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全球战略 > 阅读信息
郭松民:推进一带一路要依靠中国的核心“软实力”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5-19 09:46:46

  

      1971年10月26日,中美上海公报谈判之后,乔冠华送基辛格博士前往首都机场。此时他心中藏着一个秘密:联合国大会刚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接纳中国,驱逐台湾当局的决议。尽管周总理为了照顾客人的心情,叮嘱乔冠华先不要告诉基辛格,但乔冠华还是忍不住和基辛格开了个玩笑,问他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进联合国?基辛格说最快也要到明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乔冠华闻听哈哈大笑。基辛格上了专机看了电报,才明白乔冠华的笑大有深意,他双手捧头,懊恼了很长时间。

 

1.webp (6).jpg

 

      重提这件发生在46年前的旧事,是因为近来对“一带一路”的讨论,使得“中国软实力”再次成了一个国际性话题。而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能够比重返联合国更能证明当时中国的“软实力”了:联合国的席位简直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那样自动落到了中国手中!不仅美国的最高外交当局深感意外,连中国自己也感到意外。用毛泽东的话说,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非洲的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靠得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道德感召力。

      “软实力”(Soft Power),是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尔教授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历史的经验证明,凡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都是两种实力兼具的国家。

 

1.webp (7).jpg

 

      “软实力”通常表现为一国在国内外的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只要经济搞上去,“软实力”就可以自动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苏联。她的军事力量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经济实力则强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然而她对内无法唤起本国民众的认同,对外连“华约”的盟友都离心离德,最后的结局就是国家解体。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无论生存、发展还是崛起,都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持。一旦“软实力”被严重削弱,无论她还有多少“硬实力”,都无法逃避衰败的命运。

      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时候,在“硬实力”方面,当然还比不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为什么却拥有了使它们相形见绌的“软实力”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新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之后,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坚持贯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念。

 

1.webp (8).jpg

 

      对内,在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向国民提供了免费及低廉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大幅度降低了文盲率,使人均寿命从35岁上升到66岁,消灭了吸毒、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并保持了干部队伍的廉洁,赢得了国民真心实意的拥戴;对外,则一贯主持正义,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在提供援助时,不谋取狭隘的民族私利。正如当时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所言:“历史上西方人在非洲建铁路,都是为了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则完全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

 

      这样的内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内外都是“得道多助”,具有了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

 

1.webp (9).jpg

 

      但让人不解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人们强烈地希望中国能够重振自己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贬低甚至妖魔化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否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那我们还能靠什么来支撑中国的“软实力”呢?靠中餐、功夫、章子怡等,肯定是不够的,没有谁会因为爱吃烤鸭就在联合国投你一票。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古典文明虽然不乏亮点,但晚清以来的历史证明,古典文明对内无法唤起民众,对外无法抵御外侮,虽然其精华可以成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却只能是社会主义。

 

1.webp (10).jpg

 

      必须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是一种普世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政党和劳工运动的压力下,其国内政策也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普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念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保护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这一计划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软实力。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认真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独具魅力,具有无可比拟的“软实力”,这应该是我们时代的最伟大课题!

 

1.webp (11).jpg

 

      反之,如果我们妄自菲薄,否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传统,那么中国就只能演变成西方一个拙劣的仿制品,是谈不上什么“软实力”的。1971年中国如众星捧月一般被“抬进联合国”的那精彩一幕,也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重演的回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