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外交国际 > 阅读信息
美以联手空袭伊朗的真面目:双重绞杀中国海陆西进通道
点击:  作者:春水漪澜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6-18 13:43:48

 

美以对伊朗的空袭行动,表面上看似针对伊朗核设施与军事目标,实则其深层次战略意图在于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地缘经济封堵。这种封堵主要通过削弱陆上中亚贸易线(以中伊铁路为核心)和威胁海上咽喉要道(霍尔木兹海峡与红海-苏伊士运河)来实现。

一、陆上封锁:对中伊铁路与中亚贸易线的战略打击

 

1. 中伊铁路的战略地位

 

中伊铁路是“一带一路”西亚走廊的核心项目,连接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最终延伸至欧洲。该通道的意义在于:

 

规避马六甲困局:为中国能源与货物提供不依赖海运的陆上通道。

 

整合中亚资源:伊朗借此通过能源合作(如里海油气田的开发)和基建投资(如铁路网的建设),将中亚地区逐步打造成为其“战略后院”。

 

经济纽带作用:2024年中伊贸易额超300亿美元,伊朗的石油出口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显著上升,据最新数据,中伊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到83%,每天有200万桶伊朗原油通过人民币结算流入市场,这一趋势对美元石油体系构成了挑战。

 

2. 多重方式削弱陆上通道:

 

打击伊朗基建能力:空袭摧毁纳坦兹铀浓缩厂(伊朗核工业核心)及军工设施,重创伊朗财政与基建维护能力。伊朗货币里亚尔在过去一年中贬值了近45%,这一显著的货币贬值进一步限制了伊朗对中亚项目的投资能力。

 

制造区域安全风险:伊朗因安全压力,不得不调整资源配置,侧重于军事防御,从而减少对中亚国家在能源及交通领域的合作投资。例如,里海峰会(伊朗主导)因安全危机延期,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态度转向观望。

 

分化中亚国家:美国借此机会,强化了与哈萨克斯坦及阿塞拜疆的军事合作关系,并推出了“安全替代计划”,旨在削弱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二、海上封锁:对霍尔木兹海峡与红海通道的双重绞杀

 

1. 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咽喉要道的威慑

 

伊朗的反制能力——

 

伊朗拥有数千枚反舰导弹及水雷布设技术,可封锁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全球30%海运原油经此通道,封锁将导致油价飙升至150美元/桶。

 

美国的应对策略——

 

航母威慑:美军在波斯湾常态部署双航母(如“卡尔·文森”号与“尼米兹”号),配备反水雷部队,宣称“48小时内粉碎封锁”。

 

经济施压:美国要求日韩欧减少进口伊朗石油,迫使伊朗财政枯竭。若伊朗封锁海峡,美国可借机联合盟友发动全面打击。

 

2. 红海-苏伊士通道:胡塞武装与美军的博弈

 

胡塞武装作为伊朗“抵抗之弧”的关键组成,掌控着曼德海峡这一红海的南大门,在2025年期间数次对过往红海的美西方商船发起袭击,导致航运成本激增15%

 

美军打击胡塞的真实目标:20253月美军持续空袭胡塞武装,表面回应航道威胁,实则切断伊朗对代理人的武器输送链,削弱其海上干扰力。此举旨在保护苏伊士运河航线,该航线是中国对欧贸易60%货物的关键运输通道。

 

三、对“一带一路”的封堵逻辑

 

美以行动本质是海陆双向阻断中国西进通道,具体路径如下:

 

封堵维度

实施手段

对中国的影响

陆上贸易线

打击伊朗基建能力,分化中亚国家

中伊铁路延期,中亚能源合作停滞

霍尔木兹海峡

航母威慑+石油禁运,诱使伊朗封锁后军事打击

能源安全危机,滞胀风险上升

红海-苏伊士

清除胡塞武装,确保航道控制权

对欧贸易成本激增,“数字丝绸之路”受阻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与未来挑战

 

1. 外交与安全反制

 

强化区域伙伴关系:中国正加速推进“伊朗-沙特和解”进程,并积极撮合地区国家构建“安全共同体”,以此削弱美国的联盟体系。

 

军事存在升级:可能向吉布提基地增派护航舰队,或联合俄伊举行印度洋军演,宣示航道保卫能力。

 

2. 经济与通道备份

 

人民币结算体系扩容:推动伊拉克、阿联酋采用人民币进行石油结算,以此对冲因伊朗出口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

 

北极航道与中巴经济走廊:加速开发俄罗斯北极航线(冰层融化后航程缩短30%),并建设中巴铁路(瓜达尔港陆运直通新疆),绕开传统风险区。

 

3. 潜在风险与挑战

 

鉴于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性,中国可能面临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风险,因为该海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中国约12%的石油进口依赖于此。若发生封锁,中国将不得不依赖战略储备来应对短期内的能源短缺。

 

美国科技绞杀:美限制英伟达AI芯片出口中东,阻碍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如沙特智慧城市项目)。

 

结论:地缘博弈下的“通道战争”

 

美以空袭伊朗,其本质在于以军事手段服务于地缘经济战略:旨在通过削弱伊朗作为地区枢纽的地位,进而在陆地与海洋两条战线上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西进之路构成阻碍。短期看,陆上中伊铁路面临停滞风险,海上通道受制于美军航母与潜在封锁;从长远来看,中国亟须加快步伐,推进能源结算的去美元化进程、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以及区域安全合作,以打破美国的封锁网络。未来的胜负关键,在于伊朗能否在高压之下保持通道的稳固与韧性,以及中国能否在科技与金融领域成功构建一套“去美国化”的替代体系。

 

作者:春水漪澜;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