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徐实、秦博:引进留学生也要追求质量,避免“高衙内”们浑水摸鱼
点击:  作者:徐实、秦博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09:49: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教事业快速发展,在华外国留学生迅速增加。在很多二线城市也能经常见到外国留学生。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17年共有48.92万名、来自20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我国935所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11省市来华留学生共计34.19万人,占总数的69.88%。单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教育部的数据还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外国留学生领取中国政府奖学金,占总数的11.97%1】。乍一看这个数据,许多人会认为,绝大部分(近88%)的来华外国留学生都是自掏腰包来中国读书的。其实不然——教育部对自费留学生的定义是没有拿到中国国家奖学金的留学生。然而实际情况是,对于外国留学生的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学校的计划内支出、省一级的教育部门支出以及其他种类繁多的奖学金项目。申请这些奖学金的难度整体很低,有些甚至容易到了外国留学生只要申请就发放的程度。外国留学生的待遇

迅速壮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其待遇水平让国内学子难以望其项背。

以北方某大学为例。外国留学生在入学前可申请国家政府奖学金、所在地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本校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或孔子学院奖学金等资助。入学后,仍有机会凭借学习成绩及其他综合表现申请所在地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资助。全额奖学金都包含学费和生活费。

一些大学不仅大比例地对外来留学生全免学费,而且每年的生活费更高达10万元以上。相比之下,某国内顶尖高校发放的博士生津贴仅为每月2300元【2】,也就勉强够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费。

而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远不止奖学金,还有以下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显性特权:

住宿:外国留学生公寓都是宾馆的水平,多为单人间,最差不过两人间,拥有独立卫浴。有的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全套家用电器,俨然商务套房。各个大学对留学生公寓的服务和管理,都比中国学生要更为细致。更有甚者,某大学还规定:公费留学生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160度电、3吨水,超过部分将按照市价收费。自费留学生用电须按使用量购买,用水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3吨,超过部分将按照市价收费。3

餐饮:有的高校在食堂里单独划出留学生的座位,甚至给外国师生提供专用餐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在食堂内享受事实上更好的服务。普通食堂对中国学生严格限定就餐时间,过时不候。而涉外餐厅却从早上6点半不间断地开到晚上十点,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夜食堂”——美其名曰给留学生更好的体验。

学业:不少高校盲目追求所谓国际化,但事实上并非招来优质生源。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毫无门槛地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多所高校的教务人员透露,来自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学业水平低下,根本无法跟上大部分专业的学习。在学期末,这些非洲留学生的成绩往往不过关,校方只好单独为他们命题,而且在中国学生及格分数60分的基础上再打6折,36分即可及格。如果还有非洲留学生不及格,教务部门会帮助他们修改成绩,直至毕业过关。某些自我标榜国际化的国内高校对此讳莫如深。

 

中国招来了什么样的留学生?

中国高校给予外国留学生如此奢侈的待遇,可是招来的留学生质量如何呢?

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来,主要是参与交流项目、而非学历学习;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中国待上个一两年后,还会回到母国拿学位。在中国完成学历学习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南亚、中东、非洲的国家。但遗憾的是,我国并未对外国留学生建立有效的正向选择机制。

国内各大高校的理工科导师,其实主观上非常不愿意接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迫不得已带几个这样的学生,完全是外事部门强行摊派的结果。理工科导师的时间大都非常紧张,因为科研活动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许多导师都是在极其繁忙的工作之余,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指导学生。倘若碰上水平太差、接受指导后不能产生工作成果的学生,导师只能自认倒霉。很不幸,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大都是这个水平。

笔者的好友任教于国内某著名药科大学,近年来直接和间接指导过不少外国留学生。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一抓一大把:

