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认准病根治胃病” - 昆仑策
-
陶余来:“认准病根治胃病”
2025-08-22
“现实中,个别地方和干部在进行问题整改时,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有的热衷于‘打白条’,整改计划环环相扣,却迟迟落不了地、见不了效;有的习惯于‘搞变通’,问题整改挑三拣四、避重就轻;有的偏爱‘做包装’,以精雕细琢的文字报告,掩饰空洞的整改‘疗效’……”近日,有人针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撰文指出重形式轻实效、问题整改搞“花架子”的多种表现。
“花架子”整改,恰如“精致而平庸的论文”,也是一种“精致而平庸的整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跑偏式“整改”,根子还在于问题没有找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企业找准自己的技术瓶颈,搞“揭榜挂帅”,哪怕短时间无人揭榜或虽揭榜却一时解决不了也不要紧,因为企业至少因此明确了主攻方向,多方协作攻关,早晚总能解决这些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如果问题挑得准,哪怕整改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时收效不甚明显,总还可以通过反复强力督查予以纠正。怕就怕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找准问题。虽然我们常说要“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可总有一些单位,明知核心病灶所在,却楞是不停打转转,孱头似地“徘徊不敢走进门”,挑三拣四、避重就轻、惜疼护痒、藏着掖着地选择性找问题。而一些负责督查的人与被督查者彼此心照不宣地打掩护,搞“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那一套,增强了一些人轻描淡写找问题、逢场作戏搞整改的底气。
《皇帝的新装》里,骗子每晚灯火通明地加班加点,目的是要皇帝给予更多的生丝和黄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些单位也似乎很忙,却不是真心解决问题,只不过是为着走走过场糊弄差事,终归是重形式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这正如法学术语“毒树之果”,如果树有毒,果子自然不能吃,如果取证手段违法,所取证据不予采信。同样,任何学习教育,如果连问题都没有找准,再轰轰烈烈的整改,也只能是《皇帝的新装》中的假加班、真表演。
国民党搞片面抗战,共产党开展全民抗战,这是两党抗战方针政策的本质区别。鲁迅在《二丑艺术》中揭示了“二丑”的种种丑像,二丑自以为高明,鲁迅却在文章最后说:“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真正让各单位找准在骨髓而不是在腠理更不是在肌肤的核心问题,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活动开展的人民性,真正开门整改,而不是闭门造车。这就需要多方并举。首先是上级提,继而是兄弟单位摆,最重要的是必须让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倾力参与,多层级召开会议,包括召集“两代表一委员”提意见……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出需要整改的重大问题,并广泛公示,方便社会各界监督整改落实。
“不看广告看疗效”必须“认准病根治胃病”。毛主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