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早已是世界工厂,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到全球各地。不过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似乎还没有形成统治力。
不过,这几年中国汽车出口的数据,却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惊艳,成为芯片之外第二大出口机电产品了。2025年1-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418万辆,增长20%;其中7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70万辆,同比增27%。按照这个增速,全年可能要接近800万辆,这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规模。
汽车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如果能崛起,那么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会被带动起来。如果西方最后的工业阵地,汽车被中国拿下,那么他们将被中国的工业之锤打垮。
首先,中国汽车出口已遥遥领先,日韩已经后劲不足。
多年以来,日本都是汽车出口大国,几十年来一直占据着全球汽车出口第一的宝座。不过在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到了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量达到了600万辆,而日本汽车出口量只有440万辆。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418万辆,增长20%;同期日本汽车出口增长不到1%。从增长趋势来看,日本汽车出口已经陷入了停滞,而中国汽车出口则是一路高歌猛进。
除了日本之外,韩国也是汽车出口大国。2025年1-7月,韩国汽车出口倒是还增长近3.0%,不过和中国已经不能比较了。中国汽车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已经让日本和韩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中国汽车在本土市场的强势崛起,在最激烈市场中胜出的,在全球才有未来。
在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在本土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2025年前7月,中国汽车销量增长12%,在各主要国家大幅领先。而且70%多已经是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快速提升份额。
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韩国汽车,如今已经快被清空。现代和起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不足1%,和巅峰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也已经低于10%,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
中国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各大汽车品牌都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在中国市场竞争不过,那么这些企业以后在发展中国家等自由竞争市场一定会被中国汽车挤出。中国汽车在本土市场的强势崛起,为其走向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汽车电动化,中国已抢占先机,电动车在全球比例越高,中国汽车优势越明显。
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出口和本土市场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还是因为在汽车电动化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就连一向高傲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近期美国外交杂志就发表文章,对中国电动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外交杂志说,2024年,中国制造了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出口的40%。中国公司生产世界上大部分电池,包括用于电动汽车和其他用途。
随着全球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在汽车电动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让中国汽车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中国汽车在电动化领域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最后,汽车智能化,是中国汽车的下一个“王炸”。
除了电动化之外,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中国更是全面压倒优势。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AEB技术等,中国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智能驾驶方面,中国已经有华为接近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并且正在向L4级别迈进。而在智能座舱方面,中国汽车更是将科技感和舒适性发挥到了极致。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车联网等功能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的标配。在这方面,外企除了特斯拉已经全面认输,纷纷引入华为和地平线等中国厂家帮忙做智能化。
至于智能驾驶技术改进的AEB技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中国更是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将让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智能移动终端。中国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让中国汽车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汽车出口的崛起告诉我们,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正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向上攀登。这柄“工业之锤”不仅锻造了中国汽车的竞争力,更重塑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中央,正在用实力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工业的崛起。汽车出口,就是中国工业之锤,正在敲碎旧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打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来源:前HR随笔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