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吕红 遵帅辉 |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动因和现实指引 - 昆仑策
-
刘吕红 遵帅辉 |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动因和现实指引
2024-08-02
摘要:独立自主在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具有突出的在场性。从历史动因来看,近代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经验教训构成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前置历史实践,独立自主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提供了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命题奠定了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的历史方向。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在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理论内涵的丰富拓新,内蕴国家主权、建设道路和精神信仰独立自主的三重深刻内涵。继承并发扬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智慧,就要坚持独立自主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行了深邃思考和艰辛探索,他创造性地将独立自主思想原则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确立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独有的民族姿态和主体自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纵深推进确定鲜明的“自主性”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主创造的民族复兴之路,其开启的逻辑前提之一即是遵循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标志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发展及其成功开创,是在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因此,回顾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动因,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新征程上坚持独立自主地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提出: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立论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历程,绕不开对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的考察,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显著特征。
(一)毛泽东确立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独立自主的精神姿态和重要原则
独立自主是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历史经验之一,“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一重大历史经验见诸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实践,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历程的理论升华。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在毛泽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在场性,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原则,他将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个方面,成功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仅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基调,使中国式现代化超脱了现代化后发国家现代化与独立性相矛盾的历史困境,而且引领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地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必须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
坚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已经反复证明了攀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必然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西方裹挟中建设现代化的惨痛教训,更证明了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摆脱做西方国家附庸的厄运,就必须结合实际,独立自主地探寻适合中国的现代化新路。同时,革命时期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对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告诫中国共产党人要审慎对待苏联的“现代化经验”,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必定水土不服,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中,存在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道路。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在理论层面与中国追求社会主义的愿景根本相悖,而且西方国家在现代化早期通过殖民掠夺、侵略扩张建设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在新中国也并不存在。同样,新中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建设现代化暴露出的诸如工业部门的协调等问题,证明“苏联模式”并不能够回答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课题。毛泽东曾指出,“一切都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探索现代化,不存在可以照抄照搬的模板,只有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才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课题作出科学回答。
(三)独立自主是需要以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核心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后,独立自主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立自主与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独立自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有学者认为,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基础,独立自主和创新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二是聚焦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早期探索。陈立中、晋亚静,王鹏、祝新宇,金思扬,朱思远等人重点研究了毛泽东早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理论成果贡献、实践探索取得的成就等内容,彰显了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三是关注独立自主在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中的地位作用。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对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光辉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大都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把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方面,较少基于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本身进行立论。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过程,也是历史事实,对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仅要基于历史过程本身,更要解释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经验,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为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实启示。
二、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动因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近代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课题,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革命时期独立自主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近代现代化探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确立,开启了生产力大爆发的大生产时代,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完成工业革命、取得现代化先发优势的西方国家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东方大国的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内,从挽救民族生死存亡的危局出发,中国人民开始了苦苦追寻现代化道路的漫长征程。这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掠夺、蒙受屈辱的苦难史,也是各阶层力量艰难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奋斗史。
改良主义与攀附西方的现代化是走不通的“死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作为封建政府和大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官僚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将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视为维系封建伦理纲常体系和统治秩序的救命稻草,试图扶其统治大厦于将倾。维新派主张通过制度改良推行君主立宪,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然而,温和的不彻底的改良运动最终遭致守旧势力的残暴镇压而宣告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点燃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民族资产阶级对西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严重幻想,革命果实最终被封建军阀窃取。新文化运动更主张全面“西化”,试图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开启整个社会的变革。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向西方学习,向西方靠拢,苦苦追求的现代化非但不能实现,反而遭受“洋先生”的侵略。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追随西方脚步,试图让渡主权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能是黄粱一梦。
