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蒋高明:青山绿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点击:  作者:蒋高明    来源:新民学社  发布时间:2015-09-17 14:36:15

 

150917csn018.jpg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考验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很硬的指标,不再是国家或老百姓兜里有多少钱,而是生态环境质量是否提高,是否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到过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人,都会被他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那干净的街道,绿色的青山,参天的大树,纯洁的城市水面,悠闲嬉戏的野生动物,善良而纯真的人群,都会感觉到,人类社会在满足了物质的极大需求后,优美的生态环境才是最终极的追求目标。

  青山绿水

  目前,执政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国家提倡绿色化发展,这都是向人们释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经济发展开始向环境友好,可持续道路回归了。如果再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释放出全面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力量,尤其在关键的工农业生产环境,走生态循环之路,那我们离真正的大国强国就不远了。

  军事上的强大可以御外敌于国门之外,经济上的强大可以想做我们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文明的强大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的强大表明道路自信,而生态环境的强大才是国家整体形象提高的最高标志。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国家的软实力具体体现,所有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比较到位,就说明优美生态环境是国家发达的必然结果。当然,经济欠发达也并不意味自然保护不好,非洲大陆至今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说明那里居住的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很小。但是,以经济欠发达来保护环境是脆弱的,他们会在军事、经济、文化面前很容易被入侵,难以守护他们的净土。

  要实现国家的青山绿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细致的工作:

  第一要与城乡的垃圾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源头减少不可降解物质的生产与利用,要对我们的人民从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做到垃圾不落地,不过量包装。在技术上,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但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的措施是要在源头杜绝垃圾排放。要果断叫停一些一次性用品,制定法律打击一次性用品生产与销售。垃圾哪里来?垃圾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一些不能降解对环境有害的发明不能继续大行其道。要果断叫停欧、美、日、韩等国家洋垃圾进入中国处理的任何产业,对相关非法产业实施重拳打击。

  第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的食品

  当前我们所生产和使用的化肥、农药,50%-90%都不是用来用于农业生产,而是用来环境污染,这样的现象必须改变了,地膜的使用虽短期提到了一些经济效益,但环境代价沉重。试图发展懒人农业或无人农业,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违背生物学规律的集约化养殖,大量使用兽药和激素,造成了食物链污染,医院人满为患,为治病生产的大量人药和医疗器械,都加大了环境保护难度,是得不偿失的。农田到处充满杀机,自然生态平衡被打乱,空气、土壤、水被污染,农业生产方式不转变,我们很难呼唤绿水青山。要分类生产人与动物的粮食或饲料,对于人类需要的食物建议采用生态农业的办法,而满足动物需求的科研考虑规模化农业。

  第三对于自然的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进行保护

  在这些自然空间,最好的保护是自然恢复,让大自然管理自己,人类只要不添加不可降解的物质即可;要留一定的地盘给野生动物,公路、铁路、管网的修建要考虑野生动物廊道,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干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取食物,也要尊重自然规律,杜绝添加激素和饲料,让野生鱼类、坚果、鲜果、野生蔬菜等自然生长,满足人类食品安全需求。

  第四建设生态型城市

  城市里的人为要素多,高楼大厦集中,人满为患。是否每一个地方都要建设大型城市或巨大城市?还是因地制宜,就地城镇化,发展中小城市?值得决策者考虑。当前以开发商主导的城市模式,绿地面积小,物种单一,建筑密度大,建筑距离近,或远离工作地点,这些都加大了城市生活成本,降低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应当强化城市中自然要素成分,增加公园、街头、街道、道路绿地,提高绿地质量,增加蓝色水域面积。对于城市植被及其构成生态系统,停止用管理农作物的方法管理,停止对城市植被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和频繁的浇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访生态学的办法管理城市生态系统。

