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如果有后悔药,20多年前否决收购华为的摩托罗拉董事长,想必一定要试一试。
当年华为准备以100亿美元(任正非对外口语,实际协议收购金额为75亿美元)卖给摩托罗拉,但却被摩托罗拉新上任的董事长否决了。
若干年后,“摩托罗拉垮了,华为反过来想收购摩托罗拉时,也没做成”。
任正非提到的华为收购摩托罗拉,应为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但受美国政府阻止收购失败。
任正非在访谈中提起这段往事感慨:历史是一场误会。
01
摩托罗拉的“不买之恩”
今天的华为人,亦或华为产品用户,或许都该感谢当年摩托罗拉的“不买之恩”。
毕竟,那时候的任正非,是真的想卖掉华为的。
“为了过幸福生活”,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甚至连卖掉华为的后路都想好了,或者要做成全球最大的拖拉机王国,或者到川、藏、滇的三角地带开发旅游,总之就是不想再做通信这么累了。
2003年,国内3G建设迟迟看不到希望,华为内有港湾紧逼,外有思科起诉,困难重重之下,任正非便有了退出通信行业的想法,于是重启和摩托罗拉的谈判。
2003年12月,任正非和摩托罗拉总裁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在海南达成一致:摩托罗拉出资75亿美金收购华为100%股权,华为的6个业务部门3个独立发展,3个合并吸收进摩托罗拉。
双方签了收购协议,然后坐等摩托罗拉董事会批准。
▲ 摩托罗拉总裁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右二) 负责中国业务的 Larry Cheng(右一) 任正非(左二)和翻译(左一)
任正非对此次收购谈判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交易,签完了所有合同,双方团队都穿上花衣服,在沙滩上比赛跑步、打乒乓球,庆祝这个伟大的交易成功。”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则回忆称,在海南打乒乓球时,自己还有意输给任正非。
但可惜,2004年,摩托罗拉新任总裁却拒绝通过这份收购协议,理由是华为是一个不知名的外国公司,收购价格太贵,且其中大部分要以现金支付。
结果,任正非“卖掉华为分钱过幸福生活”的愿望落空,华为只能继续自己做。
确定了要继续干下去,任正非便对华为年轻的高管团队说: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于是,华为从那时起,就考虑到和美国“山顶”相遇的问题,做了一系列准备,比如后续的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上的备胎计划。
那位摩托罗拉新上台的总裁可能没想到,他的一时短视,竟为摩托罗拉和美国科技,培养出了一个科技劲敌。
而华为也确实够争气,短短十几年做到了全球通讯技术领先,并被美国视为技术威胁欲除之而后快。
当然,被美国视为对手和劲敌并非华为本意。
02
和爱立信CEO谈收购华为案,摩托罗拉副总裁哭了
客观来说,2003年可谓华为与摩托罗拉命运的转折点。
2003年,华为“卖身”摩托罗拉未果。
2003年,华为成立终端公司做手机,同时启动了备胎计划(成立海思),与思科之间的诉讼案让华为在研发上更加重视自主创新以及合规和知识产权保护,每年持续将销售额10%以上投入研发,华为自此开启了腾飞模式。
而摩托罗拉,2003年错过华为后,开始一路下行。2011年,摩托罗拉分拆摩托罗拉系统公司和移动公司,同年,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以12亿美元出售给诺西;移动业务被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并在2014年以29亿美元转售给联想。
曾经高高在上看不起“不知名”华为的通信巨头,最终沦到被分割出售,那位以一己之力干翻公司的摩托罗拉董事长,不知内心如何?
多年以后,爱立信CEO在和任正非会面时提到,摩托罗拉总裁迈克在在和自己说起这件事时哭了:摩托罗拉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对于华为与摩托罗拉的这一未完成的收购案,英国《金融时报》曾发文感慨:若当初收购达成,"势必将改变电信业的历史进程",但无法确定"最终会是华为挽救了摩托罗拉,还是摩托罗拉毁掉华为"。
当然,更多网友则戏称"谢摩托罗拉不杀之恩",因为收购失败客观上为华为的独立发展创造了空间。
03
华为和摩托罗拉的关系转折
如果说2003年华为与摩托罗拉75亿美元收购案未果,是华为和摩托罗拉发展的转折点,那么,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受阻,也是华为与摩托罗拉十多年合作关系的转折。
自从2003年华为与思科诉讼案之后,华为在美发展就开始各种受限。
2007年,华为并购3Com公司未通过审查被搁置。
2010年,华为收购美国一家名为三叶系统(3Leaf System)的创业企业,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干预下,收购案被终止。
同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受阻。
也是在2010年,摩托罗拉突然起诉华为,指控华为通过摩托罗拉前员工窃取其商业机密。华为则反驳称诉讼"毫无价值",并强调自主研发能力。
作为反击,2011年1月,华为主动在美国起诉摩托罗拉,要求阻止其将华为知识产权转移给诺基亚西门子(诺西)。
此前,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在华为竞购被阻后,诺西宣布以12亿美元成功收购,而华为担忧其与摩托罗拉合作期间提供的核心技术可能被不当转移。
最终,法院颁布了对华为知识产权的保护禁令。
2011年4月,双方达成和解:摩托罗拉撤回对华为的指控并支付转让费;华为也撤回诉讼,允许摩托罗拉将其与华为的合同转移给诺西。
但和解后,摩托罗拉与华为近十年的合作关系正式终结,两家公司从合作伙伴彻底转变为市场竞争者。
当然,这背后,不排除有美国国家力量的推动。
还好,华为早在2003年开始,就有了芯片的备胎计划,又从2010年开始,制定了更为系统的“逃生计划”。
于是,我们看到了,华为让中国第一次实现了芯片制造自主、数据库自研、操作系统自研。
在基础科技领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技术。
作者 | 风起堂主人;来源 | 风起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