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刘鹤:深度解读全球大危机 抓住关键点度过宏观经济难关
点击:  作者:刘鹤    来源:全球领导力,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09-17 09:12:52

150917csn005.jpg

   被称为中国经济诺贝尔奖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近日公布了2014年度获奖作品,一篇题为《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获奖文章引发关注。该文作者是被媒体称为习近平经济顾问的刘鹤,他在文章中指出,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差距是危机爆发的前兆,两次危机都与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同时,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

  此前,李克强、周小川、楼继伟、陈锡文、林毅夫等先后获此奖。刘鹤是十八届中央委员会205名委员之一,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副主任人中排名第一)、党组副书记。

  刘鹤曾是一名知青,后来又有在王牌军38军的部队经历,学术道路起步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硕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并在哈佛肯尼迪学院获MPA学位。

  刘鹤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财办是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中国经济决策的核心部门,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为习近平,副组长为李克强。

  作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该司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

  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刘鹤是著名独立学术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发起人,论坛于1998年发起组成,学术委员会成员中有吴敬琏、樊纲、林毅夫以及刘鹤等人。

  刘鹤早年曾长期在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工作,在此期间,刘鹤曾主持制定过十多部国家产业政策,其中五部由国务院正式颁布。

  据媒体报道,2013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向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介绍身边的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说: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

  根据《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章程》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公告规定, 620日对初选小组推荐的5部著作、10篇论文进行评审,最终评出获奖著作3部,获奖论文4篇,刘鹤的论文就是其中之一。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一项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报告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对比观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诸多思考与建议。报告在一系列对比分析后,做了这样的总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

  以下为刘鹤获奖论文

  第一部分:两次危机的共性

  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10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众都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在面对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错过时机,应当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时候则采取紧缩政策,应当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的时候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应当压缩社会福利、推动结构改革的时候却步履艰难甚至反复和倒退。

  这些明显的错误在事后看起来显得可笑,但对当事人来说,实施正确的政策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几乎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从来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认识问题而忽视其政治属性,就会犯重大的判断性错误。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事件,它们似乎是一些小概率事件,由运气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一旦从正常状态转入危机状态,它就开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循环。危机往往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业率攀升,由经济困境加重转向社会矛盾激化,由经济社会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乃至军事领域。

  当前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危机自我逻辑实现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意外事件,一连串的失控和误判也屡屡发生。目前,欧债危机正在深化,中东形势很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冲突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本次危机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大萧条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这次理论创新可能围绕全球经济最实质和困难的问题展开:世界出现的总需求萎缩和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宏观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陷入绝境,既带来本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快速向全球传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尚无明确思路。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这次危机发生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平台产生,世界实力对比正在急剧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危机不仅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更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

  第二部分:三大政策思考

  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使我们得到不少思想收获,也受到很多启示。考虑到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诸多可以选择的政策建议中,这里主要想提出三点思考。

  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比较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机的加速恶化形势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危机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虽然这两个场景在近期出现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防患于未然。

  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经济意义来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化后稳步加以实施。

  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比较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本研究报告的课题组组长刘鹤,总报告执笔人刘鹤。本文形成初稿后,分别征求了吴敬琏、樊纲、易纲、李扬、韩文秀、卢迈、刘春航、魏加宁、蔡洪滨的意见,同时还征求过中央财办内部杨伟民、蒲淳、刘国强、尹艳林、赵建的意见。作者对这些同事提出的意见表示由衷感谢。

  刘鹤调研浙江:新增长动力正加快形成,前景十分光明

  面对眼下宏观经济的难处,刘鹤表示,渡过结构调整这个关口,要靠改革、靠创新、靠企业家精神。

  浙江官方媒体消息,近日,中财办主任刘鹤一行到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9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4万亿元,下降9.7%。此前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下方。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关口,中财办主任带队调研浙江,在社会各界看来,意义重大。

  96-7日,调研组一行与浙江主要领导召开了座谈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刘鹤强调,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结构调整要靠改革、靠创新 、靠企业家精神

  在座谈会上,刘鹤重点强调,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而旧的动力正在逐渐弱化,结构调整处于过渡阶段。

  他认为,在此过渡阶段,看中国经济形势要有长期观点,中国13亿人的内需市场巨大,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不可逆转地崛起,国内经济诸多不平衡恰恰是增长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他强调,当前经济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都是正常的,也都会过去,对此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这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5月底考察浙江时的重点,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

  面对眼下宏观经济的难处,刘鹤表示,渡过结构调整这个关口,要靠改革、靠创新。改革的重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狠抓国企、金融、财税等主要任务。稳定市场预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注重增强微观活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期间,刘鹤一行重点考察了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小镇经济已成为浙江省信息经济的特色载体,三镇三谷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和云谷、传感谷、西溪谷已成为杭州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引擎。

  占地3平方公里的余杭梦想小镇,是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头牌,为省长工程。这个小镇328日启用,目标是在3年内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目标是做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的杭州版,在未来5年内,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各类私募(对冲)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资基金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结构,管理资产额超5000亿元。

  在调研了这些小镇后,刘鹤指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小镇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他强调了浙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浙江将充分调动大众创新创业

  在座谈会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今年以来,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从稳走向好。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浙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常态,更加积极地把握市场规律,更加精准地做好服务,不断激发改革发展新动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浙江省长李强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浙江省的总体经济情况,并表示,浙江将充分调动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激发民众的创业激情,让年轻人都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真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进一步做好政府的精准服务,改进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制度供给。并强调,要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

  (来源:全球领导力,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