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解析美国在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多维利益与战略意图 - 昆仑策
-
周忠:解析美国在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多维利益与战略意图
2025-05-14
中美两国在经过关税大战的博弈,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达成阶段性协议,宣布暂停加征24%的关税,并启动90天缓冲期以推进后续谈判。有评论指出,日内瓦联合声明本质上是中美在极限施压后的战术性调整。美方通过部分关税让步缓解通胀压力,中国则以机制建设换取战略缓冲期。然而,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未变,经贸关系仍处于“打打谈谈”的循环中。笔者认为,这一协议对于美国而言,不仅是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及时雨,更是重塑全球供应链、巩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契机。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和美国霸权的本质及其变幻无常的特征提醒我们,对于这个结果不能盲目乐观,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和策略。本文着重剖析该协议对美国的实质性利益影响及其战略意图所带来的后续风险与挑战。
一、美国通胀压力与消费复苏的双重解压
1. 输入性通胀的紧急刹车。美国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达3.2%,创2023年以来新高。此次关税调整直接缓解三大通胀压力源。取消对华能源产品加征的15%关税,预计使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成本下降8%,对冲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短缺风险,能源价格回落;暂停对2.5L以下排量汽车加征的25%关税,通用、福特等车企的零部件采购成本立降12%,终端售价有望下调5-8%,汽车产业链得到减压;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的关税减免条款,预计2025年美豆出口量将增加300万吨,农场主收入增长18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重新提振。
2. 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关税调整消息公布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66.4跃升至72.1,创2022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零售板块受益,梅西百货、沃尔玛等零售商的服装类商品库存周转率预计提升25%,滞销损失减少40亿美元;科技产品出现降价潮,iPhone 16 Pro Max的国行与美版价差从2800元缩窄至900元,刺激跨境消费回流;中产家庭负担锐减,年收入5-10万美元的家庭,年度购物支出将减少1200-1800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提升0.3个百分点。
二、股市狂欢,估值修复与盈利预期的共振
1. 跨市场联动效应。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上涨4.35%道琼斯指数单日上涨1.4%,中概股集体飙升。这种“利好”实为华尔街资本借机套现的烟雾弹。特斯拉市值重回8000亿美元,因中国取消对自动驾驶芯片的进口限制。卡特彼勒、波音等工业股上涨7.2%,中国恢复采购飞机零部件及工程设备。期货市场异动:COMEX黄金单日暴跌4.1%,WTI原油突破85美元/桶,反映避险情绪退潮与需求预期回升。
2. 企业盈利模型修正。华尔街投行连夜上调盈利预测: 苹果iPhone在华销量预期从2.3亿部调高至2.5亿部,EPS上调0.8美元。 英特尔对中国数据中心芯片订单恢复,2025年Q2营收预期上调15%。亚马逊的跨境电商物流成本下降18%,AWS中国区收入增速预测从12%提至25%。
3. 资金流动转向。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200亿美元,创历史第三高,重点加仓消费电子(+32%)、新能源车(+28%)板块。ETF资金潮:安硕中国大盘股ETF(FXI)单日净流入58亿美元,规模突破1500亿美元关口。做空平仓潮:针对中概股的做空仓位单周减少62%,空头损失超300亿美元。
三、政治资本:选举周期与战略博弈的平衡术
1. 中期选举的减压阀。摇摆州经济好转,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业岗位增加2.3万个,密歇根州汽车工人时薪上涨4.7%,直接惠及120万关键选民。CNN民调显示,认为"关税拖累经济"的选民比例从58%降至39%,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支持率回升9个百分点,通胀叙事逆转。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获得12亿美元补贴承诺,缓解对华出口受阻压力,农业州得到安抚。
2. 科技博弈的迂回策略。协议保留核心筹码,对华为等企业的30%关税未松动,维持技术封锁威慑力。产业链渗透加速,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换取云计算市场准入,预计年度营收增加45亿美元。标准制定权争夺,在协议中嵌入6G技术标准互认条款,为下一代通信规则博弈埋下伏笔。
3. 全球领导力修复。盟友体系松动,欧盟委员会宣布就钢铝关税向WTO提起诉讼,美国通过让步中国换取欧盟在数字税问题上的让步。多边机制回归,WTO总干事伊维拉评价该协议是"多边贸易体系的里程碑",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谈判阻力骤降。
四、成本优化与风险分散的平衡
1. 制造业回流成本下降。关税减免红利显现,通用电气航空发动机部门将中国供应链占比从12%提升至18%,单台发动机成本降低9000美元。近岸外包加速,墨西哥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增长23%,其中60%原材料来自中国长三角。库存周转提速,沃尔玛将中国直采比例从35%提至50%,物流时效缩短48小时。
2. 关键领域缓冲机制。稀土博弈软化,中国暂停对美稀土精矿加征的25%关税,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获得10万吨原料储备,支撑5年产能。取消对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的进口限制,确保美国储备量维持6个月需求,医药供应链维稳。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获准采购中国光刻胶,量产进度提前6个月,芯片战降温。
五、风险暗礁存在,协议执行中的潜在挑战
1. 政策反复性风险。特朗普的变卦传统,2019年美墨加协定签署后三个月即宣布加征关税,本次协议90天观察期可能成为新一轮博弈起点。国会制约因素,共和党议员已提交《对华关税审查法案》,要求任何让步必须附加台湾问题条款。
2. 技术遏制未松动。实体清单扩容,在协议签署同日,美国商务部将37家中国AI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获取美国技术。投资审查收紧,CFIUS启动对字节跳动TikTok全球业务的国家安全审查,要求剥离美国数据中心资产。
3. 贸易逆差再扩大。短期进口激增,4月美国自华进口额同比激增28%,贸易逆差扩大至980亿美元,可能引发国内保护主义反弹。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跌破11%,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升至43%,产业空心化加剧。
美国此次关税“让步”,本质是债务危机与产业空心化压力下的战术回撤。其核心战略从未改变,通过金融霸权、技术殖民和规则重构,维持全球价值链顶端地位。
六、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对冲
美国此次让步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调整,通过关税暂缓缓解国内通胀与选举压力,同时保留核心科技领域的遏制手段。面对美国在贸易谈判中表现出的“虚伪性”与“突变性”,我们需以历史为镜、以现实为鉴,既要看到合作的可能性,更要清醒认识到其资本逻辑下的战略本质——任何协议的签署都可能成为新一轮博弈的起点。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表示“双方均不希望脱钩”,协议通过建立磋商机制(包括第三国仲裁)为未来多边合作埋下伏笔。若中美在半导体、数字贸易等领域达成更深规则共识,美国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保持主导权,而非被动应对“中国模式”的扩张。
中国需以底线思维筑牢防线,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为更长远的战略博弈预留空间。既要抓住90天窗口期扩大出口、稳定外资,更需警惕协议中的“特洛伊木马”条款。这场博弈揭示出美国战略思维的深层转变——从“全面脱钩”转向“选择性依存”,在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为中国发展设置新的规则枷锁。未来的90天,或将决定未来十年的中美经贸格局。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这或许是对当下复杂形势最清醒的注脚。中国须清醒认知——任何妥协换来的“窗口期”,都是美方蓄力下一轮打击的缓冲带。唯有加速构建“非对称相互依存”体系,才能在百年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