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语】《红楼梦》与《资本论》的理论对话,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问题。针对“文化版《资本论》”,结合《〈红楼梦〉与〈资本论〉:历史过程定制范畴的机理剖解》(该文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P5-31),陈东林主编在述评中发表其不俗的见解:一方面,红楼范畴系人,也系物;另一方面,资本范畴系物,也系人。二者异曲同工。论及艺术,《红楼》最大的艺术是“存史”,史路山万重,它跨越时空,通向《资本》。就范畴学而论,《红楼》实在是比《资本》的研究更早、更远。质言之,《红楼梦》和《资本论》同样为理论历史性原理著作。在当下,需要适时贯通“红楼原理”(中华辩证法)与“资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将其共通性视为“危机百科全书”。要之,应秉持革命的经济文学观述评二者的作品异同关系。文章史千秋,铁肩担道义;所谓“《资本论》学”,理论科学史书之学科工作规定也。一言以蔽之,乃指示“通史”之《资本论》研究。“《红楼》《资本》本一体”:此意象革命的跨界映射,工作目的只有一条——让文学和哲学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文章为何事,千古寸心知;知难,行亦难!鉴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借助《资本论》解决知难问题之巨大勇气进一步推进“从知难到行难”,以期早日实现“第二重身份过渡”历史任务。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