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 昆仑策
-
胡懋仁|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2025-04-24
雷锋缝补衣服。
最近,有官方媒体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的,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这种优良传统。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基本都在奉行着这条家风。在街坊或者村落中,如果有谁家的人,不讲勤俭,大手大脚,更不用说明挥金如土了,都会被人们戳脊梁骨耻笑一番,更狠一点地就会被骂成败家子。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这种讲究勤俭的观念开始被某些人们加以指责甚至批判。有人甚至还指责雷锋,说当年雷锋一双袜子补好多次,要穿很长时间。他们说,雷锋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一双袜子穿那么长时候,那么袜厂生产的袜子都卖不出多少,袜厂如何维持? 袜厂的工人如何生存?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也确实迷惑了一些人,把人们的思想搞得有点乱。
在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任何时间,人们能够使用和开发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当然,资源是可以不断得到开发的,人类可以在生产中不断地开拓新的资源。然而,在既有的条件下,人们所能使用的资源毕竟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是不能容许无条件无限制地挥霍的。或许有的人认为,现在人类生产力已经非常发达了,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可能随时都能生产出来,以满足人类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区的需要。在这类人看来,与节约或者勤俭相比,经济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了,生产增加了,大家都有好处,工人有稳定的工资,而老板也赚得了利润。所以经济比勤俭或者节约更为重要。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认真追究起来,这样的观点不过是站在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立场上来说的。
就拿袜袜子这件事来说,在雷锋生活的时代,中国老百姓普遍收入不高。如果袜子破了不去补,而要一定去买新的,那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小的时候,家里老人对我说,袜子不换底,王子也穿不起。那时新买来的袜子,都要把袜子的底部用剪刀破开,再缝上一双用针线纳得密密麻麻的布袜底。这样的袜子穿在脚上并不舒服,但是能够延长袜子穿的寿命。实际上,不是老百姓一定要补袜子,补袜子这个活儿又花时间又费事,因为实在做不到只穿那种很快就会破的线袜子而心安理得。
那种批评补袜子的观点,他们所谓经济的观点并不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对老百姓来说,补袜子就可能节省一笔费用。对老板来说,袜子卖得越多,钱就赚得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立场上的问题。
在现实中,所谓经济的发展,或者生产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没有限制的。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生产过剩。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毕竟不是所有需要产品来满足需要的消费者都总是很有钱的人。穷人有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他们主要是支付能力有限,即买不起他们所需要的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的生产过剩,只是虚假的生产过剩,但这种虚假的生产过剩却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常性的经济危机。对于穷人来说,既然买不起,既然消费不起,那么就必须要节约,要勤俭。不勤俭节约,这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所以经济发展,不同社会制度上的生产目的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资本主义的生产为的是满足资本家追逐利润的需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为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主义生产要生产的产品应该是物美价廉,而资本主义生产则可能尽可能压低成本,而且不希望所生产的产品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越长,越不利于资本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买到手的都是这种使用寿命短暂,就需要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花费更多的货币,去购买那些不断需要更换的消费品。这不是凭空增加消费者的日常支出,增加消费者的生活负担。所以,对普通老百姓和消费者来说,勤俭节约是必须具备的消费传统。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美德。中国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生活中就需要有大局观念。而大局观念就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要坚持勤俭节约。例如,我们的党政机关,在国家财政上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是不是要过紧日子? 是不是要坚持勤俭节约? 曾经有过的所谓土地财政,让某些地方的党政机关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地方甚至还要竭尽奢华之事,引发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所以这种追逐奢华的作风,不仅对机关作风是一种极大的侵蚀,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这种对党的优良作风的破坏,后患无穷。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总会遇到许多自然灾害。每当灾害来临,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就会出现短缺的现象。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得很快,在救灾时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为灾民和灾区提供大量的救灾物资,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但毕竟这种救灾物资的运输与投放是需要时间的。在灾害发生的最初阶段,这种物资的短缺不可能在一瞬间就立刻得到解决。在救灾物资运到之前,人们在生活中还必须坚持勤俭的原则。那些救灾用的食物、饮水,帐篷、被服等在救灾的早期阶段,肯定是短缺的,不节约是不可能的。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学生当中,对粮食的浪费是相当严重的。在一些学校食堂里,被丢弃的粮食和菜品的浪费真的让人触目惊心。虽然这些孩子们在小时候都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但是这似乎没有影响到他们今天的食堂吃饭时所表现的那种所谓“潇洒”。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并没有达到可以任意挥霍和浪费的程度。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最需要关注和保障的安全。尽管今天在一些大中学校在宣传所谓“光盘行动”,然而现在看起来,这种光盘行动收效并没有那么显著。看起来,在真正执行光盘行动的时候,需要加强更进一步有效的监督措施,让那些随意把食物毫无愧色地扔进“残食桶”的人们受到一定的惩戒。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都要经历很多灾难和困苦的。正是因为有这些情况的存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必须坚持勤俭持家的家风,把勤俭节约作为每个家庭的传家宝。那些大手大脚的人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潇洒,而不过是愚昧和无知。
即使将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人类获得的资源已经得到更大范围开拓的时候,人类社会还是要坚持勤俭节约。因为人们要不断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去探索更多的世界和大自然。这样的工作都充满着艰难,特别需要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另外,各种灾难,各种事故都可能降临到人类的头上,人们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在任何局部地区,在任何有限的时间,都可能存在资源短缺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在人类社会上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被彻底根绝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