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才是“出路”。从根本上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既遭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打压,又面临帝国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略,先进的生产力不能在以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为主要特征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中孕育出来。正如毛泽东指出,“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群体开始讨论西方现代化道路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这个关键议题,意识到跟在“洋先生”身后亦步亦趋追求现代化,只能是让渡主权,高度依附西方的邪路,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自主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二)革命时期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命题域构成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历史前提,为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并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历经长期的复杂斗争,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成立,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党支部。面对纷乱复杂的时局,成立初期力量式微、根基未稳的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要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党正是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才选择了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投身至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然而,共产国际的这种领导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问题,作为新型革命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要是一个独立性的政党。毛泽东回忆这段时期时就曾说:“看来共产国际在1927年提供给中国共产党的不是什么‘意见’,而是干脆发的命令,中国共产党显然甚至无权不接受。”在这样的局面下,党内一部分人士将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提出“二次革命论”,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国民党右派持续妥协退让,最终招致大革命的失败。
同时,党内也有一部分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中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逐渐破除了党内教条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束缚;在八七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完成了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经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后,遵义会议不仅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更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在场意义。毛泽东曾指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通过批判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纠正并终结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不仅打破了对共产国际权威的迷信,而且实现了党独立自主对自身错误的纠正。这表明,党终于能够成熟、独立、自主地处理党自身和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拥有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指引下,党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课题的现实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三年的恢复发展时期,党的历史任务由革命转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应然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基本状况的现实实然间的矛盾交织构成了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境遇。
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迎来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完整的国家主权也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独立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前提。1954年,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建立在近代畸形发展、饱受摧残的脆弱经济现状之上,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和封锁禁运,艰苦复杂的建设条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问题域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要答好现代化建设这一崭新课题,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方案。
苏联模式和西方现代化的弊端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自主地开辟新路。毛泽东激烈地批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揭露西方国家对内剥削对外侵略的帝国主义本质。毛泽东指出:“现在美国强大,但从广大范围、从全体、从长远考虑,它不得人心,它的政策人家不喜欢,它压迫剥削人民。”对待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在早期借鉴苏联经验的实践和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思考的来回反复中,“苏联模式”在中国日益“暴露弊端”“水土不服”,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以及波匈事件的影响,毛泽东深刻认识到要突破“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他指出:“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
毛泽东自身高度的历史自觉精神赋予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自身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精神,历史自觉精神要求历史主体能够自觉地判断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于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善于总结东西方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将革命年代形成的独立自主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将独立自主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试图找出一条比较快、比较完美、有中国人自己创造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与独立自主思想的内涵拓新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崭新课题的全面展开,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内涵拓新提供了契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新的问题论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蕴含着国家主权、建设道路和精神信仰独立自主的深刻内涵,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前提、破除了路径依赖、提供了精神力量,成功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
(一)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前提
国家主权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概念,是现代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不同于以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开启现代化进程的西方国家,中国现代化在近代的早期探索是在资本主义全球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国家主权的陷落危机使中国人民对主权独立有着强烈的情感追求。1935年,在瓦窑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在分析当前中国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是一个伟大的任务”。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取得完整的国家主权,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才能摆脱跟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身后亦步亦趋建设现代化的历史命运。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从政治与经济、革命与建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发,深刻阐明了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深刻内涵。
政治上的自立自决是经济上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毛泽东将中国现代化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广阔视野之中分析,没有国家主权的独立,就没有发展经济的自主权。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正是建立在近代中国丧失主权的历史事实之上。政治主权的缺失直接导致生产资料被帝国主义占领。只有取得完整独立的国家主权,才能将生产资料从帝国主义手中解放出来,将劳动人民从帝国主义的欺凌之下组织起来。正如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结束后的烈士追悼大会上所强调的,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富强的国家,“就要解放生产力”,“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
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手段。毛泽东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新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必须经过彻底的民主革命,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建立民主的人民共和国,才能将生产力从压抑它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发展的空间,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完整国家主权的现代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中国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依靠革命取得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家主权,才能为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这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不冲突,因为只有中国的独立解放,才有可能去参加世界的大同运动”。在20世纪发展中国家谋求民族独立、政治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范式中,后发国家不可避免地要放弃独立性,依附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开启现代化、建设现代化,陷入有独立性无现代化、有现代化无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困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从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破了发展中国家出让国家主权利益建设现代化的历史困境。
(二)建设道路的独立自主为现代化建设破除路径依赖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取得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百废待兴的经济现状,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批判反思中,在对苏联现代化模式的模仿借鉴中,在实践的反复探索中,毛泽东确立了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在批判反思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资本主导下的西方现代化是以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起点,并通过对内剥削工人、对外殖民扩张的罪恶方式,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殖民掠夺完成原始积累的血腥肮脏的“原罪”,也不能克服其内在矛盾导致的终归消亡的“宿命”。另一方面,资本至上的内在逻辑不可避免地导致两极分化,广大劳动人民被资本异化为物质生产和资产阶级享乐的“生产工具”,严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不能给广大中国人民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时,西方的封锁和中国的落后现状也决定了中国的建设道路必须开辟新路,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方案。
