进也非常重要。经典原著创作的时间一般距离我们今天都还是有些年头了,看上去有点遥远。真要把经典原著的精髓搞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还要把原著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都能整明白,而且还要与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这就更不容易了。但是只要愿意下苦功夫,这些也都是能够做到的。过去,人们一说要读原著,都多少有一点发憷,有那么一点畏难情绪。毕竟马列经典作家的著作是翻译过来的,翻译本身首先要做到信和达,然后还要考虑雅,那些翻译过来的文字还想让人一下子就能读懂,这样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然而,只要人们愿意下功夫,反复地读,认真的读,这些难点也都是能够克服的。在我看来,要讲好思政课,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教师应该到外面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如果能到一些基层的地方做一点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那就更好了。我们的老师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读到博士,从一所学校毕业了,然后就进入到另外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很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世界上国际局势的变化。他们通过因特网,也能了解到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但是这毕竟都还属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有用的,也是必要的,但毕竟还是二手的,不是一手的,不是最直接的。我们不可能要求老师们都通过第一手的资料来了解情况,但毕竟老师们需要经历一些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过程,需要经历这样的实践。毕竟人们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经过别人筛选和过滤了的。很多细节,或者他人认为可以被忽略掉的东西,而在本人亲身经历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现其中的不同寻常的地方。这些非同寻常的细节有时候非常重要。只有细节才能让人感觉到生动,也只有细节才能更深刻地打动人心。而这些诸多细节就需要人们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去实践、去调研才能直接获得。从事这一类社会实践,会接触到各个有着很大不同的人。在接触到这个广大人群的时候,老师们就能够通过与这些人们的接触,发现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师们可以看到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身上以往可能被忽略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与他们接触,也能够发现他们身上更多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接触,老师们就会发现,人民群众的伟大之处,往往就是通过这些微末的细节而体现出来的。我们的老师们就会认识到,所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绝不只是一句抽象的概念,它是有着生动而丰富的现实基础的。在进行这一类社会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还会存在着相对严重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不是为了让我们的情绪低落,不是为了让我们感觉沮丧,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大发牢骚。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多的是要让我们的老师们感受到一种责任,一种信念和一种担当。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共产党人就是为克服困难而工作而战斗的。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通过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阴暗面的了解,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要时刻警告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要随时准备克服一切可能的困难,加强我们的斗争精神,磨练我们的斗争意志。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学校人手这么紧张,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又如此之重,哪有那么多时间往下面跑,而且所花费的成本也不会太低。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为了育人这个百年大计,这样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是一定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真的是一门心思要把思政课讲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这些成本的花费是非常值得的。正如我们学理工科的学生要做实验,每年花费的实验材料,损耗的实验设备同样也是不小的成本。那么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像对待理工科实验课的态度那样,来看待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的做法。老师们走出去,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式。这就是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更多的东西,以获得更多的总体方面的印象。这种走马观花有具有一定效率的特点。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在于所观察的内容不可能十分深入,在观察和认识上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老师们出去做调研还需要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这种方法要求老师们静下心来,找出一两个企业,或者一两个地区,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种做法能够让老师们观察和了解到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面貌,而且能够挖掘出一些深藏于内的问题。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把调查研究做得更细一些。但是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其他资金成本可能都要高出不少。所以这种调查研究的方式还是能够让老师们认真地在每一年,或者每两年都要做一次。将调研的结果融入课堂,还需要一个认真处理有关资料与数据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工作量也不会太小,但是非常有意义。通过所调研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加工和处理,将其整理为与课堂上的有关授课内容相关联的材料,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些材料里,会有积极的正面的内容,也可能会有消极的或者负面的内容。但不论所涉及内容的属性如何,都需要加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在课堂上如何宣扬积极的与正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某些带有一定消极的甚至负而后材料,也需要加以正确地处理和认识。要找到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源,更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化消极为积极,将坏事转化为好事。通过在课堂上讲授所调研得来的内容,会让学生对于我们的国情,对于我们的人民有着更为清晰、形象和完整的了解,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发展的情景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也能有一个基本大致的认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情怀,也有利于将来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至少能做到一定程度的胸中有数。有些好的调研材料,经过多年的积累,可以整理出来,编辑成一份又一份调研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宝贵的,对将来的科研与教学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草率处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