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蒋沁志:大陆如何应对台湾“天然独”
点击:  作者:蒋沁志    来源:联合早报  发布时间:2016-10-28 10:07:41

 

 

 

       发生在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使外界第一次感受到台湾年轻人对台湾政治的影响力。此次事件也间接促成了有别于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第三股势力——“时代力量”,成功拿下台湾立法机构五个议席。

这个目前仅拥有几万成员的年轻小党,能在台湾立法院选举中一举成为第三大党,奇迹般的选举结果不得不让外界深思台湾今后的政治走向。成立于2015年的时代力量,可以说在太阳花事件后应运而生,其基本主张第一条便以推动所谓台湾“国家”地位正常化为目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作为一个台独政党的其他思想。

时代力量的创建正好反映了当今台湾社会有一股年轻的力量,正逐渐地参与并谋划对台湾未来政治的建设。其对台湾政治地位的主张,并非只源于几位创党成员的个人诉求,而是基于当前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世代在独派势力长期的引导下,形成对台湾未来地位的错误认知。

太阳花学运为台湾的部分年轻族群赋予了“天然独”的称谓。“天然独”之定义,正是由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所创造:“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在其看来,“台湾独立”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公民意识。随着年轻世代的崛起,台湾社会将逐步形成偏向于独立的意识形态。

在去年11月台湾某智库所做的民调中,处于20岁至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里,有81.9%受访者认为台湾未来应该走向独立。不同于蓝绿媒体通常带有政治目地的民调,此次民调涉及面广,问题清晰,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得到相对客观准确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台湾年轻世代对于一中认同度正大幅降低。因此,对于时代力量将“台湾国家论”放在其党章第一条,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那么,大陆对台政策是否会在对岸年轻人对一中认同的降低下趋于被动,两岸统一的前景是否会在这些“天然独”面前最终消失。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推断显然过于悲观。事实上,所谓“天然独”的论述根本不成立;而统独问题不能单方面以台湾民意为考量,同时台湾社会的分裂使大陆对台工作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大陆长期拥有影响和遏制台独的筹码。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所谓的“天然独”只是台湾独派通过舆论方式唬吓大陆的欺骗手段。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曾指出,“天然独”并非天然形成,其产生无非是“李陈时代”去中国化的产物。加之“马政府”在两岸政策上的诚惶诚恐,后知后觉,及其执政能力的缺失,使得台湾年轻人逐渐以扭曲的视角来看待两岸关系。

尤其近几年,台湾经济的低迷使得两岸日趋紧密的关系成为解释台湾经济倒退的“首要原因”,在独派舆论的长期煽动下,年轻世代“仇中”“恐中”情绪开始集体爆发,反服贸运动完全是基于台湾部分年轻族群对两岸贸易的非理性误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严安林则表示,经济获利后的分配问题是台湾社会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故责任并不在大陆,而在于台湾的执政当局。尽管马英九执政时期弱化了具有台独意识的教育,但其对于经济治理的失效却导致了“台独”意识的强化,因此,马英九时代对于加剧台湾年轻人意识形态的错乱难辞其咎。由此可见,后天的原因造就了所谓的“天然独”。

事实上,即便现在台湾年轻人对于统一的认同相对较少,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台湾年轻人对台湾“主权独立”已形成共识。通常年轻人的思想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其思想认知一般受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在台湾目前的年轻世代中,其对于台独的“感性”认同通常大于“理性”认同。台湾年轻人由于受政治及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对大陆崛起背景下的台湾未来“地位”缺乏积极正面的思考。

而如果我们观察近些年经常参与两岸商贸,文化交流的台湾年轻人,尤其是部分在内地创业,开始分享内地经济发展红利的青年才俊(尽管只占少数)就会发现,其对于一中的认同感正逐渐加强,对统独的问题,也从“感性”独立转变为基于现实因素的理性统一。

