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知对《南京照相馆》群起而攻之,但他们最能拿得出手的借口也无非就是,“画面太血腥”“跟恐怕电影没什么区别”,又或“仇恨教育”“不利于中日友好”之类的。
顺着他们的逻辑,以后任何抗战题材的电影就都别拍了,除非你不拍日本鬼子,不然画面就不可能不血腥,所以,血腥不是电影的错,而是日本鬼子的错。看电影都觉得“恐怖”的那些人,怎么不想想死在日本鬼子屠刀下的人,他们又是什么感受,恐怖不恐怖?
有人说,“一部好的战争片,最终是为了让大家珍惜和平祈求和平,而不是煽动情绪掀起仇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首先,和平绝不是祈求就能有的,1937年的南京人,没有人比他们更珍惜和平祈求和平,但和平在哪里?2025年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也不会不珍惜和平祈求和平吧,但和平在哪里?
其次,我从未听说过把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用影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煽动情绪掀起仇恨”的。如果这也算“煽动情绪掀起仇恨”,那我们是不是只能选择性遗忘那段历史了?张纯如女士说,遗忘那段历史是对遇难者的侮辱,他们是要我们和他们一样侮辱遇难者吗?
至于“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我建议他们好好去看看同题材的日本电影。别以为只有我们在拍二战题材的历史,日本一样在拍,光今年夏天就推出了多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有讲侵占中国东北的“满蒙开拓团”在日本战败后受尽折磨后才回到日本的,有讲二战期间嫁到广岛郊外的年轻女孩所经历的战争的,在日本的镜头下,日本人才是“受害者”,要不就不会有“为什么要一直炸我们”“所以我们得向这样的暴力欺负吗?”之类的逆天台词了,这才叫“煽动情绪掀起仇恨”,这才叫“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话说,日本人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挨炸吗?他们很清楚,他们只是“不服气”不愿接受战败的结果罢了。你看《萤火虫之墓》,在东京大轰炸之前,哪个日本人不是和以色列人一样疯狂支持战争?在战火烧到日本本土,炸弹炸到东京之后,日本人才开始“反思”,他们从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就是日本人对战争最真实的态度,他们只反战败,但不反战争,所以,日本是真的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要不日本怎么给全国2400所小学发放所谓的儿童版《防卫白皮书》,并把中俄当“假想敌”呢,这才叫“仇恨教育”,这才叫仇恨从娃娃抓起。
至于公知所说的《南京照相馆》会“破坏中日友好”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友好应该是双向奔赴,而不是单向的,那些一口一个“中日友好”的人,日本表演“收购”我们的钓鱼岛闹剧的时候,日本说我们的台湾省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去问问,日本怎么就不怕“破坏中日友好”呢?
当然,公知是习惯性对内吹哨,对外吹X的,对日本,他们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他们说日本的二战题材影片“不是仇恨教育”“是纪念他们的英雄,耀他们的国威”。要不怎么说公知该死呢,他们是完全站在侵略者立场上的,要不他们怎么会把日本鬼子当成“英雄”,把侵略当成“耀国威”呢?所以,他们从来不反对拍战争电影,他们反对的只是中国人拍的战争电影。
其实,中国人拍的战争电影,公知也不是都反对的。公知之所以这么激烈的反对《南京照相馆》,是因为《南京照相馆》居然没有像某些影片那样去挖掘日本鬼子的“人性”。这当然不是《南京照相馆》的错,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岂是挖掘就能挖掘出来的?
这两天,有朋友让我别写《南京照相馆》了,写来写去总是那点东西,你写不腻,别人也看腻了。道理我当然懂,我也知道写多了会惹人厌,但要说不写吧,又总是不甘心,特别看到公知胡说八道,更是憋的难受。我也知道我自己什么水平,但我至少不会像他们那样睁眼说瞎话。
熟悉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文章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说中国好,这看起来多少有点“无聊”,但这绝不是多余的。我们不说中国好,就等于把舆论阵地拱手让给那些说美国好,又或日本好的人。要是我们任由那些人天天说中国的坏话,说美国又或日本的好话,以至于有人被带偏了、带坏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作为中国人低人一等、一无是处了,那我们的良心会痛。
所以,我们不能放弃,至少现在不能。尽管我们微不足道,但有我们在,至少有的人就不会,也不敢那么放肆,等到哪天牠们真的“跪安”了,我们也就能没有遗憾的笑着离开了。
来源:林爱玥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