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听说:美国人家里常年,空调呼呼啦啦地吹连门窗都懒于去关。一方面因为全球变暖,不得不开,但是有一点很奇怪,他们从未担忧过电费。
早在2022年4月底,美国一家智库发布了一份关于能源行业的报告。
在2021年,美国电力消耗总量达到了恐怖的37945.39亿度。以美国人口3.315亿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用掉上万度电。
但匪夷所思的是不是因为电便宜,而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用了多少电。
就说水电账单这事,听起来很基础是吧!
一个在美国读研的朋友跟我讲,他住的是那种有leasingoffice统一管理的学生公寓,水电是由当地公共事业单位GRU负责收的。
但奇怪就奇怪在,无论房间里实际住几个人,谁在用电,谁不在用电,账单就是按玄学来的。
有一次他室友整个暑假回国,屋里没有他在场,电器几乎没用过,结果回来还是收到了一张90刀的水电账单,甚至比平时在美国生活时的60刀还要高。他跑去找GRU,工作人员摊手表示:小伙子价格有点波动是正常的啦。你有意见可以去投诉啊,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走法律途径。
我也在想,为啥他们对自己被多收电费的事,好像一点不生气?
后来听说,他们这种账单可能根本不是按个人户抄表来的,而是某个区域统一计费,再按户均摊。这套操作,和八十年代中国农村那种总表-分户的抄表逻辑,居然有点像。
也难怪他们不省电,你省了那也是白省,毕竟账单就像是大家一起承担的。
我顺便翻了下数据,美国很多城市的配电系统设备使用年限已经超过四十年。比如2021年联邦能源数据管理局一份报告提到,美国一半以上的输电线路已服役超过25年,部分甚至超过60年。
换电表?那可能是几十年的规划。并且,酷热天气导致美国电网不堪重负。
他们连修一条三百米的马路都能搞两三年,指望配电公司一口气换完居民区的水电表,不现实。
但这个制度里最让人心里堵的,不是账单不准,是你被坑了也没处说理。你去找服务机构,对方摊开手一副你爱咋地咋地的表情。你去找公寓,对方反而觉得你事儿多。
问题是它本身就属于一个公共服务系统,为何搞得相较于民营公司而言,还显得更加不透明呢?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加拿大那边也差不多。我看到有人发帖,说家里用了智能电表,反而账单开始莫名其妙地增加。
你要追问,人家就说:也许你家电表有bug。接下来再提供一个投诉渠道,好像这就算是给你解决方案了。你再想深究?那得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精力、有没有法务资源打官司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才忽然明白,美国人对省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我们讲省,是因为电费和用量直接挂钩。空调开多了,电费多交点,这是铁律,谁也跑不掉。
而他们那边,省和不省,很多时候都跟你账单关系不大。你越认真,越容易吃亏。你要是跟我朋友那样呼吁大家节约,最后可能只有你一个人账单奇高,反过来等大家开始拼命用电,账单却忽然恢复了正常。
你说气人不...
那种理性消费在系统面前没用的感觉,让人很快进入一种认知崩塌。
我们还在费力地,比人均电力消耗,绿色能源占比,能效指标。而他们那边却仍停留在估算用电量,平均分摊费用的阶段。此事若真讲出去,或许还有人不信。
这大概就是中美之间一些生活便利感的差距: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被当成一个精确计量的个体。
你明明没用水、没开灯结果账单依然不变。你找客服,对方笑着让你去告,你想节约,对系统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说啊,不是美国人不想节电,是他们太明白节了也没用。那你,还会老老实实去关那个空调吗?
作者:偷影子的人呢;来源:七月的影子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