在模仿借鉴苏联现代化模式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苏联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强烈愿望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使得苏联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天然学习对象。然而,苏联通过工农业“剪刀差”进行原始积累极容易造成工农业发展失衡,以重工业为主的建设方案又会导致重工业、轻工业的比例失调,这些弊端在中国的现实实践中都暴露无遗。周恩来曾说:“苏联就是光提工业化,把农业丢了。”在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指明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强调要协调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此为指导,中国成功建立起了世界上最为完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习近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争取外援相结合推进现代化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绝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积极争取外部援助,积极学习国外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将国外发展经济的有益做法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1956年,毛泽东同拉美国家有关人士谈话时曾指出:“中国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还很落后,要取得真正的独立,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工业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各国同志和人民的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绝对不能采取关门主义,要独立自主地借鉴对我国建设有益的相关经验,将这些经验为我所用。
(三)精神信仰的独立自主为现代化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需要理论指导、精神力量支撑、统筹谋划的系统性工程,“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是如此”。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不仅蕴含着国家主权和建设道路等实践层面的重要内容,更有着独立自主坚守理想信念、建构现代化理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冲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压抑和文明歧视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理论指导。在近代早期中国追寻现代化的征程中,各种探索方案纷纷破产,中国人民缺乏科学的思想武器应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凭借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强加给中国人的所谓“先进文化”。中国人民对以往创造的文化文明成果丧失自信,陷入文化的历史纠结之中。然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新型的思想武器进入中国,并指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先进的科学理论不仅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更能够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人民取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中国人民要保持精神信仰的独立自主,坚持主体自觉,选择与自身实践相契合的理论指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大目标。
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逐渐展现出独立自主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精神自觉,对于照搬苏联表示“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毛泽东指出,“什么都靠别人,靠不住。自己要有志气,有干劲”,“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面对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事业,苏联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借鉴,但运用不好,教条主义式地照搬,就一定会水土不服,反受束缚,反映到现代化实践中,就一定会带来失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以苏为鉴,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大命题,提出对待苏联的经验,一定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有独创精神。毛泽东指出,“讲国际主义,学习苏联及其他外国的长处,这是一个原则。但是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硬搬苏联的规章制度,就是缺乏独创精神”。这就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独立自主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的精神力量。精神信仰的独立自主还体现在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精神的高度自信上。近代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丰富精神世界失去信心,一度陷入对西方文化精神的盲目崇拜之中。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在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洗刷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屈辱之后,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以昂扬的精神姿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精神文化压抑。
四、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指引
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理论和实践探索,成功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更为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
(一)深化理论创新,独立自主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进程中,呈现出坚持独立自主的高度理论自觉,指引着我们以独立自主的理论自觉不断深化理论创新,独立自主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扎实推动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以独立自主的理论自觉推动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中国人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容更新。独立自主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以我们正在推进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建构新理论,凝练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独立自主创造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理论自觉是主体能够从正在进行的现实实践出发,结合所处的时代要求,批判地吸收借鉴外来理论,不受外来理论的限制和束缚,创造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原创性理论。毛泽东在谈及苏联经验时曾指出:“搬,要有分析,不要硬搬,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忘记了历史上教条主义的教训。”西方现代化理论因其生成发展的历史较早,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拥有广阔的信众和市场,但每一种具体的理论都有其生成的历史和现实土壤,盲目信服西方现代化理论只会水土不服,适得其反。对当代中国而言,发扬独立自主的理论创造精神,就是要突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束缚,以辩证法的批判精神独立自主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中,毛泽东始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将独立自主的精神意愿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指引着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和“一穷二白”的脆弱根基之上开展现代化建设,但毛泽东坚信即便面对帝国主义和各种外来势力的干预和阻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一定可以实现现代化的美好夙愿。面临苏联全面撤走专家援助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党带领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广大科研工作者在沙漠戈壁里独立研制“两弹一星”,在不长的时间里均取得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能够独立自主,是自己应做的事情。”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充足的信心和能力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打压和遏制,更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向前推进。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自主创新,着力破解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避免“卡脖子”,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高度重视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绝不依附别国,把发展的“命门”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也绝不是要跟国际社会脱钩,而是在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经验的同时深化合作交流,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通过独立自主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三)坚持独立自主,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道路决定成败,方向决定命运。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指引着我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地不受外力干扰地走自己的路,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走自己的路”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下,破除了对十月革命“城市中心论”的教条主义迷信,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更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求以苏为鉴,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了宝贵的理论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动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改革举措,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独立自主探索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五大特质,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走出的现代化新路。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之不易,要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下去,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自觉,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保持充分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坚定,对任何歪曲诋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论调给予坚决回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步一步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刘吕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遵帅辉,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文章来源:《学习论坛》2024年第4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