  第五建设并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

  对于退化的生态系统要实现生态恢复,对于被破话的风景名胜或名胜古迹,要采取科学的办法修复,修旧如旧,建设人为痕迹。对于遍布城乡的垃圾雕塑要进行清理,一些低俗没有文化含量的雕塑不能增加色彩,只能减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是全球国家中陆地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国家(不是之一),海洋生态系统也很丰富,加上我们的悠久文明历史,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搞好了还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下面重发一篇我在瑞典时写的一篇旧文,大家可以体会到北欧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软实力(国内图片来自网络,瑞典图片本人现场拍摄)

  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是环境清洁:以瑞典为例

  蒋高明

  瑞典是个神奇的国度,这个拥有资本主义制度,但实行社会主义福利的国家,不仅经济发达,人均GDP6万美元,在全球发达国家中人均拥有最多的跨国公司,科学也很发达,令国人神往的诺贝尔奖就在瑞典颁发。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国超前的环境意识。第一届人类环境宣言就是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环境刊物《人类环境杂志》(AMBIO)也在瑞典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也从瑞典开始,而今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

  瑞典是个工业化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如今的瑞典在环境保护上堪称所有国家的楷模,这可从这个国家的细节看出来。

  在飞机上往下看,除了大片的湿地,满眼都是绿色的,很少见到黄土露天,更看不到国内经常看到白色塑料膜覆盖的土地。

  车行在城乡道路上,可以看到的是各种本地树木组成的大树,包括欧洲赤松、桦树、栎树等,草坪也基本以本地草本植物为主,这要是在国内早就被作为杂草清除了。树木自生自灭,能够长参天大树。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是大树是否能按照自身的需求慢慢生长,而不是换一届政府就换一届树木。

  Jonkoping University(延雪平大学) 大学城就分布在城市中,湖泊与城市共存。在路上走,就可以看到垂钓的人,路边看不到一片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也很少看到有人乱扔烟头。瑞典的众多湖泊是天然的,不像国内许多湖是靠橡皮坝拦截河水后形成的人造水景。

  到欧美非洲乃至亚洲的随便一个国家旅行,必须带洗漱用品,瑞典也不例外。除了没有一次性用品,甚至连洗手的香皂也不提供,这是国家成熟的表现,浪费是不允许的。你可有钱乱花,但不允许浪费,那是对环境的犯罪。

  并不是城市的每一条路都要铺上沥青,森林里的小路,还是自然的好,这一点瑞典同样做得很精彩。他们仅往林间小路或者行人路上铺一下沙子,这样一个小小举动,就保证了土壤微生物能够繁衍。

  瑞典的草坪有些干脆就是自然的本地植物,人类能够做的就是留下他们生长的空间,不乱扔垃圾,对于过高的草进行适当修剪,大部分自生自灭。不断增加的枯落物增加的土壤养分,成熟的种子落地后,可繁衍后代。野生草本植物的花卉为单调的城市增加了美丽色彩。

  Jonkoping城市不大,总共有11万多人,步行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走到城市的另一头。这里没有张扬的高楼大厦,没有拥挤的人群,但有大学,有飞机场,有各种安静的旅馆。对了,这里很少见到广告,连市政厅都没有挂牌子。

  在瑞典街上行走,看不到国内常见的防盗窗,看不到假花,看不到白色污染,看不到吵架的人们。环境是一流的,除了绿色就是蓝色的水域,百年以上老建筑到处可见。城市非常平静,她不像世人张扬她的富有,但从这里的树木、草本植物、动物、花卉、沙子、水、透亮的空间、以及人们平和的眼神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人类的理想境界。只有心态平衡,才有生态平衡,也只有生态平衡,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走向成熟、走向发达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城镇化怎么搞,不妨到瑞典来看看。

  关于作者

  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联合国大学咨询专家。曾任UNESCO-MAB-China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等。最早提出自然恢复理论以及畜南下、禽北上战略构想;针对风沙源治理、食品安全、生物入侵、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等建议,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研究成果曾两度进入西方大学教科书,并被美国《科学》杂志长篇报道。2006年创建弘毅生态农场,坚持六不用经营农业,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和转基因,并身体力行地在全国推广弘毅农业模式。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