A君是西非某国家酋长的公子。为人倒还和善,就是太爱玩了,不上课的时候大多在逛街下馆子。哪怕在实验室里,一时兴起也要跳个舞,让拿着瓶瓶罐罐忙碌着的同学们无语。自幼养尊处优的公子哪里付得起辛苦,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小时就累瘫了。他特别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无论男女都极为剽悍、可以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8-10个小时……结论是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导师自然不能指望A君做什么像样的研究,好不容易花了两三年时间、用一张镀金文凭把他打发走了。

B君是北非某国银行行长的公子。科研能力在留学生里还算相对好些,能和弱一些的中国硕士生打平。此君对留学生涯的感受是乐不思蜀,以致博士毕业后,又想方设法搞了个名额,以博士后的名义继续在中国晃悠,掐指一算竟已有五六年之久。在B君看来,每天晃悠几个钟头就能领高薪、衣食住行都有人管的好地方,只怕世间再难找到了——所以打死也不能离开中国呀。

C女是亚洲内陆国家某官员的千金,留学期间觉得有些寂寞,干脆把老公和孩子一起接到中国玩了一阵子。不过老公孩子毕竟是来中国做客,玩够了还得回到母国去。他们走后,C大小姐有些不开心。这一不开心就是一个多月,不上课也不去实验室,此事倒也不了了之。这要是换成中国学生,在学期中一个月不上课、不做实验,导师肯定找她算帐:你咋不上天呢?

在外国留学生群体中,这样的情况甚至不算是太糟糕的状况。前面说的这几位,只是能力远低于中国学生罢了,但是至少洁身自好、遵纪守法——而许多留学生甚至连这点都做不到。根据笔者调查,许多高校教师不敢招收来自非洲及南亚的留学生,理由包括撒谎成性有骗签证的风险领取奖学金后不配合学习,不好毕业,不好管理。部分外籍男性人口涉嫌严重的签证超期、滞留不归,已经是公安系统尽人皆知的事情。许多女大学生常受到外国男性留学生(尤其是非洲和南亚裔)的搭讪和纠缠,微信留言则是赤裸裸的性骚扰。笔者在山东某大学的友人,是位长相比较萌的女医生。某南亚国家留学生才和她见过几面,就整天缠着不放,竟然还提出我想去你的宿舍,就咱们俩,请你给我教教汉语这样居心不良的要求。好在友人当机立断,屏蔽此人一切联系方式,还故意消失了好几天,总算躲过一劫。是不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就一定不行呢?还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哪怕是发展中国家,按照概率也会产生人才。当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但是派往苏联留学的都是一时才俊。他们非常珍惜宝贵的留学机会,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归国之后全部成为中国工业化的栋梁。留苏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赵鹏大、农业部原副部长王连铮等等。由此可见,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国对留学生缺乏必要的正向选择机制——以致发展中国家真正的人才没有来到中国,来到中国的反而是一帮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

从背景来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多数留学生,其原生家庭在母国非富即贵,少说也是个小地头蛇。从笔者的寻访来看,迄今没有发现出身贫苦却因发奋读书而来华求学的案例,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外国版欧阳修、范仲淹的案例。由此可见,我国的留学宣传还停留在走上层路线的模式,影响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高衙内。问题在于,批量引进高衙内的意义何在?

 

全面反思引进留学生的意义

在华外国留学生的状况,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毫不为过。乱象的起因是错误的指导思想,将在华外国留学生数量上的增加等同于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绩;而高校的某些领导,也将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等同于提高国际化水平的政绩。上述政绩观不仅十分荒谬,而且极为危险。

上述政绩观的荒谬之处,在于完全忽视国家利益,舍本逐末。如前文所述,引进外国留学生基本上是国家倒贴钱,这些财政经费都是人民的血汗。国家做出的投资,理应为中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可是大量外国留学生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挤占了本应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受教育机会,却并未做出什么实际贡献;更有甚者整日游手好闲、放荡形骸,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说投资回报率,投资中国学生的回报率可真是高太多了。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硕士、博士的起薪平均水平分别为4854/月、6791/月、9982/月【4】。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生产率,因为薪酬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拿走剩余价值之后的部分。由此推算,中国高校培养出的一个中国博士,每年至少创造20万元以上的产值。而留学生中的高衙内们,凭着三脚猫本事是不可能在中国找到工作的,花钱养他们的意义何在?

