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取名“东风”? - 昆仑策
-
为何取名“东风”?
2025-09-08
“东风一号”
2025年9月3日,东风-61导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举世瞩目。国之重器的登场,不仅彰显了中国军事科技的飞跃式发展,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战略自信与和平决心。
那么,它为何取名“东风”呢?这其中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与历史的渊源。
1960年11月5日9点02分,一声轰鸣刺破戈壁的宁静,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东风一号”从西北大漠导弹靶场冲天而起。导弹飞行7分31秒后,准确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标,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这一天起,中国彻底结束了没有导弹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就开始考虑发展导弹技术。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刚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出任院长。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以及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齐聚五院。钱学森亲笔撰写了中国的第一本导弹教材——《导弹概论》,并亲自讲授国防部五院的第一堂技术课,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由此起步。
1957年年底,一趟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了苏联的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枚P-2型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在苏联帮助下,国防部五院开始了导弹仿制工作。仿制过程中,钱学森提出,不要单纯仿制别人的导弹,还要学习别人的设计思维,为自行研制打基础。
随后几年,广大科技人员和部队官兵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1960年,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终于发射成功。导弹被命名为“东风一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光选回忆:就是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东风压倒西风。我们要有,我们绝不用来打人,我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所以叫东风。
来源:中国共产党员湖南历史展览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