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升级!神秘机构牵头,中国围剿战略走私链 - 昆仑策
-
暗战升级!神秘机构牵头,中国围剿战略走私链
2025-07-26
稀土暗战拉开序幕。
7月18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某些国家开始“偷”中国稀土,
勾结国内"内鬼",把稀土伪装成普通货物,伪造快递单据,企图蒙混过关,偷运出境。
这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明眼人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走私案,而是针对中国核心资源的较量。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都知道,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是国家战略资源。
我国目前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拥有绝对资源优势及产业链优势。
而用数据说话,就是中国手里攥着全球37%的稀土储量,生产了63%的稀土,出口量占半壁江山。
这些国家如此执着于窃取稀土,就是因为他们太需要,却又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如今,西方国家不愿被“卡脖子”,明面上,试图开发自己的稀土资源,暗地里,却用偷运等手段,试图绕开中国的监管。
针对这一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及国家利益的行为,国家果断出手了。
除安全部门的行动外,7月19日,一个在今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略显神秘陌生的新机构“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还在广西南宁牵头开了个特殊会议,宣布中国发起打击关键矿产转运和走私的行动。
这个神秘办公室,究竟是什么来头?
查询公开资料,该机构的正式公开亮相是在2025年5月9日。
当时的背景是,根据权威媒体报道,香港海关在2025年3月13日破获了一起重大战略资源走私案,查获25吨锑锭,这批物资涉嫌被走私至美国用于军工生产。
这个办公室,选择深圳,宣布召开专项行动,联合7个国家部门,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行动,尤其是通过第三国转运的走私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而在此之前,大家并不熟悉这个机构。外界认为它的成立背景,可追溯至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的颁布,因为该法提出“国家建立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出口管制工作重大事项”。
而这个新机构能组织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
这次南宁会议,该办公室则进一步严厉指出,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出重拳”。
毋庸置疑,近些年,稀土这张王牌越来越受重视。
梳理资料,我们发现,早在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
2024年9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
随之,10月10—11日,北京召开全国出口管制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出口管制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我国出口管制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时,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有关成员单位代表,商务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及地方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
它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大家可以自己细品。
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此次的披露,某国窃取稀土有三类手法:
首先是伪报品名,瞒天过海:境外间谍想通过快递偷运稀土出境,他们会让国内同伙在寄件时造假,比如把高纯度稀土(如镝、铽)谎报成不值钱的铁合金、焊锡膏等普通商品,或者伪造成分数据,以此蒙混过关。
其次是,夹带私货,偷梁换柱:境外间谍指使国内不法分子偷运稀土出境,手段包括:将稀土加工成初级产品、混入瓷砖原料或塞进塑料模特、矿泉水瓶等,再以“合金配件”“机械零件”等模糊品名蒙混过关。
第三种,也是当下比较危险的一个信号,即通过第三国转运,隐秘的“洗产地”伎俩。
根据国际媒体披露的最新贸易数据,一条隐蔽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浮出水面。路透社7月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的五个月间,美国通过泰国和墨西哥两国渠道进口的氧化锑总量达到3834吨。
我国海关的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5月,泰国和墨西哥已经迅速升至中国锑出口名单前三。要知道,2023年时,这两个国家连前十名都进不去。
而这两个国家自身几乎不具备锑矿开采和冶炼能力。
这充分说明,偷窃中国稀土,不是简单的海上偷运,而是全方位设计的“跨国转运”:出口管制下,相关矿产价格的不断飙升,某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成为走私对象勾结的内鬼。
譬如,我国广西某企业成立了一家泰国分公司:仅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半年不到,累计向美国转运了超过3000吨锑产品。
类似的操作也发生在墨西哥,当地新注册的37家贸易公司背后均存在中资离岸公司的操控痕迹。
针对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等典型规避手法,中国宣布重点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同时,也不断加强出口管制力度。
今年6月,我国正式上线了稀土追踪系统,每一批稀土的客户名称、交易量和目的地,全部录入最新启用的国家平台,从制度层面堵住漏洞。
再比如,国家要求国内稀土企业全面上报核心技术人员信息,包括学历、专业背景等关键资料,建立"稀土行业人才数据库",实施重点保护,严防技术外泄。毕竟,国外不缺稀土矿,缺的是把稀土变成"真金白银"的技术。
严格意义上来讲,稀土走私不仅是经济犯罪,更是叛国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它不再是简单经济性质的走私案,而是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就此,2025年7月升级生效的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刑责上限提至十年,案值超500万元,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论处,最高可判死刑。
这场没有硝烟的"稀土暗战"下,国家种种举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稀土人才、稀土技术和战略矿产。
作者:马江博;来源:马江博说趋势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