有人或许以为,多招收一些外国留学生有利于开展民间外交。那么我们要负责任地说,按照现在这种乱象丛生的模式运作,肯定达不到推动民间外交的目的:

高衙内们游手好闲,却毫无理由地享受了大量资源,在华期间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多是负面印象,还不如压根别来;

高衙内们不思进取,回到母国也不过是靠着家族关系,还能指望这些人为民间外交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高衙内们不学无术,却拿着中国高校颁发的镀金文凭装点门面,最后还不是败坏中国高校的形象?

至于把留学生数量和所谓的高校国际化水平挂钩,则是国内某些头脑不清醒的学者制造的伪概念。例如,某些学者认为中国重点高校的留学生比例不到4%,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为10%-20%。比如,澳大利亚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达到了19.8%,英国为16.9%。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中国高校国际化水平太低,要奋起直追。可笑的是,他们忽略了欧美高校的留学生比例高的根本原因。

英国政府因财政赤字严重,近年来不断削减大学科研经费,中国内地留学生(语言学校、本科、一年制授课硕士)已成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产业最大摇钱树。换句话说,英澳等国在作为公共资源的高等教育配置方面,完全不考虑公平,仅仅在意的是出售教育产品,高额赚取外国学生利润。教育是生财工具,大学是商业中心,将大学当作公司来经营,盈利为上。

英国大学的学费往往分为多个等级:本地人学费最为廉价,而欧盟以外留学生的学费是本地人的5倍以上。其高等教育产业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地方:首先,招生市场化。大学委托多家专门从事留学中介或代理机构代为招生,并以学生学费的一定百分比返佣。其次,专业设置市场化。大学大量设置留学生喜爱的商科等热门专业,并用这部分收入支持学校整体发展。再次,增加录取门槛,让大量学生无法轻易达到要求,主要是语言和标准化考试。由此带动学校语言学校、语言课项目、语言考试、语言考试培训等市场。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英语系国家留学生多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其国内生源不足转而寻求国际生源来给高校续命的办法,而不是什么有意营造的国际化,和高校的办学水平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片面地将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当作政绩,更是一种无视社会公平的危险价值取向。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谈不上充裕,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机会就读一流高校。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为例,应届一本达线率为52.06%,本科达线率为90.09%5】。而我国非重点高中的高考整体成绩远低于毛坦厂中学的水平。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让高衙内们在中国高校镀金,就意味着剥夺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用这种手段来实现所谓的提高国际化水平,难道良心不会痛吗?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名篇《韩非子·五蠹》中振聋发聩的名言: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要用的人;而国家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利益。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已经到了积弊丛生、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纲举目张,正向选择外国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政策的症结在于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某些头脑不清醒的学者和教育官员,片面鼓吹提高国际化水平,却完全不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当务之急,是为外国留学生政策建立明确的价值取向;纲举目张,在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建立对外国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

外国留学生政策应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大道至简:

1)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2)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说到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那么外国留学生应该充当民间外交的桥梁。这意味着,他们回到母国之后应该发展得很不错,成为栋梁之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握足够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推进与中国的交流。

说到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那么外国留学生必须掌握真才实学。他们在华期间,要么做出有意义的科研成果,要么在中国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

要做到以上任何一点,外国留学生都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由此可知,正向选择外国留学生的出发点只能是: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现行的外国留学生政策,本质上是想来就能来,就怕你不来,荒诞而且无用,必须从根本上推倒重建。

