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篮球在贵州台盘村上空划出弧线,当足球在贵州榕江县激情飞旋,“村BA”“村超”的旋风席卷而来。这些“村”字号赛事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观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扇明亮窗口。群众自发组织、基层干部默默托举、组织力量精准引导——这场全民盛宴背后,基层治理正悄然开辟一条“新赛道”。
组织搭台,群众唱戏。这火热场景绝非偶然无序生长,背后是党组织“搭台”艺术的成熟展现。从“村BA”到“村超”,组织力量始终在聚光灯外精心耕耘:既搭好制度框架,又充分尊重村民首创精神。榕江县为赛事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党员干部沉入一线,在场地协调、秩序维护、资源对接中提供坚实保障,却从不喧宾夺主。这种“引导而不主导,服务而不干预”的姿态,使组织力量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于无声处筑牢了群众活动根基,赛场上下洋溢的热情正是组织公信力在群众心中扎根的鲜活印证。
干部转岗,服务升温。赛事之中,基层干部角色悄然“转岗”。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转换身份成为赛场边忙碌的“服务员”“解说员”甚至“安全员”。榕江干部在“村超”现场身着民族服饰热情解说,白天履职公务、夜晚排练赛事解说词;台盘村干部在“村BA”期间四处奔波协调场地灯光。正是他们放下身段,俯身服务,才成就了赛事的顺畅运转。这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干部以“服务员”姿态为赛事添彩,以“主心骨”角色守护群众热情,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新时代干群关系。
赛事为媒,治理增效。小小赛事,竟成撬动治理创新的有力支点。赛场上激烈角逐,赛场外同样精彩纷呈:地方特色产品展销、非遗文化展演、志愿服务站点,“村超”举办期间,榕江借势发展特色餐饮、民宿与文创产业,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赛事成了凝聚民心的纽带,更成为锻炼干部、优化治理的试验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了自治意识与能力,干部在服务中提升了应急协调和群众工作本领。赛事激发出的集体荣誉感与家园意识,正转化为参与乡村建设、涵养文明乡风的强大内生动力,基层善治之路由此在众人脚下越走越宽广。
“村”字号赛事盛景,映射着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深刻转型。当组织引领如春风化雨,干部服务如活水润物,群众智慧如繁星汇聚,赛事便成为检验治理成效的“试金石”。这片火热的“村”字号赛场,正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接地气的生动现场:它托举着群众朴素的快乐,也承载着基层干部对一方水土的深切情怀,更在实践深处孕育着治理未来。
作者:张亚杰,吴桥县曹洼乡人民政府;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