其次,“天然统”使大陆在对台工作中保持长期的一致与灵活,统一依然是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大趋势。目前,台湾的“天然统”已在世代交替中逐渐消逝。但是,在海峡的对岸,这里还生活着13亿的“天然统”。正如国台办之前所表示的“台湾前途由全中国人民决定”,这句论述实际反映了台海问题所面临的现实抉择。大陆政府多年的历史教育促使民众对于国家领土主权认知形成统一而坚定的立场,而这种强大的民意也推动大陆政府对台政策的基本方向保持长期一致。

而在台湾,“民主化”所造成的族群分裂,使得台湾社会对于“独立”“统一”以及“维持现状”的立场始终存在动态性变化,显示了目前台湾内部对政治地位的未来走向依然存在分裂。分裂的存在,就说明政党轮替下台湾当局无法形成针对台独运动的共识。这就迫使其在与大陆的交往或者对抗中始终居于被动。如此一来,“民主”的台湾社会只会愈加分裂,而社会愈分裂,大陆对台政策就更加趋于灵活。

大陆对台政策变的是手段

 也就是说对台政策,不变的是方向,变的是手段。这也解释了蔡英文上台后,一方面,大陆对台立场在不断强调“九二共识”下趋于强硬;另一方面,则积极邀请台湾各阶层有识之士赴陆参加经贸,文化交流。毕竟支持台独的党派不可能长期控制台湾政坛。

第三,经济文化交流依然是遏制所谓“天然独”的有效方式。对于两岸经贸关系对统独的影响,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依然是经济统合会促进政治上的统合。然而,太阳花事件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统合一定要建立在台湾民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经济红利的基础上。

马执政期间,两岸经贸关系虽然紧密,但是少数既得利益团体瓜分了来自大陆的经济红利,而让广大民众失去了分享蛋糕的机会。尤其对于台湾年轻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及马政府对内错误的经济政策,使得这群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对当局愈发不满,加之独派舆论的渲染,从而逐渐将经济社会矛盾转移到关于统独的意识形态上。

对于两岸接下来的经贸交往,大陆对台经济让利应该尽量落实到台湾的民众身上。毕竟,台湾对大陆在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已不可和2000年相提并论,大陆对台制衡已在经济领域获得足够筹码。

事实上,蔡英文上台后一直倡导其所谓的“新南向政策”, 以摆脱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而在其前段时间对民进党内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直接言明“要摆脱对于‘中国’的过度依赖,形塑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经济关系。”可见其试图以减少两岸间的经济统合从而影响政治统合。因此,新的环境下,大陆政府对台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经济政策,并通过内地的经济转型改变两岸存在的一些病态的经贸结构,从而使大多数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切身感受到大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值得高兴的是,大陆政府在太阳花事件后推动的“三中一青”以及出台的“双创”政策,已经吸引了大批台湾年轻人赴内地创业,正如前文所提,大陆对台湾年轻人的新政已在统战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实质效果。可以预期,即使蔡英文有意割裂两岸经济联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两岸经贸往来将会在年轻世代的交流中越趋紧密。

在文化交流上,近年来大陆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对台形成有效的文化输出。一大批陆制电视剧及综艺节目登陆台湾。台湾民众,尤其年轻人对于大陆影视产品的喜爱拉近了两岸文化认同,而近年来大陆娱乐产业崛起所引发的“造星运动”也在台湾掀起了一股追星潮。

但是,在蔡英文执政下的台湾,“去中国化”的政策将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因此大陆文化机构应强化两岸间文创产业的交流,使两岸在文化产品这一块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从而制造出更多符合中华传统及流行文化的产品,促进台湾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民进党对文化割裂的影响。

基于以上论述,大陆应该充分发挥对台政策中“变”与“不变”的优势,以务实灵活的姿态来处理和台湾年轻世代的关系,通过目前经济结构转型来主动创造有利于两岸经济统合的条件,改变过去两岸经贸交往中不合理的分配模式。而文化交流方面,大陆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培养与创新,创造出能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并认同的文化产品。从而逐渐地使台湾年轻人在两岸经济,文化融合中增强对大陆的认同和理解。

作者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研究台海问题和两岸关系。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