建立对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其实早有先例。在这方面,美国其实是做得最成功的。尽管美国高校也会出于盈利目的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主要限于本科以下的阶段。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录取,美国高校普遍建立非常严格的正向选择机制,对申请者先前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20多年来,美国高校能够持续吸引中国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前往美国深造,这种现象已经说明正向选择机制行之有效。

而且美国高校对博士生的管理高度正规化,不可能让外国留学生享受什么特权,在学业的要求上一视同仁。而且在这里,还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美国高校为博士生提供的不是什么全额奖学金,正式的说法是Stipend,准确译成中文应该叫做研究生津贴。虽然研究生津贴意味着免除学费、并发放生活费,但是美国高校提供研究生津贴的前提,是要求博士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劳动。这些劳动既包括助教工作,也包括在实验室里的研究活动。所以权利和责任是严格对等的,不存在天天逛街还照样拿津贴的现象。

美国政府同样很精明,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出路做了有差别的明确规划,为此专门搞了一个“STEM计划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组成,是美国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一项计划。在美国国土安全局网站上可以查到属于STEM计划的专业列表,比如化工、计算机科学、物理、数学、生物科学和航空航天等理工科专业。按照美国现行法规,STEM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拿到正式的工作签证之前,最多在美国合法工作36个月。这36个月其实就是用于让美国企业选择真正能干的人才,而对人才感兴趣的美国企业肯定会在此期间帮助雇员解决工作签证的问题。可以说,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哪部分人是他们真正需要的。STEM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外国高端人才,保住美国在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至于哲学、文学、艺术史等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与高端产业无关,美国政府隐藏的态度其实是最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应该建立对外国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可操作性很强的途径包括:

从根本上改变招生途径。坚持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的导向,通过学术交流访问等途径进入别国的顶尖学府开展宣传活动,让别国真正意义上的有志青年产生来华留学的兴趣。在海外的央企,也可以推荐优秀的本地员工来华接受深造,让他们学成之后为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如果中国高校希望尽快在海外扩大影响力,也可以与留学中介和代理机构合作,但是必须采取法家的手段加以严格管理——招来优秀人才有赏,招来没落青年必罚,赏罚分明才能立下规矩。

终结不合理的留学生特权。留学生来华是为了求学,而不是为了享受。留学生获得的超国民待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已经招致我国高校师生的普遍反感,应予果断废除。对于留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应当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学业不合格的留学生,应果断清退;要是能培养出外国版的欧阳修、范仲淹,那才是好事。必须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保证留学生教育良性发展。

加强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外事部门的某些干部经常要求高校教师给予留学生额外关照,甚至对于某些留学生的劣迹采取袒护的态度,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新中国没有治外法权,更不可能承认治外法权。外国留学生既然身在中国,就有义务遵守中国法律,遵循中国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如有违法乱纪行为,照样进看守所走法律程序。

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是自寻死路。不少调查研究表明,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完全忽视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尚与价值观念。所以,要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发展在华留学生教育。应当联系我国的内政以及外交政策,制订体现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的留学生教育路线。应当有计划地在留学生教育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作为通识教育,使留学生日后能够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对留学生的出路进行有差别的规划。对于学习理工科专业、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应该为他们毕业之后在华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对于做出优秀研究成果的留学生,应有奖励和延揽的政策。对于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则应加强管控,防止其毕业之后,以非法身分长期滞留中国。

除此之外,我国外事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不应将增加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作为一种政绩来炫耀。中国高校没有必要去讨外国留学生的欢心,倒是应该先把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中国学生照顾好。真正的政绩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8/03-30/8479678.shtml

2】搜狐教育:https://m.sohu.com/a/164269891_608553/?pvid=000115_3w_a

3】中南大学:关于印发《中南大学留学生公寓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http://iecd.csu.edu.cn/info/1039/1938.htm

4】中国教育在线:http://kaoyan.eol.cn/nnews/201709/t20170914_1554129.shtml

5】搜狐教育:https://m.sohu.com/n/486370766/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