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在经历数月的海上航行和多次事故后,现已离开红海。这艘航母在执行打击胡赛武装作战中因“疑似友军误伤”等事故损失了三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每架估算造价约为6000万美元),并与一艘商船相撞。
2025年5月19日,一名美国国防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航母目前位于地中海,但其返回母港的具体日期仍不确定。
2024年6月22日,胡塞武装称使用导弹在红海袭击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成功达成目标”。
2024年7月,胡塞武装向美军发出警告,一旦“罗斯福”号航母进入红海,会将其击沉。
2024年11月12日,胡塞武装称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袭击了在阿拉伯海上的“林肯”号航母和红海上的2艘驱逐舰。
2024年12月,隶属于“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的“葛底斯堡”号导弹巡洋舰在红海水域击落一架“超级大黄蜂”。美军将此事定性为“疑似友军误伤”,但没有披露更多信息。
2025年1月11日,胡塞武装称过去24小时使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位于红海北部的“杜鲁门”号航母发动新一轮打击,共持续9小时,“成功实现目标并迫使航母逃离”。
2025年2月中旬,“杜鲁门”号航母在地中海水域埃及塞得港附近与一艘大型商船相撞后受损,被迫前往一处美海军基地维修。
美军自2025年3月15日以来发起打击胡塞武装军事行动,“杜鲁门”号航母、“卡尔·文森”号航母参与其中。胡塞武装不时打击“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并宣称击中目标。美国中央司令部通常不公开承认遭打击,只通过一些军方社交媒体展示航母仍正常运行和演练,似乎有意表明航母并未受损。美国国防部也鲜就胡塞武装说法置评。2025年4月28日,一架“超级大黄蜂”从“杜鲁门”号航母甲板坠落。事发时该航母正在急转弯,以躲避胡塞武装火力攻击。
2025年5月6日,即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胡塞武装停火当天,又有一架“超级大黄蜂”在返回“杜鲁门”号航母降落时坠海,当时这架军机因尾钩未能钩住阻拦索而导致降落失败。
2025年2月,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布报告,称在也门上空活动的MQ-9战损率节节攀升,15个月里几乎每月损失1架,而“这种状况不可持续”。报告指出,2017至2019年仅被胡塞武装击落3架。但随着胡塞武装防空能力增强和掌握了对无人机进行电子干扰技术,对美军无人机的拦截频次与成功率也不断提高,还编了一首名为《没用》的歌曲嘲讽MQ-9“战力糟糕”。
有外媒发表题目为“1万美元无人机对200万美元导弹,优势在敌!”题目的文章称: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赖恩·芬顿2025年4月8日在美国国会作证时,提到“我们的对手使用的是价值1万美元的单程无人机,而我们用价值200万美元的导弹将其击落。这种成本效益曲线是颠倒的”。此话一出,美国网民猛烈批评军工复合体的疯狂吸血导致美国军费连创新高。美国媒体还发现,尽管美国军费世界第一,但由于五角大楼缺乏监管,大量资金去向不明,经费利用率相当低,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改变。
2025年5月,美国在打击胡塞武装行动中,数架美国F-16战机和一架F-35战机险些被胡塞武装击中,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美媒关注和对美军战机生存能力的质疑。试想,就连武器相对落后的胡塞武装向一架美军F-35战机发射一枚地对空导弹时,如果美军F-35战机不及时采取规避动作就有可能就击中。那么,当美国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虽然简陋,但机动性极强——这意味着这些防空系统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现,使其行动难以预测。此外,胡塞武装防空系统的简易性也有助于其避开美国先进装备的早期探测。据说,有的防空系统也是临时拼凑的,利用非传统的被动红外传感器和临时加装的空对空导弹,美军设备几乎无法提供关于这些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更不用说来袭预警了。
美联社援引一位五角大楼官员的话,也表示对胡塞武装的战果感到惊讶,“他们的武器谈不上多先进,但注重创新,常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在沙特主导的中东联军与胡塞武装鏖战中,后者使用经过改装的空对空导弹,在13个月里向沙特、阿联酋和约旦战机发起至少5次攻击,击落击伤5架F-15、F-16美制战机。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