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讲话已经指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和军队的主要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革命成功后的中心工作是搞经济建设,但这不是两个绝对对立时期,是有内在联系的。
1939年,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内部“速胜论”和“亡国论”成为中国思想和舆论激烈争论的两个热点。
1936年底,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答应联红抗日被放回南京后,就开始了国共之间的谈判,一直到七七事变、平津失陷后还是没有结果。
寒牛出栏在各类文章中,曾多次讲过一个概念:毛主席不仅谙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精通中华优秀文化的圣王之道。
耻辱的时刻是国民党历史上投降,不是抵抗,领导这些抗战的国民党将领,无论是马占山,还是吉鸿昌和蔡廷锴,都没有在国民党内到什么好下场,吉鸿昌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不仅将极大地巩固其国内地位,还将极大地提升其国际地位。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即使不是出于其他更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原因,共产党也确实渴望战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均田地”有着根本的区别。“均田地”仍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的性质,因而仍处于封建社会制度的圈子内。
战火烧到南京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中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蒋介石急着要红军开赴前线与日寇作战时,谈判态度才有变化,僵持已久的诸多问题才得到解决。
“生万物”:“土地化育、生养万物,是力量之本、生机之源。电视剧起名《生万物》,用意正在于此。”这里只提“土地”这种自然物,只字不提生产关系,不提所有制。
国民党真的并没有领导全国抗战。对国民党而言,抗战确实只有8年,如果进一步较真的话,甚至可以说连8年都没有,只是年头上8个,中间的岁月里其实有许多空白。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